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Conflux團隊:技術路徑、公鏈競爭與行業周期
隨著公鏈的持續井噴,越來越多針對交易效率的解決方案也湧現出來,從分片、側鏈等不同層面去提升公鏈的性能。
近期,Conflux採用樹圖結構去提升主鏈的交易處理能力,測試網TPS超過3000,主網預計年底上線。值得一提的是,圖靈獎得主姚期智院士是Conflux首席科學家,團隊成員多來自清華大學、多倫多大學等一流名校。
由此,鏈捕手近期採訪了Conflux CTO伍鳴博士以及COO張元傑,並談及Conflux的技術特性、發展規劃以及行業觀點,希望能為各位讀者理解公鏈帶去更多視角與啟發。
作者/龔荃宇
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01
樹圖與技術路徑
鏈捕手:公鏈是區塊鏈行業的底層基礎設施,也是競爭最為激烈的領域,目前制約公鏈發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你們看到的機會在哪裡?
Conflux:我們發現公鏈的吞吐率已經成為區塊鏈事業發展的重要阻礙,很多具有實際商業價值的去中心化應用受限於以太坊等公鏈的性能限制,致使它們沒法在公鏈上很好地實現。
當前,雖然有很多公鏈也提出了針對交易效率的解決方案,但基本上都犧牲了安全性。的確,在保證去中心化的前提下效率是有天花板的,天花板來自於網路同步的瓶頸,但目前的技術還遠沒有觸及,我們認為樹圖技術可以突破當前的瓶頸。
此外,區塊鏈中智能合約、虛擬機的安全性,以及用戶隱私保護都存在一系列問題,這都是我們看到的機會。
鏈捕手:你們近期將技術從DAG改為樹圖,可否簡要介紹下樹圖技術的特性與優勢?樹圖與DAG的區別又在哪裡?
Conflux:DAG結構中每個節點只有一種邊,而Conflux的樹圖結構中,每個節點都有兩種邊,父邊指向父親節點,且只能有一個父親;引用邊可以指向其它節點,表達不同節點間的Happens-Before(先行發生)關係。如果只看父邊,賬本的結構是一棵樹;如果同時看父邊和引用邊,賬本的結構是一個圖。樹圖結構就是指在圖中包含了一棵樹的這樣一種結構。
註:實線箭頭指向父親區塊,虛線箭頭指向引用區塊
由父邊構成的樹結構對於Conflux的共識機制來說非常重要。它使得Conflux網路中的機器節點能夠去中心化地、安全地對區塊和交易的全序達成共識。樹的結構決定了主鏈的選擇,而主鏈的選擇決定了交易的全序。因此,我們覺得將Conflux的賬本結構稱之為樹圖結構更能體現Conflux的技術本質。
相比之下,現有的一些其它的DAG項目,例如IOTA,Byteball等等,要麼不支持交易的全序,從而無法支持智能合約,要麼無法用去中心化的方式來達成節點對交易全序的共識,從而犧牲了安全性。
鏈捕手:同時進行的交易效率解決方案還有很多,例如分片、Plasma、側鏈等,你們如何評價這些解決方案的前景?它們未來與基於樹圖結構的可擴容共識演算法技術會是怎樣的市場格局 ?
Conflux:這些方案跟Conflux的技術方案並不衝突,而是互補的。Conflux是Layer1的技術方案,而側鏈技術屬於Layer2的解決方案。側鏈技術本身需要依附於Layer1的公鏈技術。而Conflux在設計上與Layer2的側鏈技術也可以完美兼容。
雖然分片技術是屬於Layer1的技術,但這樣的技術也是可以應用在Conflux上的。Conflux解決的是如何在不分片的情況下提高吞吐率,我們當然可以用分片的方式將吞吐率進一步提升。
然而目前大部分的分片技術方案都在一定程度上犧牲了去中心化和安全性。由於分片內部的交易都不與其它分片進行交互,這些分片實際上形成了獨立的安全實體,其安全性會由分片內的算力決定,但這個算力就比全網少很多。目前,我們也在積極地尋求更加完美的分片解決方案。
不管是側鏈還是分片,事實上都對Conflux這樣的技術方案有著很大的需求。側鏈在用戶創建和退出的時候往往需要跟主鏈進行複雜的交互,這個過程對主鏈的性能是有一定要求的。一個能夠支撐大量側鏈生態的主鏈必然需要能夠提供很高的吞吐率。
另外,在分片的系統里,我們不能簡單地假想交易都發生在分片內部。在實際的應用中,跨分片的交易也是大量存在的。在這種情況下,Conflux的解決方案將能夠幫助分片系統更好的處理跨分片的交易,從而不讓跨分片的交易成為系統的性能瓶頸。
鏈捕手:在設計Conflux的通證經濟體系時,你們會有哪些考量因素?
