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同樣是亡國君,劉禪被封為公,而孫皓僅僅是侯?差距體現在這個上

同樣是亡國君,劉禪被封為公,而孫皓僅僅是侯?差距體現在這個上

蜀國的劉禪和吳國的孫皓是三國的兩位亡國君,而後人對這兩位亡國君的為人和智力眾說紛紜,褒貶不一。那麼,劉禪和孫皓究竟誰的智力高一等呢?

先來看看劉禪。

提起劉禪,世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這樣一句典故:扶不起的阿斗。阿斗是劉禪的小名,之所以說他「扶不起」,原因很簡單:阿斗有諸葛亮這樣的蓋世奇才相輔佐,結果因為重用小人,最終淪為亡國君。

同時,世人公認為劉禪的「智力」低下,原因是他降晉後,一次宴席司馬問他想不想念蜀國。劉禪答了7個字:「此間樂,不思蜀」!就是因為這7個字,劉禪被戴上了超低智能的帽子。

但現代專家卻為劉禪平反,說他「扶不起」完全是強加給他頭上的,蜀國的滅亡不是劉禪的責任,而是客觀因素造成的和歷史趨勢所逼。客觀因素就是指諸葛亮和姜維勞師動眾的6次北伐和9次北伐,要知道劉備因為夷陵之戰大敗而病逝白帝城,此時蜀國已被折騰得千瘡百孔。劉禪繼位後,他牢記劉備叮囑,視諸葛亮為「相父」,把朝中大權都交給他。諸葛亮病逝後,阿斗還單獨執政30年,期間他固然重用了黃皓這樣的宦官和小人,但這並不是左右蜀國滅亡的主因。

總之,劉禪一生共執政41年年,足以證明他並非「扶不起」,相反,他是頗具治國才能的。而他被迫投降後,說的這句「此間樂、不思蜀」也不是智力低下的表現,而是足智多謀的表現。畢竟當時他已是寄人籬下,命運掌握在別人手裡,他這樣說,徹底打消了司馬昭對他的提防和顧慮。也正是因為這樣,他被封為安樂公,劉禪最終得以善終。

其次,來看孫皓。

孫皓是孫權的孫子。孫皓本來沒有資格繼位的,但因為孫權最為寵愛和器重的太子孫休早逝,其它兒子因爭權奪利,百死即傷。最後,無奈之下,孫權只好從孫子輩中尋找繼承人,最後選中了孫皓。

殊不知,雄才大略的孫權這回看走了眼,因為孫皓才是屬於真正「扶不起」的。孫皓繼位後,剛很快就沉溺酒色,殘暴殺戮,結果,很快使得東吳走向衰落。最後在公元280年,東吳繼蜀國之後被西晉所滅,孫皓被司馬炎封為歸命侯!

劉禪投降後封為公,而孫皓僅僅是侯呢?

有人認為,劉禪和孫皓面對的君主不一樣。蜀國滅時,魏國的掌政者是司馬昭,而到了東吳滅亡時,執政者已換成了司馬炎,君主不同導致他們的投降後的地位和職級的不同。

其實,真正的原因是:孫皓才是真正「扶不起」的阿斗。孫皓不但才情比劉禪低很多,智力也比劉禪低很多,有事例為證。

孫皓投降後,可能是借鑒司馬昭對劉禪的策略,司馬炎弄了一次宴會,宴請孫皓和吳國的舊臣。結果酒過三巡,司馬炎要求孫皓以《爾汝歌》唱首歌,以助酒性。

孫皓也不是白丁,頭腦一轉,很快他吟道:昔與汝為鄰,今與汝為臣,上汝一杯酒,令汝壽萬春!

詞里的「汝」便是指司馬炎,堂堂的一國之君,怎麼能讓屬臣稱「汝」呢?孫皓的唱顯然是對司馬炎的大不敬和大侮辱!司馬炎聽後十分氣恨,但題目是自己出的,他又不好發作,只好打碎牙齒往肚子里吞。

無獨有偶,還有一次,晉朝的大臣賈充問孫皓:「聞君在南方,每鑿人眼目,剝人麵皮,此何等刑耶?」這裡面當然是批判孫皓在東吳執政的殘暴不仁。而孫皓也不是省油的燈,馬上反駁地說了15個字:「人臣弒君及奸回不忠者,則加此刑耳。」意思就是說,對於弒君的亂臣賊子,就應該鑿眼剝皮!其中暗指賈充干過的「惡舉」——弒殺過曹魏的皇帝曹髦。

也正是因為孫皓的口無遮攔和大不敬,最終只活了四年便「突然離逝」了。雖然史書沒有記載他死亡的內因,但史學專家推測,孫皓之死的幕後兇手很可能就是司馬炎。

身為囹圄,明哲保身才是第一要務,孫皓卻逞一時之口舌之快,最終落得不得善終的下場。這和劉禪投降到晉後處處裝傻形成鮮明了的對比,而兩人的智力高低也不言而喻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米蘭笑點 的精彩文章:

黃河發現沉睡1000年的鐵牛,重達30噸,專家:永世無價之寶
近代時期,滿族八旗子弟大都改為了漢姓,他們都是如何改的

TAG:米蘭笑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