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有人說頭盔再厚一鎚子就暈?那是他不知道古代頭盔內襯有多先進

有人說頭盔再厚一鎚子就暈?那是他不知道古代頭盔內襯有多先進

在討論盔甲的時候,尤其是在討論歐洲的那種全防護頭盔(比如巨盔、豬面盔等等)的時候,經常有這樣一種論調:「這種頭盔雖然不會被刀劍砍裂,但是裡面的人一定會腦震蕩甚至昏倒。」於是便有了這樣一種說法:頭盔是用來防護利器的,不防護鈍擊的。然而史實真的如此嗎?

通常在我們的印象中,中世紀的頭盔都需要單獨戴一個內襯帽,既武裝帽(arming cap)。說到武裝帽,十字軍時代的通常的用法是戴在鎖甲帽的底下作為緩衝內襯,然後在上面戴一個護鼻盔(nasal helmet)。然而這種內襯帽是基本沒有實物留存下來的。從國外的復原來看,這種內襯帽一般是多層布料疊加或者是填充軟質材料做成的,厚度相比較棉甲更薄。如果怕鎖甲硌頭戴這個還行,但是想要防護長劍劈砍的衝擊力,恐怕不太行。

在現代防護頭盔中,通常使用的內襯是懸掛式內襯。頭盔內襯固定於頭盔的邊緣,低於頭盔頂部,從而讓頭盔盔體和頭頂避免接觸。這樣的話,頭盔受到的衝擊力會變成均勻分布在頭頂上的壓力。還有一種是填充式,比較少見,即用彈性材料作為緩衝。那麼中世紀頭盔會是否和這兩種一樣呢?

從14世紀開始,歐洲留存下來的完整的頭盔數量開始上升,我們還可以看到它們的完整結構。我們看內部會發現,裡面的內襯也是類似棉甲一樣的絎縫,分成了好幾瓣,每一瓣的頂端都有一個孔。這些內襯在頭頂的部位都穿了一根皮繩,用於連接內襯。使用時將繩子拉緊並打結,就可以將內襯收緊從而使內襯和盔體脫離接觸。這樣,頭盔可以說是被內襯「撐」在頭上面。

如上面兩個圖,就是內襯使用時的內部結構。可以注意到,在內襯和頭盔之間,是空白的,意思就是裡面其實只有空氣,沒有任何填充。這種懸掛內襯可以通過調節最頂上的那根繩來調節內襯高度,這樣就不必要為頭部進行精細測量專門做一個內襯,不同頭圍的人可以使用同一個頭盔,根據不同的需要也可以自由調節高度。

在收到攻擊的時候,盔體最先受力,力量會被傳導到內襯和盔體的連接處(這裡縫線會被做的特別結實),然後內襯會給整個頭部一個向下的壓力。而人的頸椎能承受的力量是相當大的,能承受一般劈砍的力量。要注意其中有一定的偏轉力是不會傳導到頭上的,而是由盔體承受。在這樣的結構保護下,一般並不會出現所謂的什麼腦震蕩、擊暈的情況。國外的愛好者也曾經開過一個玩笑,戴著頭盔不斷的往頭上敲,唯一的感覺就是內襯的壓力還有duangduang的響聲。

而在現代的全甲格鬥中,許多運動選手的頭盔內襯是填充式的。其實這是因現代科技進步的原因,現代所使用的緩衝材料在中世紀是不可想像的。古代能用的材料——棉花、亞麻、羊毛——彈性都不高,懸掛式內襯是最好的選擇。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Popsicle,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兵器研究所 的精彩文章:

古代守城戰時都要準備哪些冷兵器?先看這本南宋人抵禦金軍的日記
南宋為何選擇「聯蒙滅金」?誰讓三峰山之戰後金國自己浪費機會

TAG:冷兵器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