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傳1200多年的續命湯,真有續命之功
仰望岐黃中醫 性命 心靈
關注並在公眾號首頁回復關鍵字:
回復「入群」:加入中醫養生微信群
回復「切脈」:比現場魔術更裝B,3分鐘教會你老中醫切脈
回復「自學」:找不到好中醫?岐黃原創15天中醫零基礎入門
回復「減肥」:10秒減肥操,效果好到爆!
回復「音樂」:聽中醫專屬五臟音樂就能調和養生、懶人必備
—1—
老人的親身經歷讓我對這個方子刮目相看
在浩瀚的中醫海洋里有這樣一個藥方,它的名字叫續命湯,上學時學到這個方子的時候,心中便有一個疑惑:這個方子真的有續命之功嗎?
然而也僅僅是在心裡留下一個疑惑,對這個藥方並沒有太多的記憶,真正令我對這個方子刮目相看的還是一對老人。
我大學剛畢業的時候為了對中藥有一個感官上的認識,曾經在中藥店工作一段時間。
有一天一對老人來店裡買葯,只見那位大爺像掏寶貝似得從兜里掏出一張微微泛黃的處方遞給了我,我接過來一看竟然是續命湯,而且是原方原葯,甚至連劑量也沒有變化。
於是懷著好奇的心情問大爺:大爺,您這續命湯是幹什麼用的?老大爺客氣的說:「小夥子,不簡單呀,能看出來這是續命湯,先抓藥吧,等會我慢慢告訴你。」
後來才知道老大爺之所以把這張方子視為珍寶,是因為小小藥方救了他老伴的命。
老大爺今年79歲了,十年前他老伴得了中風(現在稱之為腦血管意外),突然肢體癱瘓,口不能言,卧床不起。
住院一個月效果不明顯,無奈之下請來老家一位老村醫,給開了這張方子。
誰知服藥六天竟能起床下地,服藥兩個月竟奇蹟般的康復了,而且沒有留下任何後遺症,更神奇的是多年的關節炎居然也好了。
再後來,老村醫就告訴了他們這首續命湯的來歷,並叮囑他們這首方子有續命的作用,讓他們兩個人每年的冬至開始就服用七天。如今十年過去了,兩位老人一直按照習慣服用次方。
這十年內也沒有患過大病,並且年年體檢,今年體檢除了腦動脈稍微有點硬化之外,沒有其他毛病。
聽了老人家的話,突然之間覺得續命湯竟是如此神奇,於是下班到家之後,就迫不及待的查看起了續命湯的相關資料。
岐黃小廣告
論調理脾胃、祛濕的效果,八珍粉當仁不讓。八珍粉這個方子時至今日已經有很多配伍、這個當年慈禧太后的養生用品發展至今、側重也各不相同。在這款八珍糕方子裡面,山藥、蓮子肉、白扁豆都是健脾補脾;茯苓和薏米是利水祛濕;芡實收澀養身,山楂消食健胃,麥芽舒肝健脾和胃。這樣一來,整個方子有陰有陽,有升有降,平和有偏,難怪有人說,八珍糕是千年養生第一糕。
—2—
近代名醫們對續命湯的看法
續命湯最早出自唐代王燾《外台秘要》卷十四引《古今錄驗》方,而我認識這首方子卻是在背誦張仲景的《金匱要略》的時候。
《金匱要略·中風歷節病脈證並治第五》的附方中同樣引用了這張方子,是宋代林億等重新整理《金匱玉函要略方》時,採集的散在於《古今錄驗》中的方劑。
《古今錄驗》續命湯
「治中風痱,身體不能自收持,口不能言,冒味不知痛處,或拘急不得轉側。」
【組成】麻黃、桂枝、當歸、人蔘、石膏、乾薑、甘草各三兩,川芎一兩五錢,杏仁四十枚。
