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導演王小帥談電影創作:我沒想過要平衡藝術與商業之間的關係 只是堅持做該做的

導演王小帥談電影創作:我沒想過要平衡藝術與商業之間的關係 只是堅持做該做的

導演王小帥談電影創作:我沒想過要平衡藝術與商業之間的關係 只是堅持做該做的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王小帥(右)在德黑蘭接受本台記者採訪

國際在線報道(中國國際廣播電台記者 雷湘平):第37屆伊朗曙光旬國際電影節本月18日在德黑蘭開幕,在今年柏林電影節上以執導影片《地久天長》而斬獲多項榮譽的中國導演王小帥受邀擔任本屆曙光旬電影節國際競賽單元的評委。王小帥在德黑蘭接受本台記者專訪時表示,他沒有想過要平衡拍商業片與拍藝術片之間的關係,作為電影導演首先應該考慮創作,堅持做應該做的事情。

19日一早,為了節省時間,王小帥導演在下榻的菲爾多西大酒店內的咖啡廳接受了記者的訪談。面對王小帥,話題自然繞不開他導演的影片《地久天長》。該片講述的是原來關係很好的兩個家庭因為一次事故,關係迅速惡化,誰知30年後還能再次相見,由此引發的感人肺腑的故事。電影里的男女主角,在今年的柏林電影節都獲得了最佳演員大獎「銀熊獎」。

談起這部《地久天長》,王小帥表示,他拍的不是一部電影,而是反映中國人的生活是如何隨著時代變遷而發生變化的,電影中,全情投入的就是典型中國人的境遇以及他們的情感方式。針對觀眾對影片褒貶不一的評價,王小帥淡定地說這很正常。「電影不像是算數有算對和算錯的判斷,電影是每個人感受不一樣,理解不一樣,每個人的美學教育成長背景不一樣,而且特別是電影,電影是人人可看、人人可以批評的東西,所以這是很正常的。對於評論來說也是,就是每個人對生活態度、生活經歷不一樣,做出的感慨就會不一樣。」

由於該片獲得了今年柏林電影節的銀熊影后影帝獎,加上該影片邀請了流量明星王源的加盟,《地久天長》在全國上映後受到了極大關注和追捧,但票房上的表現似乎沒有達到預期。為了宣傳電影,王小帥本人不僅上抖音拍小視頻,也在個人微信朋友圈裡發文稱一起看《地久天長》有助於男生成功把妹,而後者引起了極大的負面輿論效應。有媒體甚至批評稱,王小帥為了票房可以不擇手段。王小帥就此做出回應稱,電影宣傳並非他所擅長的領域,而為了更接地氣地宣傳電影而採取的嘗試傷害到了大家,他願意說對不起。「我們的電影其實是在同樣的環境里接受很多的檢驗,所以我們的宣傳盡量找正,但你一直很正地說,人家會說你一直陽春白雪,不接地氣。但接接地氣,用用抖音,大家又批評你,說你這個得獎的片子搞得這麼低下。所以,怎麼做都不是。我個人不是一個專業搞營銷的,我的這個歲數不適應這個,所以做了一些,朋友說的話,我給摘抄過來,可能從我這裡出去的,大家有所那個。那我覺得傷害到大家了,有機會的話,我可以道歉。這是我一直在說的。」

出生於上世紀60年代,王小帥是中國電影導演中一直還在堅持追求的電影人之一,是很多影迷眼中具有人文情懷和知識分子視角的藝術片導演。王小帥對記者表示,作為電影人,首先考慮的問題是創作,創作意味著不能僅僅著眼於潮流和市場,不能總惦記著如何平衡市場與商業之間的關係,應該做必須做的事情。他說,藝術片雖然不能跟商業片去搶佔票房,但仍可以有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文藝片要和商業片去搶市場,這是不可能的。因為電影的商業化和市場化是特別大眾化的,你一個相對小眾的藝術片,是搶不過的。我說的是在這麼一個大的環境里,要不要留一塊小田地?一個千畝的大地里要不要留一畝,這樣讓這塊田所種植的莊稼更豐富,而不是(如果)大家都喜歡吃面,就把所有的地都種成麥子。當然我們必須要尋找突破,考慮創作,如果創作做好了,當然有理由從個人的角度去尋找我們的觀眾,去突破我們的市場,相信這個國家這麼多人應該有人喜歡看到這樣的片子,絕不是死板一塊。」

成長於國家三線建設時期,親歷了改革開放40年來的社會變遷,王小帥對於用膠片記錄普通中國人在這些變遷中的生活變化、個體與社會之間的矛盾等題材興趣濃厚。他曾說過,中國目前發展迅速,需要用電影等方式把過去先梳理好,別忙著往前跑。為此,王小帥在2016年公布了自己的「家園三部曲」10年拍攝計劃,不過完成首部作品《地久天長》就耗費了差不多4年時間。他表示,對於「家園三部曲」仍有時間和耐心,但社會大眾的理解和投資風向對於他完成這個工程很關鍵。「當然如果有可能把體量這麼大的東西能夠做3部電影,來展現中國社會和生活,那當然多少年都是值得的,這不在於時間,關鍵是這樣的想法能不能最終實現,因為這種大體量的,再加上現在這種市場潮流,還有投資潮流,有沒有耐心。我覺得這不光是我對多少年有沒有耐心,是整體社會和這個環境有沒有耐心,需不需要這樣的電影。」

作為中國第六代導演的典型代表,王小帥一直反對使用「中國第七代導演」這類的表述。他認為,如果中國的電影行業不以內容創作為基礎,在沒有出現新的電影思潮和革命性的電影創作手段以前就提「第七代導演」之類的概念,這是學術上的「懶政」。他表示,現在中國電影市場很發達,各類電影節很多,這些給新一代年輕導演創造了很多機會,但迫於各類壓力,他們並不能完全沉浸在藝術創作的氛圍之中。「一些年輕的導演,出來從事電影的創作,因為這個大的環境是個雙刃劍,現在很多導演第一步是戲上來就獲得了巨大的票房成功,這就是市場化以後,資本進來之後,能夠讓一個年輕導演有的理念在大家的幫助下能夠爆發,這在以前是不可想像。同時因為市場的需求太大,對於電影投資回報的期望也越來越大,那麼給年輕導演確實帶來了一些壓力,就是說完完全全沉靜在純創作裡面,難度會非常大,自身要克服的事情非常多。不像我們那個時候,我們進行創作,沒有什麼票房壓力,我們還能受到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