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神似現代玻璃杯,鑒定後驚艷世界,專家:除了穿越沒有更好的解釋

神似現代玻璃杯,鑒定後驚艷世界,專家:除了穿越沒有更好的解釋

解讀文物,傳承文化。迄今為止,在被考古發現的華夏文物之中,有很多令現代人都嘆為觀止的製造工藝,或者當今科學無法進行合理解釋,或者現代工藝無法完成仿製,被專家無奈地稱為「黑科技」。

今天小解就為大家介紹一盞來自於戰國時代的「玻璃杯」,它表面看起來與我們日常所用的水杯無異,普通人見了可能連正眼都不會瞧一下,但實際上它的身上卻蘊含巨大玄機,三大疑點至今成謎,剛被發現就被國家列入首批禁止出國展覽文物。

1990年秋天,杭州市半山鎮石塘村一座民營磚廠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燒制工作。磚廠工人在山上取土燒磚時,偶然發現了一個直徑約一米的洞口,考古隊聞訊很快趕到,判斷這是一個盜洞。考古隊隨即展開了一次大範圍的發掘,果然在磚廠附近發現了戰國晚期的大型墓葬群。

打開墓室後,內府早已殘破不堪,考古隊立即對其進行了搶救性挖掘。在距離地面不到一米深的位置,專家挖到了一個亮晶晶的「玻璃杯」,與超市裡標價五塊錢一個的簡直一模一樣。在場的不少人都大失所望,因為他們認為杯子是盜墓賊帶進去的,這說明這座墓葬很可能已被洗劫一空。

然而一位老專家卻心思縝密地看出端倪,他觀察到杯子的材質不太像玻璃,而更像是水晶。為了還原真相,考古隊將杯子送到了北京文物鑒定中心進行求證。事實證明,老專家的眼光沒錯,這盞神似現代玻璃杯的容器,就是戰國時期的珍稀水晶杯!

更為罕見的是,這盞水晶杯是由一塊大水晶整體挖鑿、打磨而成,精湛的弧面打磨工藝和拋光工藝幾乎能與現代機工相媲美,流利的線條與平滑的杯口令人很難想像,古人是用何種工具將莫氏硬度為7的水晶,馴服得如此完美!

戰國水晶杯現已成為杭州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接受來自世界各地的頂禮膜拜。它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迅速躥紅為文物明星,得益於它身上的三大未解之謎,每一個都讓考古學家傷透了腦筋,百思不得其解。

第一點,遙遠的戰國何處尋來如此高純度的水晶?水晶杯高15.4cm、口徑7.8cm、底徑5.4cm,上寬下窄呈敞口狀,周身光潔透亮、無絮狀雜質,同玻璃杯無二。別說在開採技術落後的戰國,就算是放眼當下中國境內,都找不到這麼大塊、純度這麼高的水晶。那麼製作水晶杯的原料是從哪裡獲得的呢?

第二點,如何對內壁進行拋光?由於水晶杯特殊的形制特點,杯口只有不足八公分,如雞蛋的長度一般,且越往下越窄,這就限制了工匠的發揮,因為手根本伸不進去。但是我們仔細觀察水晶杯,可以發現它的內壁及其底部被打磨得十分平整光潔,簡直像是用模具澆鑄出來的一樣,令人大惑不解。

第三點,整塊水晶原石如何取芯?水晶非常硬,且脆性強,如果強行利用鑽進工具進行開鑿,很容易使原石裂碎。假設工匠採用的是玉器的管鑽方式,那麼要將水晶鑽出15公分的洞,恐怕要猴年馬月才能完成。再者,工匠如何保證鑽進方向不發生偏離也是個大問題。

所以有專家便調侃道:除了從現代穿越過去,沒有更好的解釋。戰國水晶杯看似很簡單,實際上製造工藝極其複雜,工匠們千錘百鍊、反覆琢磨才將這份驚艷留在了世間。不知大家看完這件「玻璃杯」後,是否也被驚艷到了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憂歷史 的精彩文章:

「紅了櫻桃,綠了芭蕉」,讀le還是liǎo?網友:讀錯多年
悟空闖南天門時,遇到一位不可能遇見的守將,原著出現了失誤?

TAG:解憂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