Conflux:具體的經濟模型還沒有定下來,可以分享的有一點,我們會在交易費分配上做出較大調整。由於Conflux是樹圖結構,會導致相同的交易達到不同的區塊里,這實際上會對吞吐率造成一定的損害,那我們會在激勵機制上避免大家進行惡意競爭。
在某些公鏈,有時候大家會去搶那些交易費很高的交易,這會對吞吐率造成一定的損失。我們會按照博弈論制定一個規則,礦工只要按照這個規則去打包交易,就能最大化他們的收益,同時也提升Conflux的交易吞吐率。
02
行業競爭與未來
鏈捕手:去年大量公鏈主網上線,今年還會有像Conflux等一批重量級玩家入場,整個公鏈競爭格局越來越複雜,你們認為其中真正有市場競爭力的公鏈有多少?公鏈的長期格局及其演變又會是怎樣的?
Conflux:比特幣的地位是不可否認的,以太坊也是一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社區非常穩固,但其主要應用場景ICO已經被證明是偽需求,所以要對以太坊打半個問號,其它已經上線的公鏈其實都不太看好,都要打一個問號。
現在還有很多學術團隊在開發的公鏈可以期待一下,比如圖靈獎得主Sivio Micali做的Algorand、康奈爾大學教授Elain Shi做的Thunder以及Dfinity,此外還有Telegram做的公鏈TON,它具有很大的流量和社區基礎。
如果我們把區塊鏈網路看作是一種分散式系統,它跟普通的操作系統一樣需要搭載各種應用,那它註定會導致只有幾個網路系統能夠搭載足夠多的應用,只有足夠多的應用才能形成更穩固更強大的網路效應,所以我們認為最終可能只會存在一條或者幾條公鏈,至於會不會是Conflux我們拭目以待。
鏈捕手:隨著大量公鏈誕生的還有一大批DApp,各大公鏈都在盡最大努力推進自家的DApp生態建設,但實際上多數DApp都缺乏真實用戶,部分活躍度較高的DApp也都是遊戲博彩類,你們如何看待當前的應用落地狀況?
Conflux:如果用戶希望快速完成目的、追求體驗,中心化解決方案未嘗不可,但如果這個行為牽扯了很高的經濟價值,並且經濟價值可能因為雙方互不信任而產生一些利益衝突的時候,去中心化應用就會變成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
目前區塊鏈技術落地的方向主要有三類:
第一類是支付工具,由於傳統金融機構收取的中介費一直很高,像比特幣作為支付工具的活躍度其實一直在上升,尤其是在通脹比較明顯、銀行體系相對薄弱的發展中國家;
第二類是分散式金融,現在以太坊等公鏈上有很多的抵押借貸應用,以及去中心化交易所;
第三類是博彩,玩家相互博弈,主要發生在EOS與波場,這是因為它們採用DPos機制後交易確認時間很快。
在我們看來,技術路徑會決定下游生態發展,比如節點數量有多少、去中心化是否充分,雖然EOS它們交易效率看起來很高,但如果公鏈的安全性不值得被信任,真正的去中心化金融應用就不會在上面發展。
現在支付與金融方向的應用總體上還不多,但我對它們的預期非常看好,而博彩類應用隨著莊家收割完畢這類應用正在逐漸走向衰亡。
隨著未來區塊鏈性能瓶頸得到突破,開發者的想像力逐步被激發,DApp生態就會蓬勃發展起來,就像移動互聯網在3G階段時大家誰也不會想到抖音、快手這些應用能出來,只有真正到了4G階段才會激發出足夠豐富的應用生態。
鏈捕手:假如未來大部分解決方案都取得成功,主流公鏈的運行效率普遍提升,接下來公鏈的競爭焦點會在哪裡?
