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愛好 > 同一泡茶湯,卻喝出不同滋味,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同一泡茶湯,卻喝出不同滋味,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工作之餘,忙完手頭的事情大家常常會湊在一起喝茶。

經常出現一種情況,比如同一泡茶湯,一個小夥伴說,淡淡的,很清甜呢,另一個卻皺皺眉說,我怎麼覺得有點濃呢?

這種情況相信很多茶友們都碰到過,場面一度陷入尷尬,大家不免疑惑,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這不全是茶的問題,也不全是人的問題。

泡茶看似有一套規矩手法,其實嫻熟之下自由揮灑,這就決定了,每一泡茶,都有固定滋味之餘的轉圜之地。

對於喝茶的人來說,奇妙之處就是能從同一泡茶湯里,感受到不同的滋味,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一泡茶湯的好壞,有時候決定者是喝茶的人,而不是泡茶的人。

| 品的動作

品茶,重在品。

品是個感受型的動詞, 它不是砸吧砸吧嘴說出是酸是甜就可以了。

品,要讓茶湯在舌面上逗留,彼此充分感受,而不是一口下咽。如果味覺都沒有反應過來,茶湯就下了肚,那算不得品。

陳剛老師之前教過我們一種喝茶的方法,嘬茶湯,類似吸麵條的動作。

茶湯在舌面前端和上顎翻滾,口腔充分感受到茶湯的浸潤,這時候,喝到的滋味明顯和平常方法喝到的不一樣,而且對怕燙又心急的茶友也很友好。

這個方法是為了能夠更充分的「品」,很多茶友為了能更具體的感受茶味,也常常會有五花八門的喝茶方式,也都是為了從品的動作里,給茶湯滋味,更多可能性。

|舌頭的敏感度

雖然說,個人舌頭的敏感度是存在差異的,但正常人來說,日常生活中並不會表現出很明顯的區別,比如不會把甜的嘗成鹹的。

但對茶來說,舌頭的敏感度要求就比較高了,林清玄就說「好舌頭比好茶更重要」

靜參道士把茶的品等分為香、清、甘、活四等,林清玄覺得,茶的最高境界是「活」。

活」這個字正好是「水在舌頭上」,或「舌頭上有水」,是無法以語言文字來說明的,只能用舌頭來悟得好茶的消息。

舌頭的敏感度隨體質、飲食習慣、作息習慣都息息相關,像日常作息不規律,又愛吃夜宵或者飲食口味比較重的人,相對來說,味覺也會比較遲鈍,感知不到一些似有似無的茶味,也屬正常。

之前有南方朋友給我做了一道清水煮青菜,對於我一個北方人來說,也太寡淡了,可以說是「食之無味」,但朋友嘗了嘗說,鹽放多了……

這是長期的地域飲食風俗對味覺的影響,放在品茶上同理。

唱歌的人會忌吃辛辣保護嗓子,模特會忌吃油脂保持身材,相對的,資深老饕,也會有意飲食清淡,保護舌頭。

仔細想想,願意為了一口茶湯而放棄那麼多美食佳肴,這或許就是真愛了吧。

|專業喝茶者

喝茶大體可以分為兩類人,一類是閑余喝茶,作為愛好的。一類是專業喝茶,有一定知識體系的人。

常在文學作品中看到,雪水、露水、山泉水煮茶,喝茶的人往往喝一口就知道是什麼水,像是什麼武功絕學。

即使是專業喝茶,真的能到這種境界嗎?

對專業喝茶的人來說,豐富的知識體系是個前提。

無論花香蜜韻,還是甘甜醇厚,其實都會與長期積攢的記憶、習慣和知識一一匹配,哪怕是細微的滋味,也會打開記憶的閥門,對應提取,這邏輯就像將人臉和人名對應。

雖然聽來覺得古板無趣,失了喝茶的隨意性,但這種境界不是隨便什麼人,喝茶三兩日就能達到的。

而更高的境界是,將專業飲茶積攢的習慣生活化和詩意化,也就是文學作品裡,看起來諱莫高深的絕學。

|飲茶心境

都說泡茶者的心情會影響茶的口感,喝茶又何嘗不是。

有時候天氣,人事,空間布局都會影響喝茶的心境,所以同一泡茶在不同人喝來,或清甜或苦澀,有時或許是心境作祟。

「喝時生其心,飲後應無所住,如是如是。」

喝茶的人往往善於從品茶上觀照自身,同一泡茶湯里反映出的是茶味、是生活、也是人情,所以便也就喝出了不同滋味。

泡茶有好壞之分,喝茶卻沒有孰是孰非。

茶之至味是多變。多變,或許正是喝茶的妙趣所在。

醇厚綿長的歲月滋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茶香記生活家 的精彩文章:

縱享千年茶鄉帶給你的驚艷性價比甜蜜
現時代的《陽羨茗壺系》,帶你開啟斑斕豐沛的紫砂地圖

TAG:茶香記生活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