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供需嚴重脫節,傳統能源行業遭遇人才困局

供需嚴重脫節,傳統能源行業遭遇人才困局

供需嚴重脫節,傳統能源行業遭遇人才困局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以煤、油、電為特色的一批老牌能源院校,近年來畢業生「難就業、難對口」等現象突出

而企業「招人難、留人難」等問題也日益嚴峻,人才供需嚴重脫節

「目前最頭疼的問題就是職工老齡化嚴重,人員平均年齡在49歲左右,45歲以下的佔比不到30%,多可怕!我們也想多招大學生、年輕人,但一方面是招不來,另一方面就算招來也難留住。據我所知,人才缺口在很多油田都比較突出。」一年一度的畢業招聘季如期而至,中國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副總經理張慶生卻為此犯了難。

同樣犯愁的還有某能源行業高校負責人:「作為一所以油氣為特色的老牌院校,過去每年90%的畢業生都能進入『三桶油』工作,短短几年,這個比例已降至10%左右。就業率下滑、就業不對口的問題很嚴重,不得不承認,人才培養正面臨巨大考驗。」

一邊是企業疾呼,用人缺口亟待填補;一邊卻是高校犯愁,就業難題越發突顯。值得注意的是,這並非「一企一校」的困境。記者了解到,在煤炭、油氣、火電等傳統能源行業,人才脫節現象比比皆是,且大有日趨嚴峻之勢。

(文丨本報記者 朱妍 實習記者 李玲)

01

「特色專業、強勢學科的實力不比從前,人才需求量更大的新興學科又不強,學生就業率持續下滑,所用非所學等情況突出」

數據最能直觀反映一個行業的實際狀況。

以油氣類院校為例,記者近日獲悉的一份《中國石油大學(北京)2018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顯示:在1866名本科畢業生中,939人選擇繼續深造,剔除未就業的45人,相當於實際參加工作的畢業生不足半數。其中,認為所學專業與職業匹配度「很相關」及「相關」的比例持續下滑,由2016屆的67.54%一路降至2018屆的59.75%,匹配度「一般」「不相關」或「很不相關」的學生佔到40%左右

類似情況也發生在不少礦業類院校。淮南職業技術學院能源工程系副教授周波牽頭的一項調查發現,2013年「煤炭黃金期」結束後,學生到煤企就業的積極性長期偏低。以該校煤礦安全專業為例,從事對口工作的人數由2012屆的約97.2%大幅降至2015屆的27.6%

中國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學校長袁亮也向記者證實,煤炭本是部分礦業類院校的優勢學科,但一份針對礦院學生的統計顯示,在排名前30位的就業傾向中,煤企只能排到中游。「相比之下,學生似乎更青睞銀行、電網、通訊公司等其他選擇。」

「實際上,地、礦、油氣、火電等傳統能源院校,目前大多都面臨人才培養挑戰。特色專業、強勢學科的實力不比從前,人才需求量更大的新興學科又不強,學生就業率持續下滑、所用非所學等情況突出。」上述未具名高校負責人總結認為,除了難就業,部分學生即使到企業也難留下來,畢業生不願去一線的情況尤為突出。

油氣儲運專業2015屆畢業生林理告訴記者,雖然畢業自該專業全國排名第一的院校,但學了7年,最終還是無奈轉投毫無關聯的宣傳類工作。「在中石化基層待了近3年,我算是班裡堅持時間比較久的。全班40多人,仍堅持在本行業的現已不足一半。」

02

「近幾年,用人門檻由非985、211畢業生不要,降至重點本科,後又改到一般本科畢業生也招」「招人真的太難了」

曾經的老牌特色院校、行業教育的佼佼者,如今集體遭遇人才培養「滑鐵盧」,難道是企業沒有用人需求?現實並非如此。

以煤炭行業為代表,應急管理部副部長、國家煤礦安監局局長黃玉治近日就曾公開提出,「讓更專業的人把專業的事情幹得更好」,力爭3年內,全國煤礦從業人員文化層次結構顯著改善,大專及以上學歷達到30%以上;到2021年底,礦長、總工程師本科及以上學歷達到100%,招工變招生達到100%。

基層企業同樣有訴求。神東煤炭集團人力資源業務負責人告訴記者,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不斷湧現,實際是對人員素質提出更高要求。「現已將專業技術人員招聘門檻提至本科及以上學歷。尤其是機電、電氣等特殊工種的高技能人才,很多煤礦其實迫切需要,只是怕招不到人。」

由於「怕招不到人」,部分企業出現「退而求其次」之舉。「作為央企下屬單位,招聘條件由集團公司統一制定。近幾年,用人門檻由非985、211畢業生不要,降至重點本科,後又改到一般本科畢業生也招,就這還是基層企業多次向集團『爭取』來的結果。不是放著好學校、高學歷不要,而是招人真的太難了。」國家能源集團下屬電廠負責人金某無奈指出。

金某表示,缺人影響的不止「眼前」。目前,該廠年均退休40—50人新進大學生每年卻不超過5個。即使進廠,年均至少離職1人。總體算下來,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員工佔比不超過20%。「員工數量逐年萎縮,到2022年左右或直接減半。加上老齡化加劇,真正能幹活的人越來越少,不得不去找一些社會隊伍外包部分工程。長此以往,不僅可能帶來經濟合同、職業健康等風險,也不利於企業長遠發展。」

而上述情況只是用人難題的冰山一角。一位在多家電廠工作過的資深人士坦言,僅在火電行業,就有約2/3的基層企業遇到類似問題,「雲、貴、川、陝、甘等偏遠的電廠尤為突出。」