Conflux:首先,我覺得這個假設可能比較美好。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了解到有任何公鏈公開表示自己在完全去中心化的情況下,能夠把TPS跑到500或者是700以上,而Conflux前幾天的壓力測試達到了這個水平,因此我覺得這個假設很難實現。
假如這個狀況實現了,我覺得大家競爭的焦點在於社區,社區的力量多大,公鏈的生態就可能有多大。而經營社區的重要因素則在於團隊的發心,發心好的團隊會激勵更多人參與到社區建設、造福社區生態,而不是激勵更多人去買幣,激勵更多人在這裡玩龐氏遊戲。如果團隊發心不好,社區永遠只是烏合之眾,大家賺完錢之後就如鳥獸散到下一個項目了。
鏈捕手:那麼你們接下來的社區化路徑會是怎樣的?
Conflux:現在主要還是團隊自己做,因為項目初期階段需要強有力的核心團隊把底層核心架構推出了,然後慢慢推進社區化。如果不是一個特別優秀的團隊去做底層架構,這個公鏈也是很難完成的,像以太坊雖然提出了許多很美好的技術願景,但目前也是一拖再拖。
社區化最具體的表現是代碼開源,以公開透明的心態將自身置於所有開發者與用戶的監督之下,並鼓勵開發者貢獻代碼,Conflux接下來會把代碼逐步開源。
目前,Conflux的用戶社區還採取了「工作量證明機制」去激勵社區用戶與外部機構做貢獻,他們在加入社區後先做一段時間,然後向基金會與社區提交工作內容報告,再由所有參與社區的人共同投票,決定貢獻者應當獲得多少獎勵。這種機制雖然沒法保證完全的公平,但可以做到相對公平。
鏈捕手:目前Conflux團隊有多少人?市場上有聲音說Conflux有一些成員實際上還兼職在高校做學術研究,像CEO龍凡博士仍然在擔任多倫多大學助理教授,這是否影響影響到項目的運行?
Conflux:目前核心公鏈團隊有將近20人左右,市場等職能部門20多人。考慮到社區化,Conflux團隊未來計劃控制在100人以內。
有幾位核心團隊成員同時在做學術研究的情況也屬實,區塊鏈實際上是一個非常前沿的技術,它也需要產學研結合在一起做,有幾個人擔任教職做學術研究實際上對項目也有很大幫助。
鏈捕手:姚期智院士是Conflux的首席科學家,至今為止姚院士為項目提供了哪些幫助?
Conflux:首先,姚院士每個月或每兩周會與技術團隊有固定交流時間,給予一些理論證明指導,特別是姚老師比較感興趣的博弈論、密碼學方面。
其次,姚老師本身也是基金會董事,會參與基金會的治理,而且核心團隊很多都是他的學生,也不會去做不符合姚老師期望的方向。
最後,姚老師作為首席科學家,為我們在與外部企業與政府部門的對接接洽中,帶去了一些光環效應與便利。
鏈捕手:你們如何看待區塊鏈行業的發展周期變化?
Conflux:我們認為區塊鏈行業有三個周期在迭代,這幾個周期可能是分開的,也有可能會疊加。
第一個周期是技術周期,基於底層技術的突破是這個周期的主要任務,如今密碼學、分散式系統和博弈論里最頂尖的人物都參與到這個行業里了,比如圖靈獎得主、Algorand的Sivio Micali,以及姚班的這些校友。到了今年,前面提到的很多項目都到了呈現自己作品的時候,是騾子是馬大家都要拉出來遛遛。
第二個周期是應用周期,在以太坊ICO被證偽後,現在行業又在往去中心化金融演進,EOS的博彩應用也興起了一段時間,但後勁其實非常乏力。因此應用周期會繼續向前迭代,大家會不斷尋找各種方向。
最後一個周期是流動性周期,它跟貨幣發展周期、股票市場周期類似,例如明年比特幣產量減半,很多人就認為會漲一波。
如果大家用這三個周期去觀察區塊鏈行業發生的變化,我覺得視角會更加清晰與準確。
(作者:鏈捕手,內容來自鏈得得內容開放平台「得得號」;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鏈得得官方立場)
※錢包Electrum遭DoS攻擊,用戶損失據稱幾百萬美元
※Staking經濟權力本質:PoS礦池的炒冷飯策略
TAG:鏈得得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