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走的聖母:毀滅圓明園的法國民族主義狂潮
巴黎聖母院的衝天大火,令諸多想起圓明園遺迹的國人拍手叫好。但幸災樂禍者所不知道的是,一個半世紀前,正是民族主義的滔天狂瀾,蠱惑法國在戰爭之路上越走越遠。最終不僅將萬園之園毀作殘垣斷壁,還使高盧雄雞自食苦果。
逐漸變味的思想
三分加洛林帝國的 《凡爾登條約》
法蘭西作為政治實體的歷史,始自中世紀早期。那時拜占庭帝國剛走出毀壞聖像的陰影,而李唐皇朝則在滅佛風波中日薄西山。由於建國的法統依據只是查理曼後裔為瓜分家產所簽的《凡爾登條約》,故法國在其後數個世紀里,不過是貴族領地拼成的馬賽克。連首都大部分街區的合法擁有者,都是巴黎主教而非國王。對忙於向領主交租的百姓而言,「國家認同」與「民族意識」,還是天方夜譚。
進入13世紀,法王強勢崛起,逐步打壓了貴族勢力。臣民首次發現自身命運受遠方宮廷支配,由此產生了原始的國家意識。巴黎的生活方式也借政治權力向外輻射,將各地方言民俗統一為法語文化。可正如文豪雨果在《九三年》開篇所寫的那樣,布列塔尼等邊區的鄉民,直到大革命爆發仍不知「祖國」為何物。
法王領地在13世紀後急速擴大
在民族認同逐漸形成之際,法王野心也不斷滋長。封建契約所劃定的法國東界,是羅訥河、索恩河、默茲河與埃斯科河所組成的「四河之境」。馬賽等今日法屬名城,本為神聖羅馬帝國的組成部分。但實力膨脹的君主盯上了鄰居的家園,而偏處東北、無險可守的集權中心巴黎,也逼國王擴大領地縱深。
為美化侵略,君主與其鷹犬聲稱:法蘭西是最虔誠最美麗的基督教王國,配得上比例勻稱的國土。且本國歷史源自凱撒時代的高盧,而非凡爾登的分割。故於情於理,國家都要向高盧所對應的、由萊茵河、阿爾卑斯山、比利牛斯山與大西洋所構成的「自然疆界」拓展!
為配合擴張 法王將凱撒時代的高盧人欽點為祖先
這套建立在發明歷史與打雞血上的理論,不僅同人民福祉毫不相干,還具有裹挾百姓對外開戰的風險。但在宮廷反覆宣傳下,它竟成了國家共識。無奈歷代大君奮鬥至18世紀末,仍未將包括比利時在內的應許之地摸到掌中。擴張失利的根源在於,法國仍是貴族等級制王國,王權無法深入基層進行總動員。所以在對外交涉時,也不能無視繼承法則,為圈地而不顧吃相。
美夢未成,革命已至。法國大革命之目的是將君主的統治變為民族的統治,矛頭並不指向國外,故新政權一度宣布不奉行擴張政策。但燃燒起來的民族情緒,雖成就了全民參軍的義務兵役制,卻模糊了帝王野心同愛國熱情的界線,更忽視了國際慣例的約束。瘋狂爆兵的當權派,不僅打敗了外國干涉軍,還奪得大片土地並宣布其為不可分割的國土,這進一步降低了新政權同列強和解的可能。
革命政權為保住新領土而同列強持續作戰
為捍衛已吃下的勝利果實,新政權只得在「自然疆界」外繼續奮戰。本為伸張民權反對王權的民族主義精神,徹底變味成對外爭霸的野心,這反噬了革命本身。當拿破崙一再贏得對外擴張的勝利後,被大國夢沖昏頭腦的國民便擁戴他當了皇帝。
