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美股逼近新高 獲利了結還是繼續觀望?

美股逼近新高 獲利了結還是繼續觀望?

來源:金融界網站

美國主要股指正逼近紀錄新高,這讓投資者陷入兩難:是應該對今年驚人的漲幅獲利了結,還是繼續觀望?

今年前四個月標普500指數累計上漲16%,目前距離歷史高點不到30點,有望錄得30多年來歷史同期最好表現。該指數的飆升令許多華爾街銀行感到意外,他們原本預計,股市從2018年底的動蕩中反彈的速度會慢得多。

不過隨著市場波動和交易量降至數月來的最低水平,股市漲勢已陷入停滯。許多基金經理不願加倉甚至減少了股票配置。他們擔心,如果各國央行最近的謹慎轉變未能提振全球經濟增長,或者如果全球貿易摩擦加劇,去年年底的市場震蕩可能重演。

RBCWealth Management全球投資組合顧問Alan Robinson從投資組合中剔除了科技股和新興市場股票,他擔心這些股票估值過高以及海外經濟增長放緩。

他說:「我們對市場迄今為止的漲幅感到不安,如果這個時候考慮該滿倉還是離場?我認為你得選後者。」

美銀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4月份對基金經理的一項調查顯示,股票配置仍略低於長期平均水平。瑞銀(UBS)首席投資長上周五表示,已將美國股票相對國債的多倉平倉,押注未來六個月市場上漲勢頭將放緩。

EPFR Global的數據顯示,該公司追蹤的債券基金4月初資金流入為143億美元,為2015年初以來最大單周資金流入。接受國際金融協會(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Finance)調查的投資經理表示,他們預計客戶將減少對發達市場股票和公司債券的敞口,而其他投資者搶購可對市場波動加劇提供防護的交易所買賣產品。

對股票的謹慎態度凸顯出投資經理近幾個月面臨越來越艱難的選擇。雖然過去10年的事實證明限制股票敞口是一種失敗的策略,但很多人對在經濟周期的末期重倉股票感到擔憂,在這樣的階段,市場處於紀錄高點,股票估值相對較高。

投資者一直在研究標普500指數成分股的利潤。據FactSet的數據,截至上周四,標普500指數成分股的利潤料同比下降3.9%。一些分析人士認為,利潤顯示出走軟跡象將證實投資者對未來幾個月全球增速將放緩的擔憂。

與此同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Robert Shiller提出的一項流行指標顯示,儘管估值已從2018年初高點回落,但依然徘徊在近20年來的最高水平附近。

今年以來漲幅居前的公司中,Chipotle Mexican Grill Inc. (CMG)和赫世公司(Hess Co., HES)均上漲超過60%,NetflixInc. (NFLX)上漲30%以上。

路博邁(Neuberger Berman)多元資產首席投資長Erik Knutzen表示,有眾多理由支持在短期內保持謹慎。受對估值和利潤的擔憂影響,Knutzen削減了對美國股市的敞口,打算在股價下跌時再增加配置。

Knutzen說:「我們去年所看到的波動性並沒有神奇地消失,我們只是暫時處在一個平靜期,並不會長期如此。」

許多投資者認為,目前似乎並無迫在眉睫的風險,同時預計股市將繼續走高。

全球主要央行已向市場發出在可預見的未來會保持寬鬆貨幣政策的信號。儘管全球經濟數據顯示出增長不均衡,但過去數月大部分數據已有所改善。

宏利資產管理(Manulife Asset Management)首席經濟學家葛琳(Megan Greene)表示,去年12月和今年1月的數據無疑很糟糕,但大部分數據已開始好轉。

不過,其他一些人擔心美國經濟增長得過快。雖然經濟增長往往有助於提振公司利潤和股價,但通貨膨脹的意外加速有可能促使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eral Reserve, 簡稱:美聯儲)提高利率——目前基本沒有投資者作此預期。

美國最近發布的數據已強化了這種觀點。上周四出爐的數據顯示,在支出疲軟了一段時間之後,3月份美國零售額反彈,這是第一季度經濟增長強於預期的又一跡象。

亞特蘭大聯邦儲備銀行的GDPNow Tracker模型上周五預測,第一季度美國經濟料增長2.8%,高於在3月中旬預測的接近0.2%的增幅。

Merk Investments的總裁Axel Merk認為存在這樣一種風險:今年通脹上升,促使美聯儲加息,進而讓股價面臨下跌壓力。他正押注於歐洲美元期貨價格走低。在美國利率上升時,歐洲美元期貨價格會下跌。

他說:「就算你秉持樂觀的看法,但一個人應該在什麼階段變得更謹慎、更悲觀一些?或許是在光景好的時候。」(華爾街日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融界 的精彩文章:

第17屆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開幕 平安集團陳心潁出席
量能決定反彈的成敗

TAG:金融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