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名校為何「嫌貧愛富」
一向宣揚機會平等、任何人都可以擁有「美國夢」的美國,在高等教育機會中的不平等逐漸凸顯。
近日,包括耶魯大學、斯坦福大學在內的部分美國知名高校曝出招生醜聞。美國聯邦調查局和稅務局出動300名探員,抓捕近50人,其中有大學招生人員、中介與升學顧問、家長等,涉及近800個家庭。涉案家長通過賄賂、欺詐等非法手段,將子女送入12所美國名校。
據統計,2011至2018年間,約有2500萬美元「捐款」流入美國一基金公司用以行賄。正如犯罪嫌疑人辛格所言:「我們所做的,是幫助美國最富有家庭的孩子叩開大學的大門。」
大學申請靠「走後門」
在美國,頂尖的高等學府往往是私立性質的,學費高昂,獎學金競爭十分激烈。大學錄取標準比較寬泛,入學需要由各所大學內部的招生委員會的會議投票決定,可操作性強。這時,申請人的家庭背景、種族、國籍等學習水平和能力之外的事情,會對錄取結果造成很大影響。
一般來說,美國學生可以通過合法的「走後門」的方法在美國高等院校入學。這已經成為公開的秘密。主要有以下四種方式:
「傳承性錄取」,對於美國高級政客和家族內有很多來自該高校畢業生的名門望族,可以通過與高校高層過硬的人際關係讓孩子得到錄取。
「發展性錄取」,特別富裕的家庭可以直接向學校捐樓或成立基金會。哈佛大學校報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入學的新生中,29%來自「傳承性錄取」,其中40%的新生家庭年收入超過50萬美元。普林斯頓大學15%的學生來自「傳承性錄取」,耶魯是13%。
「捐資助學」,家長通過一筆不大不小的捐助,成為該校的資助委員會成員。如此,孩子的申請材料會納入學校招生部門的優先考慮範圍。與前兩種百發百中的方式不一樣,能不能進學校還要看孩子自身能力,如果與錄取標準差異太大也不能成功。
「特長培養」,是指家長把錢全部用來培養孩子的能力。比如買下在大公司、著名社會組織或政府機構的實習機會;培養小眾、高雅的音樂、美術或體育特長。例如,體育特長就包括各種普通家庭無法涉足的冷門項目——馬術、射箭、擊劍、水球、帆船、健美操、高山滑雪和冰壺等。這種手段雖然的確動用了一些人際關係,也花了金錢,但是本質上還是正常申請,能不能被錄取還是靠申請人自身的能力。
由此可見,「捐資助學」和「特長培養」主要是中級官員、醫生、律師、教授、高級技師、中小企業主等美國精英中產階級家庭子女的入學手段。美國頂尖私立大學的學生,絕大多數來自這類家庭。依靠著優秀的資源和努力奮鬥,這些學生自出生起就為考大學做準備。
私立高校依賴捐款
在美國,這些「走後門」的方式是公開合法的,原因是美國高校需要捐款。美國學校,特別是排名靠前的學校,無論是私立還是公立,幾乎都是非營利性的。非營利性的定義是,營利不作為股東分紅,也就是說,學校的所有收入只能作為學校支出,例如教師工資、校舍建設、科研器材採購等。即使是美國公立大學,政府投入只有30%左右,除了學雜費、科研費之外,至少有30%的經費需要依靠捐款。那麼,對於完全沒有政府投入的私立高校來說,如果沒有捐款,學生的學費將會十分昂貴。所以,美國高校需要捐款。
在美國的大學,捐贈是主要的經費來源之一。在耶魯、哈佛、斯坦福等大學中,這部分來源超過了學費的總額。名校的校友捐贈率一般為30%—40%,哈佛大學的捐贈率為48%,普林斯頓大學捐贈率更是高達68%。其中,不乏奪人眼球的巨額捐款。2015年,約翰·保爾森向哈佛大學捐款4億美元,打破了校史紀錄。
不管是私立大學還是公立大學,校友捐款決定了各大學對學術研究、教學內容和形式的投入水平,也是學術自由的財務保障。雖然學校不以營利為目的,但如果想提升學校規模、學校聲譽和教學質量等就需要大量的投資。
對於校友來說,他們很珍視手中持有的畢業證、學位證的價值。對學校而言,校友捐贈不僅能給大學發展和規劃帶來新的生機,而且是大學排行的重要指標之一。同時,排行又會引導新的資金流向。所以,獲得更多的捐贈是名利雙收的事情。
來自企業界、基金會、校友、社會團體、慈善機構的捐贈歷來是美國高校辦學經費的重要來源。美國高校對教育捐贈的宣傳、籌集、管理和投資等方面已步入專業化、市場化的運作,並形成了日益完善的制度,先進的專業化管理及完善的募捐機制使美國高校在競爭激烈的募捐活動中獲得充足的資金支持和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
以上這些資金來源都是教育投資的重要環節。擁有這些多樣的捐獻來源,美國頂尖高校有更多的財力來支持優質師資、校園硬體建設和校友網路的維繫,而這些因素都是名校必不可少的特質。
百年聲望面臨危機
絕對的教育公平並不存在,邊界一旦被打破,美國高校幾百年維護的聲望必將面臨巨大危機。
目前,此案涉及的高校包括耶魯大學、得克薩斯大學、斯坦福大學、喬治敦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南加州大學、維克福里斯特大學等。一些學生和家長已經對涉案高校提起集體訴訟,要求高校賠償精神損失費以及返還大學入學考試報名費。
在一樁集體訴訟中,斯坦福大學在校生埃麗卡·奧爾森和卡莉·伍茲狀告辛格和8所高校,包括母校斯坦福大學。兩人曾申請耶魯大學和南加州大學,未被錄取;後來進入斯坦福大學。奧爾森和伍茲認為,耶魯大學和南加州大學捲入舞弊,使得原本符合入學資格的學生被名人子女「擠佔掉」名額。
長期以來,斯坦福大學的文憑被視為含金量極高,因為這是美國最難考取的名校之一。以2018年為例,在美國申請該校的全部學生中,最終只有4.3%的學生被錄取。但是,在此次名校受賄案中,斯坦福大學參與舞弊,導致學校名譽掃地,這使得學生今後拿到的斯坦福大學畢業證書「含金量」降低,對他們不啻重大打擊。
破壞教育公平,剝奪真正優秀的孩子進入精英學校的機會。「每一名舞弊入學的孩子身後,都有一名誠實、真正出眾的孩子被拒之門外」,馬薩諸塞州聯邦檢察官安德魯·萊林說,教育是普通人改變命運的關鍵機會,如果不對這種狀況加以遏制,社會最終就會變成一個贏者通吃的殘酷世界。不知有多少挑燈夜讀的普通學子就因為沒有這麼權貴的父母被硬生生擠了出去,他們的人生也因為那些素未謀面的人而被徹底改變。在案件的新聞發布會上,美國聯邦檢察官安德魯·萊林表示:「這起案件涉嫌通過穩定運用財富、欺詐,來加重精英學校入學的腐敗現象。」
美國高校招生「嫌貧愛富」,貌似合法但不合理,這不但讓優勢資源過於集中,從根源上加劇社會的兩極分化,而且長期看來對美國經濟增長、社會發展也極為不利。同時,美國高校招生的舞弊事件提示我們,在誠信缺失的情況下,更需要在制度上保障「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公平公正性,以防止被利用。
本文作者:張楠 董曉波 單位:南京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
文章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報2019年4月19日第6版 版名:環球周刊·留學
本期編輯:彭詩韻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