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上世紀七十年代,在陝西臨潼發現的姜寨遺址,發掘出土了什麼

上世紀七十年代,在陝西臨潼發現的姜寨遺址,發掘出土了什麼

位於西安市臨潼區驪山街辦姜寨村西南臨河東岸二級台上的姜寨遺址,是典型的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遺址。遺址面積約5萬平米,文化層最厚處約4米。

1972年春,村民平整土地發現了這個遺址。同年3月,組建臨潼姜寨考古隊,負責遺址的發掘工作。1972年4月~1979年11月,先後進行了11次考古發掘,揭露面積17084平米,清理出房址、窯址、墓葬等多種遺迹類型,出土大量的陶、石、骨器,器類涵蓋生活用具和生產用具。姜寨遺址是目前發掘規模較大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之一,為研究關中地區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發展序列提供了可靠的地層依據。

姜寨遺址文化堆積以仰韶文化半坡類型為主,另有史家、廟底溝、半坡晚期及少量龍山文化客省庄二期遺存。

上世紀七十年代,在陝西臨潼發現的姜寨遺址,發掘出土了什麼

姜寨遺址半坡類型的聚落平面呈不規則圓形,面積2萬多平米,分為居住區、墓葬區及制陶作坊三個區域,共發現房址120座、灰坑297座、墓葬380座、窯址3座,另有畜生圈欄遺址2個、畜場2個、壕溝4條、道路2條以及廣場1處。廣場位於聚落的中心位置,周圍分布有5個居住群體,每個群體有1座面積達80平米的大房子及10餘座或20餘座面積約20平方米的中小房屋,門均朝向中心廣場。除房屋外,居住區內還分布有灰坑、家畜圍欄、瓮棺葬及窯場。

房址處於聚落的中心位置。按平面形狀可分為方形、圓形以及不規則形,方形和圓形最為常見;按建築方式可分為地穴式、半地穴式和地面木架結構三種,半地穴式和地面建築兩種建築方式在圓形、方形兩種平面形狀的房址中均可見到,地穴式建築方式僅見於圓形房址。方形房址55座,中小型房址居多,面積約20平方米,最大可達128平方米,最小約4~5平方米。圓形房址65座,平面直徑以4~5米多見。灰坑比較密集地分布於居住區內房址附近,個別分布於墓葬區邊緣。根據平面形狀及結構特徵可分為圓形袋狀、方形袋狀、圓筒狀、圓形鍋底狀及不規則形等。窯址數量較少,破壞嚴重,均為橫穴式陶窯。

上世紀七十年代,在陝西臨潼發現的姜寨遺址,發掘出土了什麼

墓葬區主要分布在壕溝外,其中半坡類型的墓葬380座,史家類型的墓葬294座。半坡類型的墓葬包括174座土坑墓和206座瓮棺葬;土坑墓多為成人墓葬,主要分布於遺址東部墓葬區,葬式多為單人仰身直肢葬,也有少量的二人合葬和二次葬;瓮棺葬絕大多數分布於居住區內房址周邊,少量分布於墓葬區。史家類型的墓葬大多疊壓或打破半坡類型的墓葬,包括191座土坑墓和103座瓮棺葬;土坑墓葬式以多人合葬最多,單人二次葬較少,單人仰身直肢葬最少。

遺物主要包括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共計有陶、石、骨等質地器物1萬餘件。生產工具主要有:用於農業和日常生產活動的石斧、石鏟、石錛、石鑿、石刀、敲砸器、砍伐器、骨鏟、骨鑿、角鏟、角鑿、磨棒,用於漁獵的石鏃、石網墜、骨鏃、骨矛、骨魚叉、角鏃、角矛,另外還有刮削器、紡輪、陶銼、骨針等。生活用具主要是各類陶器和裝飾品。陶器從陶質上可分為泥質陶和夾砂陶,泥質居多;陶色以紅陶居多,褐陶和灰陶所佔比重很小;紋飾以素麵較多,繩紋次之,另外還有彩繪、線紋和弦紋等;器形主要有缽、碗、盆、尖底瓶、葫蘆瓶、盤、杯、罐等;陶器製法以手製為主,主要是泥條盤築和手捏而成,個別器物口沿有輪修痕迹。彩繪多繪於陶器外壁,以紅底黑彩為主,常見幾何紋、人面紋、動物紋等。刻劃符合也有發現,共102個,30種其中少數為初次發現。裝飾品主要由石、骨、陶、蚌、牙等材料組成,器類可見笄、珠、牙飾、墜飾等。所出的陶器中,半坡類型的魚,蛙和人面紋陶盆堪稱原是藝術的珍品;另外,史家類型的魚鳥紋彩陶葫蘆瓶及石硯、硯蓋等繪畫工具,也為首次發現。遺址中還出土一件黃銅片和一件黃銅管狀物,值得關注。

上世紀七十年代,在陝西臨潼發現的姜寨遺址,發掘出土了什麼

1992年4月,陝西省人民政府公布姜寨遺址為第三批陝西省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11月,姜寨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