儘管波拿巴聲稱,新帝制的目的在於推動進步和捍衛自由。可在他治下,大批報刊被查封、上百萬男丁拋屍沙場導致生產難以為繼。精疲力盡的國家,最後只落了個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法式民族主義狂潮給別國和本國都帶來災難
遲遲難醒的迷思
拿破崙令法國損失了一代人 卻還是全民偶像
之後,反法聯軍攻入巴黎的消息,並未使法國人如夢方醒。他們仍沉浸在對昔日輝煌的回憶里,讓已在聖赫勒拿島崩殂的拿破崙,繼續主宰著法蘭西的精神世界。在司湯達、大仲馬等人筆下,不論野心勃勃的於連還是傳奇至極的基督山伯爵,均帶有退位皇帝的影子。連從事喜劇創作的巴爾扎克,都視波拿巴為偶像。
復辟的波旁家族因此難以坐穩江山。其合法性源自王朝傳承的正統主義原則,但處死過路易十六的國民卻對此嗤之以鼻。體態臃腫的路易十八,企圖用自由化改革來緩解國內矛盾,但大革命受害者的身份,又使他無法真正給自己貼上進步標籤。而維也納體系下法國霸權的喪失,更令百姓對當局不滿至極。
臃腫的路易十八 根本滿足不了法國人的大國夢
作為戰敗方,復辟王朝雖保住了主要領土,並只用三年就將列強佔領軍禮送出境,卻仍無法摘掉「喪權辱國」的帽子。無計可施的新君,只得效仿拿破崙,繼續進行對外冒險。西班牙被打著鎮壓革命旗號的法軍再度侵入,隔海相望的阿爾及利亞,也被宣布成法國疆土的自然延伸,成了高盧雄雞的用武之地。
可小打小鬧無法讓國民滿足,正統王朝還是被奧爾良庶支所取代。新國王努力標榜自由開明,並持續向北非用兵,卻仍不能令國民買賬。儘管長達三十餘年的國內和平,使被拿破崙透支的人力資源有較快增長,但天生反骨的百姓,卻仍期待敢於折騰的雄主。
復辟王朝為轉移國內矛盾而入侵阿爾及利亞
民眾怨念在1848年徹底爆發!就和60年前一樣,革命在確立共和制度之餘,再度摧毀了國內秩序。男性公民因獲得普選權而浮想聯翩,政治精英則為搶奪統治地位爭執不休。混亂之中,因流亡多年而操著口德國腔法語的路易-波拿巴登上歷史舞台。憑藉對手的軟弱渙散與伯父的巨大聲望,他輕鬆拿下總統寶座,進而經全民公投「當選」為帝,號稱拿破崙三世!
小波拿巴深知自己最大的底牌,便是百姓對伯父的愛戴。為鞏固統治,他只能去扮演拿破崙。邊高舉自由進步的大旗,邊努力讓法蘭西重振大國雄風。斥資不菲的鐵路運河修建計劃與城市改造項目紛紛上馬,工業經濟在紙面上飛速增長,但這只是對人口紅利的最後消耗。一派花團錦簇之下,法國人口增長率狂跌一半,巨額資本尷尬地存在銀行里,獃滯不動。
拿破崙三世的政治資本就是模仿伯父
在教育方面,隨著文盲率大為下降,愛好國故的教育部長杜律伊還使初等歷史教育得到普及。但認字不等於有文化,應試能力更與學術水準風馬牛不相及。基佐、米什萊等法國史學宗師,幾乎全站在新帝國對立面。只會認字背課文的普通民眾,則迅速被官方發明的歷史與充當喉舌的媒體所俘獲,在大國迷思中無法醒來。
看似成功的教育事業,愣是將早就變味的民族情緒之火越吹越旺。騎虎難下的帝國元首也只得在窮兵黷武、炫耀國威之路上狂奔不休。
拿破崙三世的法國只是經歷了一場假繁榮
玩火自焚的結局
自詡和平與愛的拿破崙三世 使法國深陷戰爭泥潭
小波拿巴在黃袍加身之際,為打消國際社會對拿破崙陰影的顧忌,曾信誓旦旦地聲稱「帝國就是和平」。但他深知法國政府已形成了對軍事冒險的路徑依賴,而光刷阿爾及利亞一個副本只會讓臣民審美疲勞。缺乏根基的帝國,必須向更有難度或更為新奇的對手發起挑戰。
