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雄 | 嶺南千萬人的故鄉,竟是梅關古道這座「暗香浮動」的小城
只有去過梅嶺的人,才能體會到什麼是「一步之遙,天各一方」。
在梅嶺之巔,有一座古老的關樓——梅關,那是江西大余縣與廣東南雄市的交匯點,往前一步,你將踏進「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 」的江南,後退一步,則是「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的華南。
溝通兩地的,正是全國保存最完整的千年古道——梅關古道,它猶如一條蒼勁的巨龍般,遊走於梅嶺的梅林花海間,橫貫粵贛兩地的連綿群山。
梅關古道 BY自游惠廣東
//////////
何為「梅嶺」
梅嶺即五嶺之東者大庾嶺山脈的古代要塞部位,它的命名自古以來有兩種說法。
其一,「梅嶺」相傳是根據南遷越人首領梅絹的姓氏命名的。
戰國時期,由於不堪忍受中原的戰亂,大批越人遷往嶺南,其中一支以梅絹為首的越人,翻山越嶺來到大庾嶺上,被嶺南風光吸引,在梅嶺一帶安營紮寨,他們發揚了越人勇敢頑強、刻苦堅韌的民族傳統,艱苦創業,使這帶迅速興盛起來。
大庾嶺 BY百度問答
因為梅絹是首率隊的拓荒者,後來又因破秦有功而受項王封為十萬戶侯,因此人們就把這一帶稱之為梅嶺。
梅嶺得名的另一說法是梅樹遍布嶺南嶺北,每到冬天梅花怒放,漫山遍野,成了梅花的世界,故稱梅嶺。
梅嶺風景名勝區
梅嶺在嶺南經濟文化發展史上起了重要作用,自越人開發後,成了中原漢人南遷的落腳點,中原文化逐步在梅嶺生根發芽,向嶺南傳播開去。
隨著梅嶺地位的提升,自然而然要解決其交通閉塞的問題,於是梅關古道應運而生。
//////////
梅關古道的「前世今生」
和秦漢古道、西京古道一樣,梅關古道最初也是源於秦始皇開發嶺南的勃勃雄心。
公元前213年,秦在五嶺開山道築三關,即橫浦關、陽山關、湟雞谷關,打開了溝通南北的三條通道。其中橫浦關就築在梅嶺頂上,因此梅關在秦時稱橫浦關也稱秦關,後來橫浦關為戰爭所毀。
橫浦關地理位置
宋時又立「關」於梅嶺上,並刻有「梅關」二字,這就是今天「梅關」的由來。
而梅關古道的真正形成,還要歸功於詩人張九齡的遠見卓識。
唐開元四年(公元716年)張九齡路過梅嶺,見山路險峻難以通行,便向唐玄宗諫言開鑿梅嶺,因經濟發展的需要,唐皇便下令宰相張九齡負責擴展梅嶺古道。
兩年後,一條從梅關向南北兩側伸延,北連江西大余,南達廣東南雄,全長40公里的古道展現在世人面前。
BY孤城
碎石鋪成的路面,兩旁被繁茂的灌木叢包圍,兩側山崖樹木蔥蘢,層巒疊翠 BY孤城
從此,南北交通大為改觀,馬幫馱隊、腳夫挑夫,絡繹不絕,尤其是明、清時期,南來北往的商旅、挑夫「日有數千」。
長亭去路是珠璣,此日觀風感黍離。編戶村中人集處,摩肩道上馬交馳。——明朝進士 黃公輔
旅客騎馬或乘轎,商貨用馱獸或挑夫運貨,路過於途不計其數……——義大利傳教士 利瑪竇
嶺下可見古人用來喂馬的飲馬槽,騾子一低頭就能喝到水 BY孤城
交通的便利不僅帶動了商品流通,也帶來了大量人口的遷移。實際上,自梅嶺貫通之後,為滿足南北通商的需要,從梅嶺南下的古道旁一共修建了包括中站、里東街、珠璣巷在內的七條商業街,古道邊還分布著許多村莊,居住著無數南遷的中原人。
里東街 BY悠悠天地游
如今漫步於這條悠長的古道上,昔日不絕於耳的馬蹄聲、鈴鐺聲、挑夫號子聲已然沉寂。關樓南門一對對防止暴徒入侵的對聯,也變得斑斑駁駁。唯有古道一如既往地承受著沉重的腳步和時代的變遷,亘古不變。
儘管梅關古道的繁華已成為了歷史,但越人不畏艱險、開拓四方的精神,卻永遠地融進了嶺南兒女的骨骼與血脈之中,代代不息。
BY潮人國旅
作為梅關古道的一端
南雄市處於南北之咽喉
控帶群蠻,襟會百越
故以「雄」為名
足見其在古代的地位
南雄在美景上融合了天地之精華
文化上更是吸收了越人的偉大精神
來南雄必走梅關古道
來梅關古道必去南雄
才不算白走一遭
被譽為「嶺南九寨溝」的帽子峰林場,美不勝收 BY掌上南雄
//////////
嶺上梅花,惹人心醉
由於梅關古道備受官府重視,自唐以來,歷朝歷代都不斷修繕,明正統十一年(公元1446年),南雄知府鄭述用石砌古道,並在路旁增植松、梅等樹。漸漸地整個梅嶺梅樹遍布,十里之外梅花飄香,被賦予「中國四大探梅勝地」之美譽。
BY長街聽雨
踏上梅關古道,迎面而來的是一株株梅樹,枝頭上點綴著飽滿的小花蕾,迎著寒風俏麗綻放。嬌艷的紅梅、潔凈的白梅、素雅的臘梅,以及俏麗的珍珠梅……各色梅花讓人眼花繚亂。