上九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溫服一升,當小汗,薄覆脊,憑几坐,汗出則愈。不汗更服。無所禁,勿當風。並治但伏不得卧,咳逆上氣,面目浮腫。
按照原文的說法,這個方子可以治療病人中風而引起的痱證,即:突然身體癱瘓,肢體不能活動,口不能說話,身體沒有知覺不知道哪疼,也可以治療咳嗽不能平卧,面目水腫。
從癥狀來看他治療的多類似於現在的神經內科疾病和肺系疾病。
近代醫家對此方的認識可謂褒貶不一。
如張錫純和現在經方大家胡希恕都認為此方用來治療現在的中風病人都是不行的,方名續命有點言過其實。
而李可先生對此方卻推崇備至,並且用此方成功治好了他自己的中風。
同樣認為此方有高度臨床價值的還有很多。如蜀中傷寒名醫陳鼎三、江爾遜、余國俊、劉方柏(四人本為傳承關係),還有廣州的經方名家黃仕沛,他們的經驗集我都一一拜讀過。
尤其是黃仕沛老師更是用此方治療了多發性硬化、帕金森、脊神經炎、氯化鋇中毒等疑難重症,成功地彰顯了續命湯的續命之功。
—3—
腦梗患者,續命湯療效顯著
筆者同樣認為此方不可輕視,辨證得當,確有續命之功,不容忽視,筆者近期的一則病例可證此說。
某女,67歲,登封人,一月前突發中風就診於某中醫院,診斷為大腦中動脈梗塞,住院二十天經溶栓、抗凝等治療效不顯。患者女婿與我關係不錯,受邀前去診治。
症見:左側肢體偏癱,並面癱舌癱,語言障礙,意識輕度異常,四肢冰冷但不過肘,血壓160/120mmHg,大便偏干。
舌質淡暗苔白厚膩,雙脈沉細而痙(痙脈是河北國醫大師李士懋發明,是診斷寒邪的典型脈象)。
脈證合參,診為營血不足,寒邪直犯肝脾兩陰經。
中醫講脾主四肢且開竅於口。肝主筋,寒邪犯於二陰經,則其功能紊亂,所以口不能言、舌不能動、四肢不為所用。
方選續命湯,因其無熱故去生石膏,加入生大黃是仿劉河間治中風之三化湯之意,讓臟邪從腑出。
處 方
生麻黃15g 桂枝20g
炒杏仁15g 乾薑6g
甘草10g 川芎20g
當歸30g人蔘10g
生大黃10g
六劑,水煎服。
處方畢,讓其主治大夫照方下醫囑時,竟出現了小插曲。
原來病房主任看了藥方之後說:」病人血壓這麼高,我們用鎮肝熄風湯和大量黃芪降血壓,效果都不明顯,而麻黃桂枝升血壓,怎麼能用這個藥方呢,你不是本院醫生,出事誰負責?」
聽了他的話我表示非常理解;
然後和其主任商量,先服用三副,並且第一副葯採用半個小時吃一次的方法,一次三大口,中間要是血壓升高就不服用了,如果第一副無異常,第二副葯就照正常方法服用,三服吃完以觀後效。
並且上網查找了李士懋老中醫用麻黃、附子,和宋俊生老先生用荊芥、防風治療高血壓的相關經驗讓主任看,主任方才同意試試。
三日後,其女婿電話告知服用第一副葯,遍身小汗但不多,血壓沒有升高,服用第二副當夜,遍身透汗,血壓下降,偏癱較前好轉,三副付完,已能發聲。
於是改麻黃為10克,讓其繼續服用。
如今十天已過老人已出院,病情好轉七分,現還在繼續治療中。續命湯見效之快實在出人意外。
岐黃小廣告
岐黃攜手大廠家、獨家定製消痛貼(20片):制川烏、草烏、威靈仙、獨活、羌活、紅花、川芎、三七、牛膝、乳香、沒藥、冰片等,祛風除濕、溫經止痛、活血散瘀,適宜各類頸肩腰腿、骨質、足跟等,傳統中醫黑膏藥熬制。
—4—
關於續命湯的探究
或問:續命湯療效如此之好,其理何在,其方何意?
