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為何丟掉北美:豪氏兄弟的立場、旁觀者的質疑、帝國的猶豫
英國自打丟掉「日不落帝國」的稱號後,總是忘不掉落日餘暉前的意氣風發,在懷念叱吒七海的同時,他們也有一個百思不得其解的疑問:為什麼丟掉了北美?以當時英國不可一世的國力看,不論對手是誰,只要開戰,英軍一定是馬到功成,傳檄而定,但「龍蝦兵」(英軍諢號)卻在北美栽了跟頭,折了威風。
英國人為什麼敗了?從後世的資料看,似乎能夠將失敗原因歸結為三個方面:豪氏兄弟的立場、帝國的猶豫,以及最自欺欺人的說法——這場仗根本打不贏。
痛苦的反思
與解釋勝利的原因相比,解釋戰敗的原因總是更為困難的反思。尤其是在這樣一種情況下:英國付出了四萬人傷亡和五千萬英鎊的軍費之後,仍然永久性地失去了北美的領土。沒人能輕易地給失敗找出個原因。
當年的英國人將這次難以置信的、徹底的失敗當做一位不請自來的訪客,好像不去管他,他最終會識趣地離開。1785年,約翰?亞當斯成為美國第一位拜訪英王宮殿的公使,他回憶這次出訪時說,無論自己什麼時候走進房間里,英國官員們都轉過頭不想看他,因為看到一個美國人總是讓他們痛苦地想到不願承認的沮喪現實。
美國簽署《獨立宣言》
英國人迴避失敗的另一個辦法是「精神勝利法」:受到流亡親英派胡說八道的影響,倫敦新聞界口徑一致地說大部份美國人開始考慮要不要重新加入英國的問題。他們還說,本傑明?富蘭克林在從巴黎回去的時候,差點被費城的百姓用石頭打死,因為他們很氣憤地指責他將大家帶入了萬劫不復的地步。
英國新聞界一貫喜歡為自己「找面子」,他們傾向於否認事實,而不是坦率地評判這次慘敗,因為那樣將會讓英國政府顏面掃地,使人們懷疑那些老爺們到底有沒有能力帶領整個國家。
事實上,從1763年開始,幾個位高權重的大臣就嚴重錯判了北美人民的願望。這幾位大臣滿不在乎地認為,1774年英國的大軍壓境將會迫使殖民地屈服。他們傲慢的態度,讓他們沒有發現北美人民抵抗到底的決心。他們還錯誤地認為,英國軍隊的優勢地位將迅速擺平1776年的「叛亂」。
從各方面看來,歷史都已經證明了他們的錯誤。北美十三州人民給了英國人許多次改變路線的機會,有好幾次提議甚至讓人隱約看到一個美國版的「一國兩制」方案。最終英國拒絕了所有的提議,他們這麼做的基礎是:英國主權不容分割且必須歸於英國議會。善於玩政治遊戲的英國人認為必須從精神上控制殖民地臣民,所以任何讓步都將導致失敗。
除此之外,英國人這種不容談判的態度,其實也是一種心照不宣的傲慢,它超越了政治和體制的具體意義,而直接成為一種根深蒂固的優越感。這種捨我其誰的氣勢,讓英國人將美國人視作低等生物,不配與英國討價還價。
不過,美國獨立戰爭的結果說明了英國的外強中乾,他們的優越感只是一種幻想。當然,英國人無法接受失敗的事實,所以需要有人主動承擔責任,可是在甩「黑鍋」的過程中,幾個當事人都不打算承認自己是導致「潰敗」的罪魁禍首
威廉·豪的理由