BY廣州日報
BY邊走邊拍
白梅靜悄悄地「趴」在指枝頭,遠看竟以為是一樹的白雪,隨著腳步漸近,那縹緲浮動的暗香一縷縷鑽進鼻腔,沁人心脾。
BY暢遊南雄
微風拂過,它們搖曳著倩影,時而飄落,與柔風嬉戲共舞,那優雅而調皮的模樣讓人剎那恍神,再前行時竟不忍落腳碾過零落的花瓣,溫柔拾起,將它贈與心愛的姑娘。
BY暢遊南雄
BY暢遊南雄
BY暢遊南雄
由於嶺南嶺北氣候的明顯差異,梅嶺的梅花往往「南枝花落,北枝始放「,若是深冬過後來古道,必定會驚嘆於那「南北界限分明」的奇景,並為那些還沒有嶄露枝頭的梅花加油打氣,深深領悟到「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嶄露枝頭梅花撲鼻香「的真諦。
//////////
珠璣古巷,吾家故鄉
南雄的「暗香浮動」可不止於此,更重要的是那漂泊異鄉,艱苦奮鬥的精神。
從前從南雄縣城出發,沿著古道走上10多公里,就可抵達一個古老的村子——珠璣村,若繼續趕路,必定天黑前翻越不了大庾嶺,於是珠璣村中的珠璣巷就成了北上南下的旅人一個溫暖的駐留地,每當夜幕降臨,便會升起裊裊炊煙,彷彿向過路人招手。
其實珠璣港最開始的時候只是一個散居著幾戶人家的小村落,隨著大庾嶺路鑿通,才逐漸變得熱鬧繁華。BY
說起珠璣巷,不得不提它悠久的歷史。
梅關古道開鑿後,一度成為嶺南最重要的商道、官道和文化走廊,同時也是兵家必爭的兵道,和老百姓南遷避亂的生命通道。
作為翻越梅關進入嶺南第一站的珠璣巷,則成為華夏文明開拓南疆的中轉站,數十萬人從此地遷出,後裔多達三四千萬,被譽為「中華文化驛站,天下廣府根源」。
BY江夏東南
珠璣巷南門樓 BY孤城
清朝初年,著名學者屈大均在番禺隱居寫作一部囊括了廣東之天文地理丶經濟物產丶人物風俗等詳盡內容的著作——《廣東新語》。
他在寫作期間,搜集研究了嶺南地區眾多名門望族的族譜,發現大多數家族都記載他們來自南雄的「沙水珠璣巷」。也就是說,珠璣古巷是珠三角地區千萬人的故鄉。
一條由鵝卵石鋪成的狹長街巷形成了珠璣港的主要輪廓 BYqz31345697
原來唐、宋末年,中原內地戰亂頻繁,不少氏族為避戰禍和自然災害,紛紛經江西南安(今大余)越梅嶺來到南雄。這些先民因為不熟悉嶺南情況,不敢貿然再南下,於是在兵荒馬亂中,扶老攜幼,拖兒帶女,歷盡艱險來到南雄珠璣巷,在此安頓下來,重新創業,開始新的生活。
BY南雄微生活
多年後,他們逐漸適應了嶺南地區氣候和生活習慣,才逐步南遷珠江三角洲。故那裡的許多名人望族,都把珠璣巷稱為「七百年前桑梓鄉」。
千古名句「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在這裡可謂體現得淋漓盡致。
如今操著不同方言的人回到祖上的「故鄉」,感慨著彼此的緣分 BY戴錶人民
老街上祖居連著祖居,一字排開 BY鄉愁里的中國
陳舊的老房子屋瓦相連,從門口往裡望去,後院深不見底,還有小孩子在玩鬧追逐。每隔一段路就設有一座城樓,飛檐翹角,做工精細。
BY途牛
路的盡頭是沙水河,河的左岸則是整整齊齊的宗祠,它們猶如姓氏博物館,讓人找到自己的歸屬,倍感親切;又好似一位位見證了曲折歷史的老智者,沉穩莊重,微笑著迎接來自五湖四海,前來尋根問祖的人們。
BY網易博客
你若是來這走上一遭,哪怕沒找到自己的姓氏來源,漫步於街頭巷尾間,也定會震撼於顛沛流離年代那頑強堅韌的生命力。
//////////
南雄之子,寒梅精神
一個融合了中原文化、贛文化和粵文化的靈秀之地
一個為流離失所的人提供溫暖的港灣
更是一個蘊含著「寒梅」精神
不露鋒芒,亦暗香浮動的小城
這,就是南雄
今日南雄 BY南雄共青團網
南雄一直以來繼承發揚「寒梅」精神
默默耕耘
經濟在粵北縣級市中穩居第二
旅遊業也蓬勃發展
回望歷史,一個鏗鏘有力的聲音
在嶺南邊緣迴響不絕
「南雄之子,會有更美好的明天!」
參考:
黃琦瑋、卜瑜:《梅關古道、珠璣古巷——七百年前桑梓鄉 處處滄桑皆風景》
鄉愁里的中國:《鄉愁里的廣東丨梅關古道:客從珠璣巷裡來!》
新華社新媒體:《探尋南雄珠璣巷》
講那過去的事情:《中國保存最完好的古驛道之一:大庾嶺梅關古道》
封面圖來源:自游惠廣東
新縣誌,
優晟文化與羊晚集團生活傳媒公司聯合打造的內容平台
關注公眾號【新縣誌】
用全新視角帶你領略中國各個縣的風土人情,
帶你探索中國未現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