03

「技術快速發展,學校卻仍在教1706年由英國人提出的採煤技術。現在都有無巷道開採技術了,學生還在學怎麼快速打巷道,非常落後」

「在平時交流中,經常有人說現在的大學生不願、不能吃苦,學校缺乏相關教育。然而,吃苦耐勞精神靠學校就能培養出來嗎?」陝西榆林一大型煤企人力部負責人趙某向記者表達了不同看法。

就業率下滑、工作不對口,尤其是很多學生不願下基層、到一線,為此寧願放棄多年所學專業也要另謀它職——記者進一步了解到,人才供需脫節是多重因素導致的結果。

張慶生認為,首先是企業用人制度不合理,將部分學生「擋」在門外。「像油田、煤礦等生產型企業,採用的是金字塔型人才結構,底層需要大量操作工,越往上所需的管理、研究等專業人才越少。但招聘多以本科、研究生為主,部分學生的能力、潛力長期受限。有時我開玩笑,連廠里扳閥門的都是研究生。天天對著閥門,怎麼不想走?」

記者也在採訪中發現,工資待遇、工作環境、發展前景是畢業生一致關注的焦點。而在不少人看來,實際工作與期望值並不相符,這是學生「出走」的最直接原因。

林理對此感同身受:「在輸氣站工作,除了少數時候能觸及專業內容,一年大部分時間在做文字記錄、打掃衛生等工作。我至今記得,站長曾讓我們把入地管道處鋪的石子撿起來,全部清洗一遍後再放回去。我一個女生還學會了給管道刷油漆,剛開始尚有激情,但長此以往看不到希望。」

而除了客觀原因,趙某認為,其中也有學生自身原因。他表示,除文職、行政等崗位,其所在煤礦要求新進學生必須到一線輪崗實訓。「哪怕是管理等儲備人才,也得首先熟悉生產。你去管工人,自己都不知道工人怎麼想、怎麼做,如何管得好?但70%—80%的新員工會想各種辦法,提出能不能不下井、少下井。由於難以適應,入職半年內離職率特別高。」

同時,也有教學現狀帶來的局限。以機電專業為例,趙某坦言,部分礦院為拓寬辦學,將原有礦山機電專業改為「機械與自動化」等學科。「看似門路廣了,專業性、針對性大不如前。面對各類現代化礦井設備,不要說操作、檢修,連見都沒見過。」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教授何滿潮對此表示贊同:「我之前就建議教育部全面更新採煤知識系統。技術快速發展,學校卻仍在教1706年由英國人提出的採煤技術。現在都有無巷道開採技術了,學生還在學怎麼快速打巷道,非常落後。」

04

「過去一個油田要上萬人,現在幾百人就能滿足。數量減少,質量要求卻在提升,行業變化激發著人才培養體系改革」

種種現實問題,已然引發從業者們的反思。「我常問大家,恢復高考之後,我校畢業生當選兩院院士人數、全球500強企業高管人數,一度在全國高校名列前茅。如今,辦學、工作及生活環境大幅改善,就能說學生質量比過去更好了嗎?」上述未具名高校人士感慨,面對能源轉型的現實,培養真正與之相適應的人才力量迫在眉睫。

多位企業人士不約而同指出,高校首先應找准方向,弄清為誰培養、培養何種人才。「油氣煤等傳統行業注重實操能力,但不要說動手,不少學生在校期間連一線也沒去過幾次。若能儘早、盡多深入一線,不僅可磨練實踐能力,也能讓學生提前了解一線、早做準備,不至於畢業後心理落差太大、頻繁跳槽。」趙某稱。

在多所老牌院校,轉型已提升日程。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校長郝芳介紹,為避免紙上談兵,學校明確了「校企融合」思路,校內導師與企業導師相結合,學生與企業、教師與企業均要互動。由此,學校發現並助力企業解決現實難題,企業也可與學校無縫對接,將科研、教學成果轉化為生產力。「讓學問『真有用』,而不是發幾篇論文、搞幾個專利放在『抽屜』。」

郝芳同時坦言,突飛猛進的新技術確實給傳統行業帶來衝擊。「過去一個油田要上萬人,現在幾百人就能滿足。數量減少,質量要求卻在提升,行業變化激發著人才培養體系改革。我們不能一味求大、求全,也不再是大水漫灌式的教育,應該有所為、有所不為。一方面,調整、縮減甚至淘汰市場受限的傳統學科,既要看到傳統行業的支柱地位,也要根據現實合理優化布局;另一方面,用新技術、新學科武裝自己,讓學生既具備傳統知識、也掌握新技能。」

袁亮表示,用人單位不接受、難接受,說明高校沒能真正匹配需求,人才培養同樣要從市場出發。「不能老用幾十年不變的行業慣性思維看待人才培養,傳統能源院校也需要新活力。行業進步、技術創新,我們的學科也要改造。反過來,人才培養真正符合企業需求,畢業生工資水平、福利待遇才能隨之提高,企業才能更尊重知識、尊重人才。」

End

歡迎分享給你的朋友!

出品 | 中國能源報(ID:cnenergy)

責編 | 閆志強

推薦閱讀

想成為分散式能源項目高手?先考個證再說!

供需嚴重脫節,傳統能源行業遭遇人才困局

看雲南如何打好「綠色能源牌」

供需嚴重脫節,傳統能源行業遭遇人才困局

陝西榆林打響煤炭資源「升級戰」

供需嚴重脫節,傳統能源行業遭遇人才困局

供需嚴重脫節,傳統能源行業遭遇人才困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