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宴:《真田丸》背後的歷史大勢
文/北風吹雪
德川將軍與二條城
1
開創江戶時代的德川家康缺乏織田信長那樣的遠見和洞察力,他能夠建立江戶幕府純粹是由於繼承了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消滅大部分競爭對手後留下了巨大權力真空,唯一與他年齡相仿的競爭者伊達政宗又偏居一隅的緣故。
在政策上德川家康也沒有太多自己的創見,更多是對織豐兩人的蕭規曹隨。家康保留了京都的城市自治和所司代機構,但是把下面的町組自治機構劃分的更加支離破碎了。家康也繼承了秀吉修繕京都佛教寺院的政策,同時對寺院課以重稅,結果使江戶時代佛教的寺院和影響力都大大減小了。通過這種寸進式的改革,家康一步步樹立起了幕府的權威。
雖然德川家康本人一生獨立指揮的戰鬥敗多勝少,但到了欺負豐臣家族孤兒寡母的時候,這位昔日的常敗將軍就開始大展身手了。
在家康利用京都東郊的方廣寺鐘銘事件挑起了針對豐臣家族的戰爭後,京都也不可避免的捲入其中。
德川家康找茬豐臣家的方廣寺鐘銘事件
認為把豐臣放在了德川前面,並且把家康兩個字斷開
起初家康想得到天皇支持討伐豐臣氏的詔諭,但無論是在位的後水尾天皇還是退位的後陽成天皇都精明得很,表示不介入大名私鬥。氣急敗壞的家康一度考慮揮兵上京,以武力威脅天皇頒布詔諭。但此舉遭到了其側近謀士、神秘的黑衣僧天海的勸阻:此舉影響太壞,沒天皇詔諭憑咱壓倒性的兵力也能打贏這仗。
在德川家康的命令下,不僅各地大名被動員起來投入了這場圍攻豐臣家族所在大阪城的戰爭,京都所司代板倉勝重也下達了禁止向大阪出口米鹽等產品的命令。然而到了戰場上,幕府聯軍的表現卻差強人意,鬧出各種烏龍。經過兩個多月的圍攻,一直到冬天,面臨糧草匱乏危機的德川聯軍仍沒有攻下大阪城。
大阪之陣
真田幸村大放異彩
不過這一次,江戶方面對天皇的工作總算成功了,後水尾天皇下達了要求雙方停戰的諭旨。憑藉這個休戰期間的準備和施壓,德川家康終於成功地贏得了他人生中的最後一戰。
取得勝利、同時年事已高的德川家康將這一年改元為元和,表示天下平定,史稱元和偃武。此後,幕府又先後頒布一國一城法和武家眾法度。次年,勞碌一生的德川家康去世,西國大名毛利輝元來到京都二條城參見新將軍德川秀忠,顯示了幕府的權威。
祭祀德川家康的日光東照宮
1620年,德川秀忠把女兒、13歲的德川和子嫁給當時24歲的後水尾天皇。並在3年後生下女兒宮子內親王。雖然皇室內部對於與德川家族的聯姻還有很多反對的聲音,但和之前不同的是,現在沒人願意或有能力把這種反對付諸實踐了。
1626年夏,已退位的德川秀忠和他的兒子、三代將軍德川家光頂著酷暑來到京都,在二條城覲見後水尾天皇並獻上風豐厚的禮品,僅白銀就有11萬6千兩之多。德川父子在二條城為天皇舉辦了華麗的宴會和和歌會,宴會所用餐具皆為金質,向天下宣示著太平盛世的繁華。
幕府將軍監視天皇的二條城
江戶時代與朱子學
2
偃武修文的另一個表現是推崇文教。江戶時代是日本儒學和平民教育發展空前的時代。雖然儒學早已隨著日唐交往在日本落地生根,室町時代就形成了以京都為中心的數個學派,但在江戶以前,佛教一直在日本居於主導地位,直到德川家康的時代才實現儒佛分離。
出生在京都四條的儒學者林羅山成為德川家康的家庭教師,對江戶幕府的文化政策產生了重大影響。作為篤信朱子學的儒學學者,林羅山強調天理和秩序,把日本社會的士農工商四階層看作符合天理不可更改的安排。
還有兩樁佚事可以體現文化上極端保守的林羅山的特點:一是他曾與葡萄牙傳教士法比安就地球方圓辯論,最終說服對方相信地球的方的並拋棄了基督教信仰;二是在討滅豐臣一族的大坂之戰中,他上書德川家康強調方廣寺鐘銘何等大逆不道。
林羅山的學說在當時並非沒有反對的聲音,包括他的得意門生山鹿素行、從明朝帶著亡天下的仇恨遠渡而來的朱舜水、京都稻荷出生的陽明學派學者熊澤藩山,都提出了不同意見。然而上面這些人要麼受到了幕府的處罰,要麼只能在小範圍內表達自己的意見。
