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17歲男孩事件」請停止胡說八道

「17歲男孩事件」請停止胡說八道

文|十三姐

最近幾天總是收到留言,問我怎麼不寫關於「上海17歲男孩跳橋」事件。

我一直給大家回復說:我不寫。

但今天還是出了一篇相關的,只是因為這兩天看了太多耍流氓的文章,實在氣得難受。

寫公眾號三年,我從來不吃人血饅頭,凡是跟人命沾邊的熱點新聞,我從來不碰。雖然這樣能帶來很大的流量,但作為一個媽媽,我不稀罕蹭這種拿孩子生命說事兒來顯擺自己「有觀點」的熱度。

而大多數蹭熱度顯擺觀點的文章,都是毫無觀點,跟著瞎蹭而已。

我看過了無數篇相關的文章不斷轉發那段跳橋視頻。我想問各位,如果你們的孩子在一知半解的年齡,看到了這段並不算血腥,甚至萬一錯覺有著「如蝙蝠俠一般洒脫」的舉動,下面緊跟的文字是「媽媽懊悔不已坐地痛哭」,他們下次會不會為了「懲罰一下媽媽」而去模仿?

小孩子不是真的很懂生命的可貴,他們大多數是想好好活著的,不排除對生命的獵奇

在平淡無奇的日常中,如果有一天他們對父母有了意見和不滿,想要父母對自己抱有愧歉,讓他們讓步和示弱,體驗一回「贏了」的感覺,他們本來不知道該怎麼做,現在他們也許會想:「上次那個跳橋的好像很酷」……

《第八次中國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狀況調查報告》顯示:大多數未成年人在現實生活中有模仿網上行為的現象。

轉發這種視頻無論對誰都沒有好處,甚至也許會害了更多人。

那些言之鑿鑿的評論文章,一部分聲音是在譴責「現在的小孩太脆弱了,不對父母負責」,另一部分聲音是在譴責「媽媽用語言殺死了自己的孩子」

我只想說:你們知道個P啊。

你們知道當時媽媽和孩子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嗎?你們在現場聽到對話了嗎?你們了解過背景嗎?你們有問過當事人事情的經過嗎?官方有詳細調查報道說出前前後後的真實情況嗎?

那你們是如何憑一個鏡頭和簡短的報道,從而好像有理有據地指責死者和死者的母親?

死者已矣,即使這個孩子真的太不懂事,不珍惜家人,也不該在死後被消費。

我想重點說的是對於這個媽媽的評論。

太多人把這位媽媽直接定義為「兇手」,如果真是這樣,我們每一個當媽的無不感到後怕。

我們誰都有過情緒失控的時候,我們愛自己的孩子,語言上也努力去愛,不想傷害,但人都不是聖人,總有情緒失控和傷害別人的時刻。

大多數媽媽都會對自己的孩子吼叫,進行不夠科學的教訓,甚至體罰,而發生自殺這樣極端事件的概率是極小的,這是一個偶發事件

甚至很難說這位媽媽平時是不是一向習慣於擺事實講道理,面對一個青春期叛逆期的孩子已經壓抑了太久,爆發也是偶爾為之,卻不料事件走向了極端。

誰也不知道這背後的真相。即使真如那些文章所說,是媽媽的情緒不能自控害死了孩子,你們有資格來指責嗎?一個孩子已經不在了,難道要媽媽陪葬?

有人說,公眾號文章不是新聞報道,允許有自己的觀點和見解。

沒錯,完全正確,可你看看大部分文章的所謂觀點和見解是什麼啊?

