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美國文壇最著名隱士,女兒寫個回憶錄都打官司,至死保持了神秘

美國文壇最著名隱士,女兒寫個回憶錄都打官司,至死保持了神秘

文|黃薇

1982年,作家杜魯門·卡波特接受記者勞倫斯·格羅貝爾的採訪,後者問他,哪位作家要是「明天就伸腿完蛋」的話聲譽會提高,卡波特答道,「這個嘛,J.D.塞林格算是。」格羅貝爾說:「從比喻意義上說,塞林格早就死了。」「是啊,他還不如真正死掉呢。」卡波特脫口而出。同行如此毒舌,大概也是質疑一個作家放下了筆後的生命意義。外界認為,塞林格從1965年開始輟筆(其實他仍在寫作),彼時才過了17年,誰能想到他又繼續沉默了28年,不發表一個字,至死保持了神秘。

美國文壇最著名隱士,女兒寫個回憶錄都打官司,至死保持了神秘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塞林格登上 1961 年 9 月 15 日的《時代》封面。

從《弗蘭妮》(1955)、《抬高房梁,木匠們》(1955)到《祖伊》(1957)和《西摩:小傳》(1959),格拉斯世家的故事越來越晦澀難懂,有人形容「已觸到可讀性、邏輯和意義的絕壁」。批評界也覺得這一系列好像沒完沒了。作家厄普代克曾不無惋惜地指出:「塞林格太愛格拉斯家的人了??他們的存在成了他的修道院。他對他們的愛超過了藝術上的限度。」

而塞林格這邊,因《紐約客》篇幅有限,據說他曾使出渾身解數壓縮《祖伊》里的宗教內容,但發現辦不到。他說自己就算坐在打字機前,決心寫「一個關於一雙被盜運動鞋的愛情故事」,結果依然是宗教佈道。他又跟朋友說,他沒法把握作品裡的人物,一股更大的力量在對他們發號施令。信仰與寫作已然糾纏不清。直到1965年他最後一次在《紐約客》上發表《哈普沃斯16,1924》,一封佔據幾乎整本雜誌的家信,7歲的西摩獨自講著超越年齡的「關於哲學和宗教的詠嘆調」,有人評價近乎淤塞無趣的囈語。出於外界與自身的種種原因,塞林格從此再也不發表作品了。

越是逃避人群,相反越會刺激公眾不絕的好奇心,塞林格自己應該也很明白這就是人性。他為捍衛隱私,打過幾次官司,其中包括寫回憶錄的親女兒。1986年與著名蘭登書屋的訴訟拉鋸戰,成了美國版權法的經典案例,為法學專業大學生必讀。儘管遁世隱居,塞林格身邊並不缺少女人。有人總結他的模式——喜愛、勾引、拋棄,「塞林格痴迷於花季少女,他想幫助她們成長,然後又因為她們長大了而指責她們。」晚年最著名的一例,是喬伊斯·梅納德。1972年這位耶魯大學一年級學生在《紐約時報》上發表了文章《十八歲的人生回顧》,登著她的照片。53歲的塞林格給她去信,25封書信往來後,梅納德退學搬去與他同住。不到一年他們的關係便分崩離析。梅納德長大後成了編劇,她在回憶錄中追憶往事,直指塞林格會操縱人。他批評她難以抵制俗世的誘惑,「你太熱愛這個世界」,對她厭倦,最終將其逐出家門。1992年塞林格再婚,妻子科琳是當地一名護士,比他小40歲。

美國文壇最著名隱士,女兒寫個回憶錄都打官司,至死保持了神秘

1961 年,狗仔隊拍到在新罕布希爾州科尼什家中隱居的塞林格

可告慰書迷的是,塞林格一直在寫作。據說他的作品,根據寫作狀態被分類做上標記:未完成的、還在修改的或達到能夠發表的。2008年,塞林格創立了塞林格文學基金,將版權託管,科琳和兒子馬修·塞林格是這一機構的聯合執行人。2019年是塞林格100周年誕辰,馬修最近在採訪中表示,父親的遺作數量巨大,他需花費大量時間整理,待時機成熟後,才會將這些作品公之於眾。不知到時會讀到何種面貌的塞林格。

《麥田裡的守望者》中,霍爾頓喜歡逛自然歷史博物館,不安分的心到了那兒就得到安撫,他說博物館最好的地方是,無論什麼,都會保持原樣不變,「什麼都不會改變,改變的只有你。」霍爾頓就像另一個彼得·潘,拒絕長大。塞林格也這麼對待自己的人物或生活,不讓任何人染指,希望某些東西永遠不變,很難說這是不是徒勞。不過,世界川流不息,霍爾頓永遠青春,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心都從中獲得隱秘而持續的慰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納粹德國最神秘的男人,搞掉了副元首,連希特勒都被他玩弄於手
才具平庸卻是納粹德國的實際操縱者,希特勒不得不和他進行交易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