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散文:一個橋樑之城的故事

散文:一個橋樑之城的故事

文/劉德良

散文:一個橋樑之城的故事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十多年前,一個老家的遠房親戚在竹溪河畔深處種植了幾畝地的紅橘,豐收季節,他卻犯了愁,兒女常年在廣東打工,要將樹上沉甸甸的果實變為鈔票,必須乘坐竹溪河小舟,步行數里將水果運到復興街上去買。夫妻年老體弱,只能用背兜每天背一點到街上叫賣。

某天,夫妻倆出門沒看天色,匆匆忙忙摘下果實就往竹溪渡口趕,剛到渡口,突降大雨,擺渡的小舟早已人滿為患,心急的夫妻往前擠,結果腳下一個趔趄,背兜里的紅橘滾落一地,紛紛掉進了冰涼刺骨的溪水中。夫妻倆哭了,四下散落的紅橘就像一滴滴可憐無助的傷心眼淚。趕渡的鄉親主動幫助撿拾散落的紅橘,但還是有不少的果實隨波逐流,或飄走或沉入溪底。鄉親們嘆息說,「唉,要是竹溪河上能建一座橋該多好啊!」

其實,竹溪河上有一座簡易的石橋,叫龍門橋,過橋幾里便可抵達復興老街,由於年久失修,遇到山洪暴發,也是險象環生,讓過橋者膽顫心驚。即便從竹溪河深處趕到龍門橋過河趕場,也要多走四五公里的羊腸小道。世代居住竹溪河沿岸的村民為出行難編了一段心酸的民謠:

散文:一個橋樑之城的故事

「家住竹溪河,

日子不快樂。

出門趕個場,

爬坡走破腳。

隔河喊山應,

半天要耽擱。

龍門橋又險,

今生莫奈何。」

散文:一個橋樑之城的故事

不到10年光景,棲居竹溪河沿岸的村民做夢也沒有想到,方圓數里,不但修建了一條條四通八達、寬闊筆直的公路,一座座跨山越水的現代化橋樑也屹立於天地之間。最讓村民們驚嘆的是,一條竹溪河,居然先後修建了三座風格各異,宛如游龍的宏偉橋樑。而最先建成的居然是龍門大橋。

龍門大橋破土動工那天,兩岸人山人海,吸引村民眼球的不僅僅是家鄉將修建第一座現代化橋樑,大家關心的還是古老龍門橋的最終歸宿。畢竟這座百年石橋,見證了人世間的滄桑,為竹溪河兩岸的村民帶來過些許便捷。當地人的目光集中在龍門大橋的石岩下。傳說下面有兩座獅子墳,埋葬著建橋的主人和他的妻子。

建橋者的姓名無從考究,但其行善積德的行為令人嘆服。傳說,很久很久以前,一條被打敗的南海蒼龍逃到黑水灘河(竹溪河的前生),對過往行人興風作浪,殘害生靈。附近一位身強力壯的石匠得知蒼龍的孽行後,決定單槍匹馬,為民除害。石匠精通石陣,在一個狂風暴雨的夜晚,石匠打開石陣,舞動巨大的鐵鎚,與蒼老展開了殊死搏鬥。危急時分,追蹤蒼龍行蹤的南海觀音雲遊至此,揮動拂塵,幫助石匠降伏了蒼龍。

散文:一個橋樑之城的故事

隨後,體力恢復的石匠與妻子帶領兒子不分白天黑夜,叮叮咚咚鑿石修橋,石橋快建成時,夫妻倆人先後病故。按照石匠的遺願,鄉親們在龍門橋石崖下擇址建起了兩座墳墓,滿足石匠夫妻死後守橋的遺願。奇怪的是,墳建成後,墳頭從來不長雜草。有鄉鄰說,在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看見有兩頭金色的獅子從石崖下奔向石橋,後來人們便將這兩座墳墓叫做獅子墳。儘管是傳說,但其中的美好寓意是不言而喻的。

如今,在千年流淌的竹溪河沿岸,村民的「出門難,行路難」早已成為塵封的歷史。短短八年時光,龍門大橋橫跨南北,北岩口大橋橫空出世,新龍灣大橋火熱開建。竹溪河沿岸路橋、馬元溪橋即將建設。「42座」橋樑的宏偉規劃,讓一方水土成為名符其實的「橋樑之城」。

散文:一個橋樑之城的故事

前不久,我在龍門大橋橋頭意外邂逅多年未見的遠房親戚,他正佇立在橋上專心致志欣賞風景。他欣喜地告訴我,已從重慶觀音橋商圈搬回老家安置房居住了。我問他,「你以前不是發誓再也不回這個窮地方了嗎?」他狡黠一笑,說,「這還不是看了你的宣傳報道!」他又問我,「你在網上宣傳的竹溪河運動公園、百花公園、觀瀑公園、草地公園和岩石公園在哪裡?」我隨即又指指點點客串起了導遊。

偶然回眸,突然發現不遠處一座大樓的窗前,有人也在看我們。我不禁有些啞然失笑,這一幕不正是卞之琳《斷章》中的意境么: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散文:一個橋樑之城的故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作家薈 的精彩文章:

小說:梁新要回家(下)
詩歌:今夜,我的思念只給木里

TAG:作家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