確實從藥物組成上來看,確實沒有什麼可圈可點之出,不外麻桂以散外邪,芎歸以理血,人蔘以養元氣,乾薑以溫中,石膏以制約諸葯之熱,杏仁、甘草以理肺而平嗽。
可是蜀中名醫陳鼎三老先生卻對此方做了精妙的解釋值得我們學習。
他說:
「此方之妙在於乾薑、石膏,二者俱脾胃要葯也,脾主四肢而開竅於口,四肢癱瘓,病在脾胃,此方石膏、乾薑,寒熱並用為調理脾胃陰陽而設。」
而他的學生傷寒大家江爾遜老先生更對此多了詳細的解釋,江老說:
「《素問·太陰陽明論》帝曰:脾病而四肢不用,何也?岐伯曰:四肢皆稟氣於胃,而不得至經,必因於脾,乃得稟也。今脾病不能為胃行其精液,四肢不得稟水谷氣,氣日以衰。脈道不利,筋骨肌肉,皆無氣以生,故不用焉。」
江老認為「脾病而四肢不用」,其理有二:
一者為虛,脾胃久衰,四肢漸不得稟水谷氣。一者為實,脾胃並非久衰,卻是邪氣干擾,脾之於胃忽然升降失調,四肢無氣所稟亦從病焉。
並且舉例針灸大家承淡安講述他曾治療一四肢癱瘓的病人,久治無效,後從「脾病而四肢不用」一語受啟發,乃獨取大包一穴而病癒,大包穴正是脾經的絡穴。
江老還認為續命湯中參草芎歸補氣活血,還魂湯(麻黃、杏仁、甘草,古稱還魂湯)理肺(肺主一身之氣),也是為了助脾胃的升降。
對於陳老江老的這種解釋,筆者持部分認同的態度,但不敢全部苟同。
江老、陳老認為此病的關鍵是脾胃升降失常而導致四肢不用,而此方的關鍵在於乾薑和石膏。
眾說周知,如果脾胃升降功能失常的話,病人最容易出現的癥狀一定是消化道癥狀,比如痞證之嘔吐、腹瀉,而不是四肢不用,況且風痱的病人很少有消化道癥狀,此其一也。
其二如果此方的關鍵是乾薑和石膏的話,那麼缺少了這兩個葯,效果就會大大折扣,可是筆者所治病案,去了石膏,效果依然很好。
所以筆者認為續命湯所治療的風痱的確是脾病而四肢不用導致的,但卻不是因為脾胃升降失常所致,而是邪氣尤其是寒邪侵犯脾經而直接導致。
畢竟脾主四肢而開竅於口,至於方中石膏和杏仁筆者認為是為了糾偏和理氣所設,並不是為了助脾胃升降。
當然了,理論上的問題爭論也沒有太大意義,筆者隨意一說,僅供參考哈。
岐黃小廣告
岐黃攜手大廠獨家定製,採用旱蓮草、龜板、花椒、皂角、防風、白芷等混合而成,牙刷濕潤後蘸取本品少量,正常刷牙並讓本品在牙齒口腔中停留1-3分鐘吐出,可清潔口腔、改善牙齦、固齒。
—5—
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值得思考的是,患者出院時其主治醫師與筆者的一段對話。他提出了很多臨床中醫大夫的疑問:腦梗無論從中醫還是西醫的角度都屬於內傷雜病,你怎麼會用治療外感病的思路來治療呢?
當時我沒有正面回答他的問題,因為在中醫這路上我只能算是一個學徒,我只是向他介紹了江西名醫姚梅齡和河北名醫李士懋老先生對當代中醫效果不盡人意的看法,並推薦了兩本書。
兩位老先生都有一個共同的觀點,那就是「失表」。很多中醫不會治療表證,甚至不認識表證。
感冒發燒不會用中藥,肝炎腎炎的病人有了表證也不知道先解表,滿腦子都是什麼肝鬱、脾虛、腎虛,長此以往中醫陣地只能越來越小。
突然想到了趙紹琴老中醫用荊芥、防風、獨活治療腎炎、尿毒症,白血病的經驗。也許趙老治療內傷病的「透邪外出」法,更應該值得我們思考學習。
夜已深,該休息了!歡迎同行批評指正交流,希望對愛好中醫的朋友能有所幫助。
分享是最好的支持與鼓勵
TAG:仰望岐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