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五祖大師出題選祖師六祖壇經淺釋

五祖大師出題選祖師六祖壇經淺釋

行由品第一

一九六九年宣化上人講述於

美國三藩市佛教講堂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惠能安置母畢。即便辭違。不經三十餘日。便至黃梅。禮拜五祖。祖問曰。汝何方人。欲求何物。惠能對曰。弟子是嶺南新州百姓。遠來禮師。惟求作佛。不求余物。祖言。汝是嶺南人。又是獦獠。若為堪作佛。惠能曰。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獦獠身與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別。五祖更欲與語。且見徒眾。總在左右。乃令隨眾作務。惠能曰。惠能啟和尚。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離自性。即是福田。未審和尚教作何務。祖雲。這獦獠根性大利。汝更勿言。著槽廠去。惠能退至後院。有一行者。差惠能剁柴踏碓。經八月余。祖一日忽見惠能曰。吾思汝見可用。恐有惡人害汝。遂不與汝言。汝知之否。惠能曰。弟子亦知師意。不敢行至堂前。令人不覺。】

「惠能安置母畢」:我把老母的衣糧預備好了,「即便辭違」:我就不管我母親怎麼樣了,就去修法。「不經三十餘日」:不知不覺地走了三十多天,「便至黃梅」「禮拜五祖」:向五祖叩頭頂禮。

「祖問曰:汝何方人」:五祖說,你是哪裡人?「欲求何物」:想要什麼東西?「惠能對曰」:惠能就對說,「弟子是嶺南新州百姓」:是嶺南的人,「遠來禮師」:我向祖師叩頭頂禮,「惟求作佛,不求余物」:只求成佛,其他什麼,我也不要。

「祖言:汝是嶺南人,又是獦獠,若為堪作佛」:五祖大師就說,你是廣東的嶺南人,又是獦獠,你怎麼可以作佛呢?獦獠就是鄉下人。「惠能曰」:六祖大師就說了,「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佛的覺性,沒有南北的分別。「獦獠身與和尚不同」:我是鄉下人,我這個獦獠身,與和尚身不同,你穿著出家的衣服,我穿著新州百姓的衣服;雖然不同,「佛性有何差別」:佛性又有什麼分別呢?

「五祖更欲與語,且見徒眾總在左右」:五祖本來想要和他多說幾句話,但是看見有一班的徒眾,都圍著左右不離開,「乃令隨眾作務」:就說:「你去啦,跟著大家去做事情!「惠能曰」「惠能啟和尚」:我請問和尚,「弟子自心,常生智慧」:說我自己的心裡,常常生出智慧,「不離自性」:都是沒離開佛性,「即是福田」:就是本來自性的福田。「未審和尚教作何務」:我不知道和尚叫我做什麼事?

「祖云:這獦獠根性大利」:五祖聽他這麼說,覺得這個獦獠根性大利,說他善根很深厚的,是利根。「汝更勿言」:就吩咐說:「你不要講了!「著槽廠去」:你到後面去做事情啦!

「惠能退至後院」:到後邊去了。「有一行者,差惠能剁柴踏碓,經八月余」「祖一日,忽見惠能曰」:對惠能說了,「吾思汝見可用」:說我想一想你的見解,很可用的,「恐有惡人害汝」:我怕有一些惡人,知道我重視你,就來害你,「遂不與汝言」:所以我不和你講話,「汝知之否」:你知道嗎?「惠能曰:弟子亦知師意」:說我知道師父的意思,「不敢行至堂前」:我不敢經過您住的地方,「令人不覺」:所以我也是小心一點,令左右不覺,叫人不生懷疑心。

【祖一日喚諸門人總來。吾向汝說。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終日只求福田。不求出離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來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為第六代祖。火急速去。不得遲滯。思量即不中用。見性之人。言下須見。若如此者。輪刀上陣。亦得見之。】

「祖一日喚諸門人總來」:五祖大師,有一天,叫所有徒弟一齊來。總來,就是一齊來。「吾向汝說」:說我要對你們說一說,重要的問題。「世人生死事大」:這個世界人哪,沒有比生死這件事情更大的了。無論你是富貴到極點,也是免不了死,所以生死這件事情,是最大的。應該要知道,生怎麼樣生法?死怎麼樣死法?如果你對生死的問題不了解,可以說這一生是糊塗來,糊塗去。「汝等終日只求福田」:你們這一切的修行人,只求人天的福報。福田,就是修福,但知道修福,不知道修慧;「不求出離生死苦海」:你們不想法子,了脫生死,在這生死的苦海裡面,轉來轉去。「自性若迷」:你自己本性若迷昧了,「福何可救」:你就是修福報,盡求福,怎麼救得了你生死的問題呢?所謂:

修慧不修福,羅漢應供薄;

修福不修慧,象身掛瓔珞。

象身掛瓔珞,也就是迷昧自性;你光修福,救不了你自己。

「汝等各去自看智慧」:你們各個人,都去觀察你自己真正的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你要在自己本心裡,找出你真正的智慧來。「各作一偈」:你們每一個人,就作一個偈頌。「偈」是梵語,叫 gatta,翻譯成中文,就叫「頌」;就是作四句,或者四個字,或者五個字,或者六個字,或者七個字,或者八個字,這沒有一定的。「來呈吾看」:拿來給我看。「若悟大意」:你若明白真正智慧的大意,「付汝衣法」:我就傳給你衣缽,並且傳給你法,「為第六代祖」:為第六代的祖師。我現在是第五代,我傳給你們,就是第六代的祖師。

