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的思想實驗室 最終季:地球的100種毀滅方法
2019年,大劉成了「商機」、「風口」、「新聞熱點」,甚至是「看板娘」。
關於他的報道鋪天蓋地,
但曾經印在《科幻世界》目錄上,
那個帶著油墨味道、僅僅作為「科幻迷」的「劉慈欣」,卻漸漸變得模糊。
於是,我們再次邀請5位各領域的意見領袖,跟你所熟悉的那個劉慈欣坐下來,回到科幻,回到藝術。
讓我們將關注點復歸原初,與大劉討論所思、所寫、所愛。
【未來事務管理局】和【喜馬拉雅FM】聯合打造的【音頻節目】——
「劉慈欣的思想實驗室」第三季
現已上線
01
聽大劉聊經典科幻,講述人類文明的100種毀滅方法
——第三季話題精選
01.熱門科幻劇集的主題表達是否已由外轉內?
02.人工智慧的「創造」,究竟算不算藝術行為?
03.在人類看來,人工智慧藝術還是藝術嗎?
04.在人工智慧看來,人類藝術算是藝術嗎?
05.未來有資格進入太空博物館,成為人類文化遺產的是什麼?
06.人類為何會著迷於災難?
07.人類文明走向毀滅是否是一個必然的循環?
08.如果末日來臨,應該怎麼準備?
09.科幻電影表現的內容是不是正在變得越來越狹窄?
10.審美對於文明的延續是否是必要的呢?
11.當審美跨越物種,它本身是否還有意義?
12.我們能用「藝術」跟外星人交流嗎?
13.如何理解宇宙里文明溝通的無力感?
02
從創作到構思,從設計到視覺體驗
——驚喜嘉賓陣容解鎖
大劉說:
「我最初創作科幻小說的目的,是為了逃離平淡的生活,用想像力去接觸那些我永遠無法到達的神奇時空。」
所以你會見到未來事務管理局局長姬少亭和大劉聊《2001:太空漫遊》《西部世界》《黑鏡》。
大劉說:
「做為一個寫科幻小說的,我傾向於把全人類看作一個整體,在科幻文學的潛意識中,人類就是一個人。那麼我們當然想知道這個叫「人類」的人怎樣做才能在宇宙中取得成功,有理由相信,樹立起遠大的理想並持之以恆地朝向這個理想努力,是人類取得成功(或至少生存下去)的關鍵。」
所以你會見到科普作家趙洋和大劉聊太空博物館,聊宇宙紀念碑,聊人類生存下去的可能性。
大劉說:
「你要知道美國拍科幻片,拍了一個世紀。像《2001太空漫遊》這樣的電影,也就兩隻手都能數得出來。」
所以你會見到導演郭帆和大劉聊災難片、末日片、動漫作品,以及科幻電影的未來。
大劉說:
「不可否認的是,科幻小說本身就有自己的審美維度。」
所以你會見到新媒體藝術策展人蘇磊和大劉聊跨越物種的審美與東方式的科幻思維。
大劉說:
「人類文明什麼都遇到過,但是唯一一種東西我們從來沒有遇到過,就是他者。他者的意思就是一個有自我意識的,在智力上與你相當或者比你這麼一個存在。在這個層面上,外星人跟人工智慧倒是有共同之處,都是他者。」
所以你會見到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徐迎慶和大劉聊人類眼中人工智慧的藝術創造。
第三季【嘉賓】
姬少亭,未來事務管理局創始人兼CEO,果殼網聯合創始人。
徐迎慶,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未來實驗室主任,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趙洋,科技史博士、科普作家。代表作《航天考》、《太空將來時》、《航天巴士》等。
蘇磊,新媒體藝術策展人, 當代藝術理論家 ,今日美術館新媒體實驗室執行總監。
郭帆,導演、編劇,代表作品:《流浪地球》《同桌的你》、《李獻計歷險記》。
03 初見or熟識,你都可以再次走近劉慈欣
「沒看過《三體》怎麼辦?」
太好了,節目話題天南海北,緊扣現實,你關心的未來,都在裡面
「《三體》看過好多遍了怎麼辦?」
沒關係,我們不聊《三體》,而是帶你走近劉慈欣的真實思想
TAG:不存在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