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想得到的奧斯卡獎,卻被這幾位狠狠拒之門外,有教父馬龍白蘭度
奧斯卡。
這個名字深深刻在每一個電影人心中。
凡是有和這個獎項掛鉤的導演、編劇、演員,那絕對是電影行業的明星。
自1927年,在電影巨頭米高梅公司的推動下,成立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以來,奧斯卡就成為世界電影人夢寐以求的獎項。
米高梅電影公司
在中國,至今只有李安獲得過奧斯卡最佳導演獎。能提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也只有第五代導演的領軍人物張藝謀和陳凱歌。
張藝謀憑藉《菊豆》、《英雄》;陳凱歌憑藉《霸王別姬》提名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在中國,估計也只有李安、張藝謀和陳凱歌了。
李安
在世界上,也只有電影王國——好萊塢獲得過最多次的奧斯卡金像獎。
在2018年,我國將姜文的《邪不壓正》送進奧斯卡,想要在其中斬獲個獎項。
可是。
最終的結果也很讓人失望,《邪不壓正》一無所獲。
雖然奧斯卡獎的地位確實很難撼動。
但是在奧斯卡獎的提名流程中,還是有很多黑幕的,畢竟奧斯卡的評委也是人,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人情。
在奧斯卡創立之初。
幾乎前面的所有奧斯卡獎都是屬於米高梅,這在奧斯卡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所以在開始的獲獎作品中也很受爭議。
主要原因就是奧斯卡獎是由米高梅電影公司發起的,當時米高梅可是好萊塢八大影視公司之一,在好萊塢電影中很高的地位。
當然,在今後的奧斯卡電影評選中,可以說也是暗流涌動。
就比如說《國王的演講》和《社交網路》這兩部電影,在沒有公布最佳影片時,很多人都覺得最終的勝利者一定是《社交網路》。
《社交網路》這部電影由好萊塢導演大衛·芬奇執導,講述的是Facebook的創始人扎克伯格從大學到創立公司時的歷程,同時也包括和朋友的感情狀況。
這部電影的出色之處就是劇情發展非常快,敘事結構十分緊密,但是我們看著卻非常精彩,感覺大腦在高速運轉。
電影中的每一次對白和辯論都感覺是機關槍在射擊,非常刺激。
可惜在最終的評選中還是敗給了《國王的演講》。
這部電影是由英國導演湯姆·霍鉑執導,講述的是口吃國王約克郡公爵為了成功演講做出的一系列努力,不得不說,這確實是一部優秀的勵志片。
但就這樣一部典型的英式電影,太跟隨英國電影的俗套,沒有屬於自己的創新,所以人們才會對《社交網路》有更大信心。
最後的結果讓很多人驚訝,其中不乏背後的公關力量。
《社交網路》
所以如今的奧斯卡,在公關能手的操作下,已經不能完全依靠影片的質量來判斷最後的獎項了,其中充滿著很強的不穩定性和懸念。
所以好萊塢頂級導演斯皮爾伯格在2011年奧斯卡頒獎典禮上說過這麼一句話:
今天獲獎的影片,將加入《碼頭風雲》、《卡薩布蘭卡》這些最佳影片的行列;而未能獲獎的影片,你們也將成為《公民凱恩》、《憤怒的葡萄》和《憤怒的公牛》等經典影片中的一員。
其中包含著的,正是斯皮爾伯格對奧斯卡的一些失望。
斯皮爾伯格
不過在電影行業的導演和演員中,很多人對於人們夢寐以求的奧斯卡都很是看不起,有的導演甚至將奧斯卡小金人直接當做一塊鐵;更有甚者,直接對奧斯卡就是反對態度。
著名的編劇達克利·尼克爾斯是拒絕奧斯卡獎項的第一人。
在1935年,憑藉《告密者》獲得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項的達克利直接拒絕奧斯卡獎項。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當時好萊塢的編劇協會正在搞活動,這個活動就是罷工,其中有一條就是不能參加各種活動,達克利為了支持這次活動,拒絕了這次電影行業的最高獎項。
達克利·尼克爾斯獲得的獎項
1971年,喬治·C·斯科特憑藉電影《巴頓將軍》中的巴頓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但是這位演技上的集大成者卻把奧斯卡比喻為「滑稽的屠宰場」,根本就沒有理會這次奧斯卡的邀請。
在奧斯卡頒獎晚會進行的時候,這位扛把子卻在家看曲棍球比賽,好像什麼事都沒有發生一樣。
喬治·C·斯科特的《巴頓將軍》
兩年後,也就是1973年,另一位扛把子出現了。
馬龍·白蘭度。
他憑藉《教父》獲得了當年奧斯卡最佳男主角,奧斯卡自然也邀請他了。
馬龍·白蘭度《教父》
可是老馬並沒有去,代替他去的,是一位印第安少女。
這位少女在這個晚會發表了一個演講,就是希望在影視中不要再歧視印第安人。
等到這位少女走的時候,奧斯卡評委會才發現,馬龍·白蘭度狠狠地打了奧斯卡一巴掌。
歧視就藝術來說,藝術不能跟政治掛鉤,這是錯誤的觀點,所以老馬一度備受爭議。
印第安少女
之後就是時隔四年,導演伍迪·艾倫憑藉電影《安妮·霍爾》斬獲了奧斯卡的四項大獎,在奧斯卡史上是很少見的。
但是這位導演並沒有去。
之後幾次都有他的作品被提名,但是一直都請不動這位導演。
直到第74屆奧斯卡,這位導演出現在了頒獎典禮。
這一次他是來介紹一位短片,這個短片是用來安慰受911重創後的紐約市民的。
伍迪·艾倫
之後這位導演說了一句話:
我能為紐約做任何事。
說畢。
台下全體起立,掌聲經久不息。
當然,還有一位很「囂張」的老導演,就是法國導演讓·呂克·戈達爾,當時奧斯卡要給他頒發終身成就獎,千方百計聯繫這位導演,所有的邀請信都是一去不回,最後問他的時候,還是他的妻子代替他發了言。
讓·呂克·戈達爾
他的妻子安妮說道:
他不會去美國的,他太老了,你以為他會為一塊金屬飛那麼遠嗎?
不得不說,就這句話,不知道得讓多少為追逐奧斯卡獎項的人汗顏。
其實電影作為一個藝術,真的不必以為了得獎為目的拍攝電影,那樣只會得不償失,真正的導演、演員、編劇都只會為了電影藝術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