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打壓、被比較、被忽視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優媽說
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1
我想把皮膚染成黑色
先給大家講一個我在《催眠師手記》中看到的案例。
一個瘦瘦的女孩來找心理分析師,原因是,她喜歡黑色。
她的衣服,家裡的裝修裝飾,家居飾品,總之所有她能用到黑色的地方,都是黑色。
最近,她甚至想把膚色也變成黑色,為此她還專門去諮詢了醫生。
也就是說,她對黑色的喜歡到了一種病態的層度。
分析師通過了解她的生活,工作和成長經歷後,找到了問題的根源。
她出生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幼年時,家裡的親戚都在給她的父母說,他們應該再生一個男孩。
年幼的她聽見父母經常為此爭吵。
記得有一次在家庭聚會上,女孩的媽媽對女孩說:你安靜點,不要讓他們注意到你。
長大後的某一天,她又聽見父母爭吵,還聽到了其中有她的原因。
從那一天起,她就不自覺的開始喜歡黑色,覺得自己穿黑色很配自己。
分析師告訴她,她喜歡黑色是因為想把自己藏起來,希望別人不要注意到自己,因為童年的記憶中,她是不受父母歡迎的,不被認可的。
她對黑色的病態的喜歡,根源於父母潛意識中對她的不接納。
2
我永遠無法讓父母滿意
再給大家講第二個故事。
女孩非常的優秀,年紀輕輕就和朋友開了公司,並賺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但她總是對自己不滿意,對自己異常苛刻,尤其體現在工作中。
在接到一個項目時,她會不停的修改方案,在合伙人認為已經很好了的情況下,她仍然不滿意,苛刻的程度幾乎讓兩人的合作土崩瓦解。
為此,她找到了心理分析師。
分析師發現她的問題同樣來源於她的童年。
她的父親也是個嚴重重男輕女的人,在她童年的記憶中,總記得父親為此長吁短嘆。
在她的記憶中,父親幾乎對她沒有過笑臉。
記得有一次,父親讓她去打一個欺負她的男生,女孩怯怯的跟父親說:我是個女生。父親為此非常生氣。
為了獲得父親的認可,女孩非常努力的學習,在學校成績非常優秀。可卻從來沒有得到過父親的一句鼓勵,哪怕是輕輕的撫摸一下她的頭。
父親總是在拿到成績單後問她,都是誰比她成績好,當得知有男生時,就會說些女孩子就是不行的話。
在父親生病住院那段時間,她跑前跑後,盡心儘力,出錢出力,總之把她所能做的做到最好,她真的希望,父親能肯定她的努力。
但直到父親閉眼的那一刻,說出的話依然是:我這輩子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個兒子。
而她對自己,對工作的苛刻要求,其實就是在尋求父親的認可,因為只有獲得了父親的肯定,她才能肯定自己。
甚至在父親死後,仍然無法從父親的否定中走出來。
3
權威的力量
心理學家武志紅曾說過這麼一件經歷:
讀研究生的時候,有個朋友多次問他:「你怎麼從來沒有因為你是農民的孩子而自卑」。
武志紅說:我之所以不怎麼自卑,是因為父母最初對我的積極期待,讓我有了基本的自信。也就是說,父母相信我,形成了所謂的自信。
武志紅曾在《擁有一個說了算的人生》中談到,自戀是人類的本質之一,每個人都需要別人對自己說:你是好的。
越是重要的人告訴你「你是好的」,影響力就越大,特別是在我們的自我還比較弱小的時候。
假設我們把來自外界的反饋都比喻成鏡子,那麼所有的鏡子里,有一面會對人有巨大的影響力,這面鏡子叫做「權威」。
當一面」權威「的鏡子對一個自我比較弱小的人說:」你是壞的,你是差勁的,你是糟糕的。「這個破壞力尤其巨大。
不可避免的是,最初養育我們的人就是重要的權威。
4
被比較、被忽視、被打壓
不被看見的孩子心裡有多苦。
小S在節目中提到她的二兒女時,曾這樣說:
我二女兒生出來就是一塊肉擺在那裡,根本不需要理她啊!
可是,這個小S「不理」的二女兒,卻最聽話的那個。
每晚臨睡前,都讓二女兒給她在床頭放兩杯熱水。
小S的二女兒總會乖乖去做,甚至做得還挺好。
不僅按時送水,就連水溫也控制到剛好。
在少年中國說中,總是被媽媽口中」別人家的孩子「打壓的孩子,問媽媽:
為什麼我的努力你卻看不見。
臨床心理學家保琳和蘇珊娜曾於1978年提出了「冒充者綜合征」。
她們研究了150名女性來訪者,在別人眼中,她們都是很優秀的女性,但卻不非常不認可自己:
有人認為是招生委員會犯了錯誤,自己才被錄取;
有人認為考試成績好,只是運氣;
很多人認為自己的能力被高估了,自己並不勝任現在的工作。
這些女性展示了外界認可和自我貶低的矛盾:
他們堅持認為自己是卑微的,並且常常被「萬一被別人發現我名不副實,是個騙子」的恐懼所折磨。
這些女性有獨特的行為模式,比如,為了不讓別人發現自己的「無能」,比一般人更努力工作,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更多地迎合權威。
進一步的研究還表明,這一癥狀並非女性的專利,不少男性也深受困擾。
5
家長必讀的小古老師曾說:人性中最深刻的渴求是讚美,特別是來自父母或其他重要人的讚美。
美國心理學家胡特創造了一個術語:「不含誘惑的深情」,他認為,人與人之間最美好的情感,是深深的理解與接納,不設任何條件。
換句我們常說的話就是:我愛你,只是因為你是你。
也就是我們常給家長們說的,無條件的愛。
精神分析領域認為,最好的養育環境是抱持性的,孩子發展好的時候,認可他,孩子受到挫折的時候,支持他。
生命最初,遇到一個滿心喜歡你的人,是命運最好的饋贈。
「個體心理學」創始人阿德勒在書里寫到:
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從今天起,做你孩子生命中的貴人吧,滿心歡喜的去愛他、接納他。
希望我們的孩子,不要用餘生,來治癒童年的傷痛。
※媽媽帶未成年女兒流產遭怒懟:給女兒最大的財富,是懂得愛自己
※郭晶晶霍啟剛帶兒子插秧:這才是真正的豪門!
TAG:教子有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