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靠日軍扶持成為東北王,奉系軍閥為何還要拚命買德國軍火

靠日軍扶持成為東北王,奉系軍閥為何還要拚命買德國軍火

日俄戰爭之後,清政府對日本軍事力量的強大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因而開始大規模編練新軍,主動與日本看齊。此時日本國內對大清國的態度有了些微妙的變化。日本陸軍高層並不將清政府變革求強視為威脅,反而認為是推行「大陸政策」的一個絕佳的機會。

日本陸軍大臣寺內正毅更是明確地指出:


「清國畢竟沒有逆歷史潮流而動,對比二十七八年戰爭就可看出這一點,如今伴隨其回收利權運動,清國產生排外思想且民心漸次統一,未來決不可輕視」。

寺內正毅主張利用大清國向日本學習的機會,增強對其軍事的影響力,最終實現對清政府的軍事控制。日本陸軍能做的當然就是加大軍火出口和派遣軍事顧問。

靠日軍扶持成為東北王,奉系軍閥為何還要拚命買德國軍火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日本陸軍賣力兜售軍火,大清國對此卻洞若觀火。即便在辛亥革命爆發,清軍急需軍火鎮壓革命軍時,仍以各種借口拒絕採購日本步槍。北洋政府時期,日本變本加厲,不僅要求中國軍隊採購日本武器,還在「二十一條」中提出共建兵工廠的條款。

段祺瑞上台後,為了結束國內軍閥混戰的局面,以中國的礦產資源為抵押,向日本採購大量軍火,從此開啟了日本對華軍售的高潮。在眾多軍閥中,奉系的張作霖無疑是日本華對軍售的最大受益者。

靠日軍扶持成為東北王,奉系軍閥為何還要拚命買德國軍火

在眾多文學和影視作品的宣傳下,人們對張大帥的奮鬥歷史早已耳熟能詳,但卻很少有人知道他的「東北王」頭銜很大程度是日本關東軍給得。

日本關東軍最初的打算是扶植清室宗社黨在復辟,在東北建立一個傀儡政權。然而在幾次接觸下來,日軍很快發現,真正能夠控制東北的是坐鎮奉天的第二十七師師長張作霖。

奉系軍閥手握35萬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奉軍,不僅幾度染指北京政權,還一路南下打進上海灘。表面上看來,奉軍的精銳完全得益於東三省兵工廠的強大,實際上這一切都是關東軍在背後輸血。

靠日軍扶持成為東北王,奉系軍閥為何還要拚命買德國軍火

1921年5月16日,日本召開了第一次「東方會議」。會議中制定的《關於對張作霖態度的文件》中明確指出:


「大體而言,對張作霖在滿洲整頓充實內政及軍備,在當地確立其牢固勢力,帝國應給予直接或間接的援助……關於武器供應,根據各國有關停止對中國供給武器之協定,帝國答應張作霖的要求是不可能的,不如使之建立兵器製造廠,採取自給的途徑。」

在關東軍的支持下,東三省兵工廠的規模不斷擴大,遼造日式武器也大規模裝備奉軍,但是日本期望的通過軍火完全控制奉軍以及東北的目的卻並沒有達到。

靠日軍扶持成為東北王,奉系軍閥為何還要拚命買德國軍火

張作霖在自身實力壯大的過程中,對外表現出了強烈的民族主義立場。他的野心是通過武力統一中國,對關東軍更多的是利用,並不甘心接受日本的擺布。

為了不受制於日本,張作霖在經營東三省兵工廠時極為重視與西方國家的軍事合作。德國距中國萬里之遙,又加之是一戰的戰敗國,對華軍售基本不附帶任何政治目的,急於擺脫日本控制的張作霖常年與德國克虜伯兵工廠保持密切的貿易往來。

一戰的爆發讓克虜伯兵工廠獲得了巨額的利潤,隨著德國的戰敗,在《凡爾賽條約》的限制下,克虜伯公司失去了大量的國家訂單,業務規模急劇萎縮,不得不向海外謀求發展。陷入軍閥混戰亂局的中國自然是德國軍火掮客們的重要市場之一,於是雙方一拍即合。

靠日軍扶持成為東北王,奉系軍閥為何還要拚命買德國軍火

《凡爾賽條約》禁止德國進口或出口軍火。一戰過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列強為限制日軍獨佔中國軍火貿易份額,又簽訂了對華武器禁運條例。所以奉系軍閥與德國的軍火貿易絕大部分都是以走私的形式進行的。

雙方的交易方式和金額規模雖然已經無法統計,但據德國媒體的調查:德國輸往中國的軍火有40%的份額都流入了奉軍之手。張作霖不僅向德國購買軍火,還大量聘請德國工程師和技術人員來東北工作。奉系的毒氣製造廠、炮彈廠、空軍等都是在德國軍事顧問的幫助下建立起來的。奉軍的現代化可與德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張作霖力圖擺脫日本的控制,從德國購買武器,又以各種方式拒絕關東軍在東北的擴張與蠶食。這一些列動作都是日本所不能容忍的,結果就是張作霖在1928年命喪皇姑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料不輯 的精彩文章:

不忍殺害太平軍十萬降卒,僧格林沁卻為此慘死無名小輩之手
既賣武器又加合作兵工廠,一心想吞併中國的日本為何熱衷對華軍售

TAG:史料不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