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為何從沒人敢偽造銀票?專家:造出這345個字,都虧本了
在一般的古裝電視劇中,古人用錢往往是用銀子或者是銅板,用錢袋裝著攜帶出門,十分不便。人都是很聰明的生物,古人自然也是不例外的。北宋時,中國便出現最早的紙幣,也就是古人們口中說的「銀票」。北宋時出現的銀票叫做「交子」,隨著社會的發展又出現了關子、會子等一系列的產物。銀票的出現順利解決了古人攜帶大量金錢困難的問題,那隨之而來地問題是,難道沒有人偽造銀票嗎?
每個時代都會有壞人,在古代自然也不例外,面對如此之大的利益古人自然也有在銀票上動心思的人。在銀票使用之初出現了大量假銀票,面對如此現象朝廷制定了十分嚴厲的刑法,甚至在銀票上直接印上了「偽造者處死」這般嚴厲的字樣,不過,效果卻不是很好。一處使力不行便換一個方面,朝廷便在銀票的防偽上做了大量功夫,接著大量的假銀票便消失了,這究竟是什麼樣的措施?看完這六點以後,偽造銀票果然難於登天!
第一,嚴格控制印鈔材料。要防止一件東西出現偽品,那麼提高自身的質量應到是首位的。就銀票製作而言,為了防止出現偽品,歷代朝廷在銀票的製作材料上也都是頗費心思的。宋代使用 「楮皮」,明代使用桑皮紙,清代更是使用了高麗紙和白色台箋紙來做為原料。在紙張的製作上更是極具心思,工藝複雜,紋理美觀,十分難以仿造,更重要地是這種紙在民間是禁用的。
第二,精美的圖案和套印。大家應該都有注意過,古代的銀票十分漂亮,有很多精美的花紋,而這些精美的花紋也是他防偽的要素之一。銀票上那些精美的花紋都為手工雕刻,圖形更是十分複雜,更是採用了多種顏色,可以說能夠被偽造係數很低了。
第三,經常更換票板。朝廷為了防止假鈔的跟進出現,不停地更換票板,從最初的木製票板,到之後變成銅製票板。票板使用一段時間後會更換新版,並且銷毀舊板,防止偽冒現象發生。
第四,密押技術。清代時晉商開始採用密押的方式來提高銀票的辨別率,甚至有在九十五年間採用了300套的密押,平均下來一年至少更換了兩次。更有這樣的暗語,「謹防假票冒取,勿忘細視書章」這十二字便代表了十個月更換一次,可見偽造銀票是難。
第五,原始水印技術。大家常常在使用各種APP的時候如果有保存圖片的習慣,那麼在保存圖片後圖片會有用戶的水印。其實古代也存在著水印技術。這是一種重要的防偽手段,在造紙的過程中,通過絲網的變化使得紙面形成不一樣的圖案,而這個圖案便成為了銀票的暗記。現在的紙幣水印,也是由此演變而來,可見古人真的十分聰明。
第六,防偽印章技術。明朝時的晉商在銀票的防偽上可謂是想盡各種辦法,更有專門為之設計了微雕章,其中的內容更加厲害,竟然是王羲之的《蘭亭序》,一篇下來整整345個字,專家分析,如果偽造者沒有批量生產的技術,「造出這345個字,都虧本了!」
看這一整套的防偽技術下來,古人為何不仿造銀票的答案也顯而易見了,就如此複雜的銀票製作方法,想來製作銀票的部門都十分頭痛,更不用說那些都沒有完全掌握工藝的仿造者。
※大清最後的忠臣,2人雙劍合璧,讓快搖搖欲墜的清廷再續命40年
※李自成進北京城時,勇武過人的錦衣衛都在做什麼?真相讓人意外
TAG:洪荒之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