1779年五月下旬,英國下議院啟動了全體會議模式,以討論被稱為「北美戰爭行動」的失敗。這種自揭傷疤式的要求是由威廉?豪提出的,他前一年才卸任英軍北美總司令一職,他返回英國後被封為威廉爵士,這個騎士封號是為了獎勵他作為英王軍隊的指揮在北美戰場的表現。
威廉?豪
儘管有這個榮耀的封號,可豪一回國就遭到了鋪天蓋地的批評。這些批評主要指責他和二哥(理查德·豪,英海軍中將)對於北美殖民地的同情、曖昧態度,他做出的軍事決策基本上都旨在拖延,而不是結束叛亂。豪利用自己議會成員的身份要求下議院召開特別會議,以此來回應他的批評者,並澄清自己的名聲。
為了回應那些指責他在紐約戰役中「反常」謹慎的批評者,豪提供了一份概括性的解釋,他表示,自己要履行的最重要職責是:不希望讓國王陛下的軍隊在達成目標的條件尚未充分的情況下行動。他十分清楚,軍隊所承受的任何重大損失都無法迅速輕易地得到復原。
威廉?豪戎裝
豪並不承認自己希望通過和談結束衝突的想法。相反的,他找到的理由是他作為英軍統帥所做出的決策,實際上,他成功實現了自己所宣稱要實現的目標,即英軍以最小的傷亡佔領紐約及其港口。
不過,犀利的批評者將抨擊的重點放在豪未能在長島乘勝追擊,從而徹底消滅逃散的美國士兵這一事件上,如果當時出擊的話,本可以讓整個大陸軍投降。關於這個指控,豪大度地承認說,當時他的士兵們的確熱情高漲,如果得到進攻命令,他們也許能攻佔布魯克林的堡壘。但他堅持認為,這樣一場戰鬥並不划算,英軍勢必要付出極大傷亡後才能得到勝利,他認為這毫無必要。
因為豪的按兵不動,華盛頓得以聚攏殘部,全身而退,保住了大陸軍的血脈。豪暗示說,批評者們將戰爭看得太容易,他們只是在對一個戰爭決策進行事後評判,而這個決策是在緊急時刻基於正確的戰略考慮而做出的,也就是說,身臨其境的決策者並不擁有這些「事後諸葛亮」在戰後的「先見之明」。
豪表示,他在長島和曼哈頓的幾次行動中的戰略謹慎是職業軍人的素質,嚴格地出於軍事上的考量,而大眾批評者和廟堂肉食者都缺乏對此進行批評的專業能力。
這場爭論的規模急劇擴大,幾名當事英國軍官被傳喚出庭作證,他們認同了豪的說法,認為總司令推遲對布魯克林高地的正面進攻的決策在戰術上是正確的,這樣的進攻的確可能會造成重大損失。
他們描述了北美的情況,從側面同情了豪在決策時面對的不利情況,這些軍官表示,北美十三州的人民對英國充滿敵意和怨恨,他們憎恨英國政府,在這種環境中,英軍沒法自由行動,陸軍無法在離開艦炮射程之外的地方長時間作戰。
另有所圖的批評者
軍官的證言引起了兩位傑出批評者的注意,查爾斯?福克斯(Charles Fox)和艾德蒙?伯克(Edmund Burke),這兩位輝格黨人從一開始就反對戰爭,反對喬治三世和他手下那幫大臣們對北美的壓迫政策。
查爾斯?福克斯
福克斯直言不諱地維護威廉·豪,他宣稱豪是無辜的,被人當成了替罪羊,轉移了人們對英國政府里真正的罪人的譴責。他近乎失去理智地詰問:我們損失了兩萬五千人。我們為這場遭天譴的北美戰爭消耗了幾千萬英鎊。誰才是這次錯誤決策的罪魁禍首?問題難道不是在這裡嗎?誰將我們引入了戰爭之中?
