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神風特攻隊」隊員從自殺襲擊中活著歸來
問:編輯能否介紹下神風特攻隊的歷史?
文 | 諶旭彬
所謂「神風特攻隊」,是二戰末期日軍按「一人一機換一艦」的模式,針對美軍組織的一種自殺式襲擊特別攻擊隊。
其大致攻擊方式是:
「由零戰搭載二百五十公斤的炸彈,組成特攻隊,使它們去撞擊敵軍的航空母艦。」
如此,飛行員極高概率有去無回。
眾所周知,合格飛行員培育不易,對任何國家的空軍來說都極其寶貴。以自殺式攻擊來消耗飛行員,是超乎想像的事情。日軍之所以這樣做,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1)日軍在太平洋戰爭中,始終無法有效解決飛行員的救生問題,執行海上任務的飛機一旦損失,飛行員幾乎不可能得到挽救。故一些日本軍人認為,不如讓無法返航的飛機執行自殺性撞擊作戰,讓飛行員們死得更有價值。
(2)這是最重要的因素——因無法有效挽救飛行員,日本航空兵的消耗速度遠大於補充速度。到了戰爭後期,合格飛行員奇缺,聖克魯斯海戰中,面對已然癱瘓、形同固定目標的「大黃蜂」號,日軍的很多俯衝轟炸機卻難以投彈命中。及至美軍進攻菲律賓,日本航空兵已毫無還手之力。
1944年,大西瀧治郎中將到菲律賓出任第五航空隊司令。為挽救日軍的劣勢,「乃想起利用戰鬥機,每架掛上兩百公斤的炸彈,組成一自殺攻擊隊,以單機對美艦,與美艦同歸於盡。」
稍後,這種自殺式攻擊模式擴展到了日軍所有兵種部隊。
1945年5月,受日本神風特攻隊攻擊後,美國航母Bunker Hill (CV-17)甲板上燒焦的飛機殘骸。
有一種統計數據認為:
「美國海軍在太平洋戰爭中因為『神風特攻』所損失的艦艇佔總損失數字的20%,受傷的艦艇達到了總數字的50%。如果考慮到這樣大規模損失只是在戰爭最後一年出現的,而且當時日本航空兵戰鬥力已經衰弱到近乎於崩潰的情況,從某種程度上看,『神風特攻』對於日本來說也是成功的戰術。」
但另一角度的統計方式則顯示:
「特攻戰術的效率實際上是很低的,命中率還不到10%。根據收聽到的美國方面通信的判斷,則只有3%。」
對「神風特攻隊」抱持理解與同情的美國學者A.J.派克同樣認為:
「『回天』特攻隊給予盟軍打擊的程度,可以說微乎其微。沒有什麼值得大書特書之處。」
後一種統計更接近事情的真相。
戰績的有限,與特攻隊隊員的素質與心理有直接關係。一方面,大多數特攻隊隊員受訓時間很短,尚未掌握必需的空戰技術,無法達成與美艦「同歸於盡」的目的。另一方面,固然有許多隊員自願犧牲,但同樣也有許多隊員不願輕易捐軀,他們之所以參加特攻隊,實因置身群體意志之中,無可奈何。
日本學者高木俊朗通過查閱史料檔案、訪問特攻隊倖存隊員,著有三卷本《陸軍特別攻擊隊》,頗受倖存特攻隊隊員讚譽,認為「其真實性不比防衛廳戰史室所編的戰史叢書遜色」。
據該書披露,當時日軍曾生產過一種不能投彈、專門用來撞擊自殺的飛機。之所以設計成不能投彈,是為了促成飛行員義無反顧地犧牲。但「岩本特攻隊」的指揮官陸軍大尉岩本益臣,不能認同此種犧牲,私下秘密改裝飛機,增加了投彈裝置,試圖爭取回返的生機。
如果一個神風特攻隊隊員沒有在自殺襲擊中死亡,反而安全歸來,他可能遭遇什麼呢?
該書提供了一個案例——當「萬朵特攻隊」的佐佐木友次伍長沒有如預料般自殺式戰死,而是駕機返回基地時,他得到的安慰是:
「軍司令部向大本營報告你已經撞擊敵艦,而且可能已經上奏了天皇。你應該銘記在心,下次攻擊時,望你真正擊沉敵艦。」
為掩飾佐佐木友次的生還,軍方一度計劃對其做內部處決。日本投降後,《讀賣新聞》的隨軍記者在馬尼拉的收容所里告訴佐佐木:
「他們命令集成飛機幹掉你,因為這樣做方便些。那時,我們新聞記者正在埃查格山裡。附近地面部隊的士兵聽到這個命令後,怒氣衝天,紛紛議論:『什麼?命令狙擊敢死隊員,真不像話!』『一定要保護佐佐木,如發現狙擊隊,我們就同他們對陣。』現在日本投降了,你們得救了!」
1946年,佐佐木友次離開馬尼拉戰俘收容所,作為復原軍人回到日本,「他心裡怕的是大本營發表過敢死隊員佐佐木伍長陣亡的戰報,由於戰敗,恐怕佐佐木伍長『陣亡』的事不可能得到糾正了。回到北海道,戶口簿上肯定已註明為死亡,自己真正成了幽靈,這時候活著回來,又該怎樣交待呢?」然後他發現自己並非個案,解決的辦法是去東京的「第一複員局」領一張特別介紹信。而當他拿著介紹信去到村公所要求恢復戶籍時,工作人員「要佐佐木退回領取的勳章和撫恤金」。
神風特攻隊隊員出發前合影
高木俊朗還提到,為維護天皇的名譽——「天皇陛下不允許組建以自己的身體去撞擊敵人的部隊。……用自己的身體去撞擊敵人,乃是慘無人道的荒唐戰術」——許多「神風特攻隊」的正式組建記錄沒有存留下來。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彰顯犧牲是隊員們的個人行為,而非軍隊有組織的作戰行動。其實,天皇很清楚箇中玄機,曾留下讚譽:
「神風特別攻擊隊幹得好,對於各隊員實有不勝愛惜之情。」
在政治操弄者眼裡,人有時候只是「人力資源」,未必是「人」。
「零戰」,即「零式戰鬥機」,日軍在太平洋戰爭期間的主力戰鬥機。
離子魚:《探尋瘋狂神風背後的必然》,《現代兵器》2007年第9期。
余宗:《日軍的神風特攻隊》,《航空史研究》1994年第4期。
(日)信夫清三郎/著,周啟乾/譯:《日本政治史》(第四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8,第421頁。
(美)A.J.派克/著,楊玉雪/譯:《神風特攻隊》,(台灣)世新出版社,第201頁。
(日)高木俊朗/著,黃鳳英、李欽忠、韋福庭等/譯,《陸軍特別攻擊隊》(中文版譯名《覆滅》),農村讀物出版社,1990,第159頁。
同上,第492~496頁。
信夫清三郎,《日本政治史》第四卷(漢譯本),上海譯文出版社,1988,第422頁。轉引自:王振鎖、徐萬勝/著,《日本近現代政治史》,世界知識出社,2010,第192頁。
※80年前,他們將中文改造成了拉丁文
※中文網路流傳甚廣的幾則歷史謠言
TAG:短史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