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打仗就糧草不足,那不打仗士兵就不吃飯嗎?
文史
04-22
古代戰爭不比今天的現代化戰爭,那時候玩的就是人海戰術,誰人多誰就是老大,因此一打起來動輒就是上萬人。我們熟悉的三國時期的「三大戰役」雙方投入的總兵力都在十萬以上: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本紀雲「紹觽十餘萬,囤營東數十里。」—《三國志·武帝紀》而且真正的大戰雙方都比較謹慎,兩軍對壘的時間會比較長,很少有能夠做到速戰速決的。
打仗要吃飯,那還有後勤的呢。古代都靠人工運糧,不打仗,運糧兵可以休息,打仗他們要幹活了吧?這些人吃的糧也是增加了。不信你一天走幾萬步看看,保證晚上吃三大碗飯。所以古代打仗又有「千里不運糧」的說法。就是前線距離國家超過一千里,就不用從國家運糧了,因為你運出去的糧草還沒路上人馬吃的多。
據《睡虎地秦墓竹簡·倉律》記載,秦國士兵不戰時,軍士一天配給糧食是2斤,而到前方作戰時,軍士每天糧食配給是2.5斤。後勤保障的糧草隊是以5為單位,5個人負責2輛糧車。一輛馬車大概能拉1000斤的糧草,以300公里的路程為例,往返最快需要半個月的時間。一輛馬車負責運糧的民夫和士兵運一趟就消耗了150斤糧食。一匹馬每天消耗12斤馬料,15天就是180斤。這裡不含其他物料運輸。
綜上所述,戰時糧草的消耗與非戰時期是不可同日而語的,戰爭拼的是國力,拋開名將強兵和諸多謀略指揮,戰爭的基礎就是糧草,至此也想起了長平之戰,白起這一戰也並非十足的把握,歸根結底是「糧草」的現實狀況把兩國逼到了不打不行的狀態。
※明朝,劉瑾為什麼會被處於凌遲?被凌遲時又究竟有多慘?
※呂蒙殺了關羽後,呂蒙為什麼就突然死了?說了你都不敢信!
TAG:斯喬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