喬治三世
福克斯的發問遊走在刀鋒邊緣,因為譴責國王幾乎是叛國之罪,也違背了議會討論中大家默認的潛規則。就在大家懷疑福克斯是不是犯忌諱的時候,他將自己的火力投在了一個更為安全的譴責目標之上——喬治·傑曼(George Germain)。傑曼是英國派駐北美的管理官員,實際上類似於一個總督,正是他下令攻擊紐約城,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局面。
艾德蒙?伯克
伯克同意福克斯的觀點,他第一個站出來向豪表達了尊敬和謝意,他認為豪很不走運,在一場既不必要也無法獲勝的戰爭中被任命為了總司令,除此之外,這名職業軍人並無過錯。
包括豪在內,沒有人預料到事情會發生這樣的轉變,議題正滑向不可控制的危險領域。那些質疑豪指揮能力,或者質疑他對北美的同情程度超過了對英王忠誠程度的議員坐不住了,他們呼籲結束討論,因為事情已經變成不計後果地對政府的批評。
但是豪堅持認為應該繼續進行討論,他聲稱沒有什麼比他的名譽更為重要,而他覺得自己仍然蒙受了不白之冤,還未被完全洗清罪名。試圖攻擊喬治·傑曼的福克斯同意豪的建議,認為這場討論十分重要,無論如何也應該繼續下去,他認為豪爵士揭開了黑幕,在議會多年的粉飾和否認之後,終於有人促使真相浮出水面了。
傑曼的反擊
喬治·傑曼沒有料到,「黑鍋」會傳到了自己背上,他現在有必要回應那些對於他在戰爭中的行為的批評。傑曼出於禮貌,十分不情願地表達了對於豪的尊敬,並且他不贊同後者的名聲被群氓們抹黑。但是他也堅定地相信,他作為管理者,讓豪及其二哥擁有了壓倒性的軍事優勢。
他明確表示,從這個國家派遣出去的軍隊完全有能力通過徹底撲滅叛亂,以及收復殖民地來實現最初的目標。傑曼的話,暗指豪搞砸了一切,雖然擁有無可匹敵的軍事力量,但豪未能完成任務。
另外,傑曼指出豪和其他的英國軍官誇大了北美大眾對「叛亂」的支持程度。從他得到的情報(主要來自北美親英派)來看,只有四分之一,至多三分之一的殖民地人民是堅定的叛亂者,其餘的人要麼是親英派,要麼根本不關心發生了什麼事。
為了證明自己的說法,傑曼拿出了證據,他說參加英軍的北美人比大陸軍總數還要多,大陸軍一直存在徵兵問題,華盛頓想要六萬人,但他從未能召集超過兩萬人的部隊。
針對傑曼的說法,豪要求進行反駁,但是請求被駁回了,此時下議院已經投票決定結束這次討論。其實,很多人都明白傑曼的說法站不住,他嚴重誇大了親英派的數量和影響力,大約只有五分之一的北美人口是英國擁躉。
沉默的幕布
從豪的角度來看,這場質詢的結果只能說勉強接受。一方面,他的批評者們閉上了嘴,沒有人再提議說他應該被剝奪爵士身份,或者接受軍法審判;另一方面,拋開戰爭細枝末節的東西之後,在更大的關於戰爭的理智與可行性之間的爭論中,豪成了一名悲劇英雄。
在他身後的支持者同情他的遭遇,認為他被賦予了一項不可能的任務,無論怎樣施展軍事天才都無法完成這一任務。對於議會中一貫反戰的人來說,豪是受害者。
聖詹姆斯宮
但是,對於大英帝國在北美殖民地的擴張行動的支持者而言,豪的證言似乎回答一個尷尬的問題:因為不得民心,所以英國輸掉了這場戰爭;或者說,傲慢地態度,讓英國人錯誤地高估了自己的實力。儘管不願承認,但日不落帝國似乎正在迎接夕陽。
這場由豪發起的精彩論戰,從未獲得過官方認可。英國政府始終認為對「北美的失敗原因」進行官方質詢是不合適。與大張旗鼓地討論相比,他們更傾向於閉口不談,給整個事件遮上一層沉默的幕布。聖詹姆斯宮(英王宮)的態度是:事情既然已經過去了,那就將北美十三州當做一道可以隨著時間流逝自行癒合的傷口吧!
參考資料:《The American Revolution: 1775–1783》John Alden
《The Command of the Howe Brothers During the American Revolution》Troyer Anderson
※美國騎兵之父是雙性人:遺骸經基因檢測是其本人,可骨架為女性
TAG:廁讀大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