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百年不倒的泥瓦房能保留嗎?沒必要去拆除,浪費人力物力

百年不倒的泥瓦房能保留嗎?沒必要去拆除,浪費人力物力

百年不倒的泥瓦房,這屋子一般都在山區。陰天下雨還可以為過路的,或護林的避個雨,泥瓦房代表了幾代人的記憶。萬物皆有靈性,既然不倒,就讓它自生自滅吧。沒必要去拆除,浪費人力物力。作詩一首紀念小屋:

七律(新韻)

青石圍牆瓦築廬,

童年記憶影如初。

依稀夢裡常相見,

植入心間盡復甦。

莽莽群山無退路,

拳拳赤子赴前途。

曾經滄海幾多淚,

入畫蒼涼人漸疏。

其實這首詩不不符合律詩要求,中華新韻我基本沒接觸過,感覺它的韻,要比平水韻寬。韻母基本相同,就在同部。

「廬」、「途」、「蘇」、「疏」,在平水韻中應該是上平六魚,和上平七虞中,而且「石」是古仄。格律我先不講。

這是青石砌的牆,外面是泥抹上去的,這房子現在應該近百年的歷史,如果有人居住,大多數上了歲數的老人,多數也得七八十歲了。用瓦覆蓋房頂,很結實,下雨不漏。而自己曾經很小的時候住過,童年的記憶又是那麼美好,老屋承載著家庭的快樂。看見老屋,就想像出以前美好快樂的純樸生活。隱隱約約那種生活還在夢中出現,因為一個人無論走到哪裡,家始終是自己的牽掛,始終感到溫暖。家是植於人心靈的文化基因。過去的農村生活,忙碌而幸福著。在心裡總能復甦,回到當年一家人生活的場景。

隨著現代化、城市化的發展,莽莽的群山再也不能安逸的躺在那裡,各項的開發,觸近了經濟發展,農民也紛紛走向城市。許多有抱負的人,為了過上更好的生活,紛紛離開農村,到更廣闊的天地去拓展。

可在城市,無數的農民工,和農民子弟,要付出多少代價,多少心酸。才能闖出自己的天地,實現自己的價值。這其間有大風大浪的考驗,滄海的洗禮,才完成一次蛻變。而此時再回到農村,以前的老屋,與現代化的建築相差甚遠,老屋也歷經滄桑,顯得那麼蒼涼了,而屋的主人也許早已經離開人世,或是它的子孫也離開這裡,農村的人也漸漸稀少。

城鎮化的腳步,使農村不得不變革,為了讓人們生活更好,住房改善是關鍵。老屋有的沒有存在的價值,就讓它融入歷史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徐夏蘭 的精彩文章:

20枚雞蛋存了2500年,出土仍完好無損,墓主人原來不想挨餓
絕非雜交品,驢頭狼身的怪物,一直在神農架出沒?人人談之色變

TAG:徐夏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