「火急速去」:快點作來給我看。「不得遲滯」:不要慢慢地。遲滯,就是拖泥帶水的,總是拖延時間。你應該快一點,不要拖延時間,不要今天沒做好,等明天;明天沒做好,等後天,不要遲滯。「思量即不中用」:你要不思量,就作出偈頌來;你若用思量分別心作成的,那是沒有用的。「見性之人」:見到佛性,你自己明心見性的人,「言下須見」:說完了,你即刻就明白,那才算呢!「若如此者」:你要能這樣,這才能有用,譬如「輪刀上陣」:好像你拿一把刀,到兩軍陣前,「亦得見之」:你即刻也能見到自性。

【眾得處分。退而遞相謂曰。我等眾人。不須澄心用意作偈。將呈和尚。有何所益。神秀上座現為教授師。必是他得。我輩謾作偈頌。枉用心力。諸人聞語。總皆息心。咸言我等已後。依止秀師。何煩作偈。】

「眾得處分」:大家得到五祖的吩咐,「退而遞相謂曰」:退到寮房,或者其他的廳院里,就說了,「我等眾人,不須澄心用意作偈」:說我們不必自己搜索枯腸,自己想、想了又想、想了又想,不要這麼費功夫作偈了。相信說這話的人,都是神秀的一黨。為什麼不叫旁人來作偈頌呢?神秀這一黨人,就是預備將來請神秀做第六代祖師。他這一黨人,多數或者是他的徒弟,或者是他的兄弟,或者是與他有親戚關係的人,就希望:哦,我們推舉神秀──我們這個親戚,或者兄弟,或者師父──出來做第六代祖師。所以就對大家說:「我們不要思索了,將來一定是神秀首座得到。」因為他的黨徒,都歡喜捧神秀,所以就在下面給他聯絡,就像現在投票選總統似的:「喂!你投某某人啦,他可以做的。」這上、下議院一起,就這麼大家一聯絡,噢!好了,就選他了,就成功了。這也是那麼一回事,說我們不要用心去作偈頌。「將呈和尚」:將,就是拿著,去送給和尚,「有何所益」:我們不懂什麼,沒有什麼學問,作出來也不會太好的。

「神秀上座現為教授師」:首座就是除了方丈和尚,再來就是首座。我們的首座和尚,他現在教我們,給我們講經說法,教授我們,「必是他得」:他的學問好,道德也高,一定是他會得到第六代祖師的祖位。就像方才所說的,我想說這話的人,一定是和神秀有相當關係的,來推舉他去作,不叫大家作偈;如果其他人的偈作得好了,神秀就得不到祖師位。所以他下面有一班人,就幫他來聯絡。「我輩謾作偈頌,枉用心力」:說這一定是神秀大師這個上座,得到第六代祖師的位。我們就是虛費一些功夫,作出偈來,也都很粗的,不會好。謾作偈,就是作出來,也不會好。枉用心力,就是白費功夫。

「餘人聞語」:神秀上座這一些黨徒,這樣一提倡,其他的人聽見後,「總皆息心」:就都不作偈頌。如果大家都作偈頌,恐怕把神秀上座的祖位搶去了。「咸言我等已後,依止秀師」:就大家一起說,我們以後都依止秀師。依止,就是依止師;依靠他來吃飯、穿衣服,依靠他住、修行,這叫依止師。「何煩作偈」:我們何必再很麻煩地來作偈頌呢!

【神秀思惟。諸人不呈偈者。為我與他為教授師。我須作偈將呈和尚。若不呈偈。和尚如何知我心中見解深淺。我呈偈意。求法即善。覓祖即惡。卻同凡心。奪其聖位奚別。若不呈偈。終不得法。大難大難。】

在這個時候,「神秀思惟」:神秀想,「諸人不呈偈者」:這一切的人,都不作偈頌的原因,「為我與他為教授師」:因為我是他們的教授師父;「我須作偈」:我應該作偈。大家都這麼客氣不作,就等著我來作呢!他自己知道,當然有人幫他聯絡,他自己明白,沒有人和他搶祖師的位子,所以就他自己一個人。他一個人作得好不好,都沒關係了,沒有人和他爭。「將呈和尚」:我要作一首偈頌,給和尚送去。「若不呈偈」:我若不作,「和尚如何知我心中見解深淺」:和尚怎麼會知道我心裡所有的見解是深或淺?或者是有智慧,是沒有智慧?

「我呈偈意」:我要是作一首偈頌,給五祖送去,「求法即善」:我要是為的求佛法,這是很好的。「覓祖即惡」:如果我是想要當第六代祖師,這可就不對了,這個想法是錯誤的。「卻同凡心,奪其聖位奚別」:如果這樣子,好像以凡夫的思想、凡夫的心理,奪到這個聖位,有什麼分別呢?「若不呈偈」:我若是不作偈頌,會怎麼樣呢?「終不得法」:我始終得不到法,五祖不會傳給我的,因為他發表意見,一定得要有一首偈頌,才能得到法。「大難大難」:唉!太難了!這件事情太難了。哦!very difficult!這一般人都沒有貪心,都不想做祖師,都想把祖師位,讓給神秀做;可是神秀自己,也不知怎樣作好偈頌,所以說是大難大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宣化上人專弘平台 的精彩文章:

念佛或持咒時有這種感覺,是十方諸佛來為你摩頂

TAG:宣化上人專弘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