他們發完了跳橋視頻,博了眼球、把讀者情緒拉到高漲之後,頂多拼湊幾個過往同類型的自殺事件,拼湊幾個煽情的親子關係失敗案例,再拼湊幾段國外的國內的什麼專家闡述的關於親子關係的解讀,最後來一句「願天下父母都不再用語言殺人」。

到底寫了些什麼鬼啊。

下面我給各位為人父母的讀者說一下對於這個事件我的想法,我希望至少是能有一點點乾貨,是對大家有用的,雖然我並不是專家。

1. 不要給孩子看這個新聞,尤其是視頻。

因為視頻只到「縱身一躍」就截止了,而孩子們理解不了那縱身一躍之後意味著什麼。如果孩子產生模仿心理,將是傳播越多越可怕的。

2. 不要誤讀了「管教孩子「和「語言暴力「。

我已經聽到朋友說,他的孩子看了相關報道之後,拿著網友評論區的一些留言來對媽媽說:「你看你看,這裡說了,請媽媽管住自己的情緒,停止對孩子語言暴力,不要逼死孩子!」我的朋友非常震驚,也害怕。

如果說,一次偶然事件將給所有媽媽帶來這樣的不良影響,使得正常的管教變為「逼死孩子的武器」,那太可怕了。

更可怕的是,萬一孩子把正常的管教當作「媽媽要逼死他」,他一旦產生了「那我就死給你看」的心態怎麼辦?

不要以為發生在別人身上的故事不關我們的事,我們今天做的一切都關乎到我們自己!

3. 和孩子之間不光是要建立友好坦誠的親子關係,同時也要學會示弱。

這種孩子以極端方式對抗生命的事,雖然是偶然,但卻是可以給我們一個教訓。儘管我們不知道他的自斷生命主要取決於什麼事件,也許媽媽的情緒爆發只是最後一根稻草,但如果做父母的學會經常對孩子示弱,尤其是對大齡孩子示弱,一定會起到一個緩衝作用,不至於使平時的關係緊張積壓到針鋒相對的地步,在關鍵時刻,也許會松垮許多,而不是逼上絕路。

從孩子小時候,我們就得學會認錯,認輸,讓他們感覺到我們也有脆弱和挫敗的時候,讓他們對父母產生那種「親人之間的憐惜」

不僅會讓他們認為我們並沒有無比強大,我們也需要他們的愛和關心,同時還對挫折教育有幫助,他們在受挫的時候,就能想到父母在受挫時是如何挺過去的。

4. 做好自己就行了。

每個家庭的親子關係格局都不一樣,有的家庭本身所有成員的性格相對剛烈,交流方式自然免不了咋咋唬唬,外人看起來以為不夠柔情似水就是暴力,就喜歡指指點點。

誰又能真的了解別人家庭呢?但可以肯定的是,絕大多數父母是不想逼死孩子的,可能只是有時方法欠妥,萬一釀成慘劇,就成了眾矢之的。誰都是第一次當父母,給別人一些空間,也等於解救自己吧。

如果有個媽媽從來不對孩子發火,從來都是溫柔以待,不打不罵,少有管教,那他的孩子如果出了事,是不是要被世人指責「平時不嚴加管教,一味縱容,害了孩子」

我們沒有權利,沒有資格,也沒有立場去評判任何一對親子關係的對錯。我們只能從普世價值觀的角度去判斷「適合我的」和「不適合我的」,卻永遠不可能真的判斷別人的家庭是「對的」還是「錯的」。

你認為那是錯的,就避免;你認為那是對的,就借鑒。因為我們得先確立一個前提:拋開所有的方法論,每個父母對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是以愛之名。

愛縱然是會起到反作用,也會傷害到對方,但在這種以愛之名的大前提下,我們就讓已經發生的安靜下來,讓它能對我們每個家庭的未來多一些正面的影響,而不是往悲劇上引導。

看到這樣的事我們第一是悲痛,第二是反思,第三是學習有效的避免,而不是看滿天飛的形形色色的評論和留言,把一個偶發事件上升到道德高度,再來幾碗雞湯,就當沒事發生過。

此刻沒有誰比那位媽媽更悲痛。目前,讓各方停止胡說八道,對誰都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們都愛地理 的精彩文章:

C9、原985、雙一流、小985、211、34所……全國好大學好專業大匯總!
2019厄爾尼諾年廣東危險?

TAG:我們都愛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