新皇帝出手不凡,上來就瞄準了龐大的俄國。四十年前正是意氣風發的沙皇亞歷山大一世,騎著高頭大馬攻入了巴黎。但昔日榮光早已逝去,內外交困的尼古拉一世下了一步臭棋,企圖獨霸奧斯曼以轉移國內矛盾。英國當即撕破臉皮,老朋友奧地利也背後捅刀。順風順水的國際形勢,助小波拿巴戰勝了外強中乾的「歐洲憲兵」,代價則是10萬士兵的生命。
法國以10萬條生命換得克里木戰爭的勝利
大清帝國也在劫難逃。不少人認為,英法侵華是為了擴大商品輸出,並被禮儀衝突所激怒。但洋商早已發現中國市場消費力有限。何況在傲慢自負的乾隆帝在位時,中法還有段蜜月期。正是在法國技師蔣友仁指導下,農家樂審美的弘曆才在圓明園修建了逼格冠絕遠東的遠瀛觀、大水法。清高宗甚至打算向法王派出使團,但路易十六被處死的消息,卻唬得他改在1794年搜捕白蓮教徒,以預防民變。
兩國友好的象徵,終被拿破崙三世所毀滅。憤怒的大作家雨果,怒斥祖國法蘭西為強盜。但更多法國民眾卻並未意識到,在所謂愛國熱忱之上還有普世的良知,雨果的表現在其看來更似同情心泛濫的聖母婊。小波拿巴的真正亞洲擴張重點是越南,大清畢竟只是交付賠款,大清的南方藩屬卻被迫對法割地。南太平洋的新喀里多尼亞島也被帝國佔領,這使法國至今保有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
本是清法友誼象徵的圓明園 慘遭英法聯軍毀滅
但皇帝的運氣很快用盡,遠征墨西哥成了場勞民傷財的災難,義大利問題更造成毀滅性影響。跟義大利燒炭黨過從甚密的拿破崙三世,本打著一箭三雕的如意算盤:以撒丁王國為小弟,以支持撒丁統一義大利為條件向東南擴張,並藉此打擊主宰亞平寧的奧地利。但虔信天主的法國人不許小波拿巴放棄羅馬教皇國,這令他反被義大利民族主義者仇恨。而奧地利的被削弱,則令普魯士迅速崛起。
作為法式民族主義的重要輸出地,普魯士人已完成了自己的歷史發明。他們仿照「自然疆界」理論,有樣學樣地聲稱,法屬阿爾薩斯—洛林應歸德意志。鐵血宰相俾斯麥更同拿破崙三世一樣,靠打雞血和對外開戰來鞏固自身地位。正所謂同行是冤家,因義大利問題而進退失據的小波拿巴,很快就體驗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感覺了。
向俾斯麥低頭的拿破崙三世
俾斯麥刻意用強硬辭令激怒法國,使兩國爆發戰爭。亢奮的法蘭西人民,做著進軍柏林的美夢,收到的卻是色當戰敗、皇帝被俘的消息。玩火自焚的拿破崙三世,如伯父透支法國人力那般,揮霍盡了百姓對波拿巴家族的忠誠。
但兩代法國皇帝所打開的潘多拉魔盒,卻並未就此合上。即便經過兩次世界大戰的折磨,雞血情緒與異化的民族主義狂潮,仍擁有巨大市場......
新世紀百科全書
New-Encyclopedia
※美國著急了,2024倉促登月,強調競速,但中國並非歷史上的蘇聯!
※戰場上,為啥新兵瘋狂裝彈匣,老兵卻絕不會做?老兵聰明
TAG:新世紀百科全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