林羅山的子孫後代擔任著江戶時代大學頭的職務,林家的儒學私塾成為江戶時代最高級人才培養機構。而繼林羅山之後最有影響的儒學者、同樣出身京都的山崎暗齋則更加保守,批評了孟子所提倡的湯武革命理論,認為所有的易姓革命都是大逆不道。在江戶時代建立起來的眾多藩校和不計其數的寺子屋中,朱子學的思想被廣泛傳播,整個社會的風氣也越發保守。
傳播儒學的寺子屋
江戶時代保守的最主要標誌還是鎖國令的頒布。日本的全部對外貿易被局限在長崎、對馬、薩摩、蝦夷四個港口,且要經過幕府的嚴格批准。而由京都傳奇商人茶屋四郎次郎建議實施的系割符制度同樣提高了絲織品貿易的門檻,讓得不到特許權的商人苦不堪言。許多原本依賴進口的產品只能通過日本本國更高成本的生產來代替,如果說從中國進口的紡織品和皮革還比較好代替的話,那麼從歐洲進口的藥材和機械則是難以取代的。
從幕府的角度說,鎖國政策確實達到了他們所希望的阻止金銀外流的效果,但卻是以破壞更大範圍的經濟為代價的。從家康的時代開始,尊崇儒學的幕府就開始提倡大名節儉,反對奢侈消費。現在江戶幕府求仁得仁,屬下大名不僅消費不起奢侈品,漸漸地連幕府規定的參勤交代的費用都承擔不起了。而在幕府的譜代大名中,由於嚴格執行這些政策,財政問題更是如臨深淵,不得不依賴京都的町商人來貸款救濟了。
非常諷刺的是,在長達兩百多年的江戶時代,除了江戶和大阪外,許多地方經濟都處於停滯甚至倒退狀態。京都作為江戶時代的第三大城市,人口一直穩定在30多萬的規模。為了解決財政困境,幕府在京都實行了町奉行制度,取消了此前長久以來的城市自治。在今天京都的二條附近,依舊保存著江戶時代的町奉行所舊址石碑。(諷刺的是筆者第一次去那裡卻是因為繳納罰款以取回因在路邊停放而被京都城管撤除的自行車)
在平靜和停滯的江戶時代,京都的藝術風格也由室町時代的狂放變得收斂。宮廷的立花藝術開始在町人中普及。各種記錄立花方法的印刷書籍在京都流行。同樣進入尋常百姓家的還有茶道,以及隨著茶道而流行開來的陶器燒制藝術。出生在京都西郊野野村的普同陶工野野村仁清——因為曾在仁和寺門前販賣陶器又被稱為清右衛門,就因為其燒制的陶器名揚天下,被稱為「丹波燒」。除了茶具,人偶也成為陶藝匠人們鍾愛的製作對象,京都的伏見人偶作為日本孩子們最喜歡的玩具銷往各地。
在江戶幕府的第八代將軍德川吉宗的時代,日本仍能維持表面上的祥和,但到了他的孫子、10代將軍德川家治的時代,就開始危機四伏了。儘管德川家治本人少年聰慧而且極其勤政,但仍無法阻止江戶幕府滑入深淵。
暴坊將軍德川吉宗
1782年,原本是日本糧食主產區的東北地區發生大規模饑荒,史稱天明大饑饉,數十萬人餓死。1785年,經濟同樣低迷的京都發生了町人聯合向幕府直訴京都奉行小掘正方的事件。雖然這次上訪事件的領導者、刀具師文珠久助等人被幕府以越訴罪名逮捕並最終死在獄中,但幕府迫於市民壓力最終也不得不撤銷了小掘正方的職務。今天的伏見御香宮神社門前仍保存有一百年後勝海舟為之樹立的伏見義民之碑,紀念這一事件。
1786年,德川家治在舉國的飢餓和詛咒聲中離世,令人遺憾的是,他也是江戶幕府最後一位健全的將軍。他的兒子、11代將軍德川家齊從小行為乖戾,喜歡虐待動物,身體又十分孱弱。1788年是農曆戊申年,也是陰陽道認為非常不吉利的一年。這一年3月,京都發生了史上最嚴重的一次火災,包括御所、二條城在內全城3萬多房屋被燒毀,1800多人死亡。籠罩在烈焰中的京都彷彿預示著末日的到來。
熊孩子德川家齊最終出人意料地做了50多年太平將軍,直到他臨近去世的時候,危機才又一次到來:1833年,波及全日本的天保大饑饉開始了。在接下來幾年,日本全國有125萬人餓死,在大城市江戶,甚至在日本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人相食」的慘劇。京都同樣遍地乞丐,米一升可以賣到300文。
1837年,在天保饑荒結束中繼位的12代將軍德川家慶被稱為「庸人將軍」,在他去世的1853年,同樣發生了一件震動日本的大事:美國的佩裏海軍上將率領4艘軍艦來到了神奈川橫須賀港。兩百多年來束縛日本的沉悶、停滯的江戶時代,終於等到了屬於它的喪鐘。而日本歷史上最激蕩人心的時代,終於拉開了帷幕!
TAG:文史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