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巴黎聖母院背後——為什麼中世紀的天主教極端封閉保守?

巴黎聖母院背後——為什麼中世紀的天主教極端封閉保守?

如今的天主教是一個比較寬仁平和的教派。但,你是否知道,中世紀時期,天主教的封閉保守程度遠超你的想像。在一千多年的時間裡,天主教從多方面控制著歐洲人的生活,不僅在思想上以天主教為標準,連他們的具體行為,都必須在天主教規定的框架範圍內,一但超越這個範圍,極有可能被視為異端而受到懲罰。

天主教為了更好的控制歐洲人的精神世界,在牧區內設立宗教裁判所,對所有質疑教義、不服教會管理的異端分子給予嚴厲的懲戒或刑罰,甚至剝奪生命。天主教不僅對內保守封建,對外文化交流方面也是如此,天主教徒與異教徒之間的正常交流也是受到極端限制。在整個中世紀,天主教為教徒與異教徒之間劃定了一個嚴格的標準。

為什麼中世紀時期的天主教會如此的保守封閉?

雲石君認為,天主教封閉保守其原因是滿足當時歐洲人的某種需要,如此,才能長久維持。

那封閉保守的天主教滿足了當時歐洲的什麼需要呢?是同一性。

雲石君曾在之前的文章中講到,歐洲地緣結構是四分五裂的,沒有一個板塊的實力強大到能壓制四周。而地緣板塊的實力又反映出政治勢力的實力——那時歐洲的政治勢力不具備統一全歐的能力。即使偶爾出現一個強勢的政治勢力統一全歐文明圈,但也會因為地緣結構上天然存在的缺陷,而走向滅亡。統一隻是天邊流星,並不長久,不能改變當時歐洲政治分裂的格局。

但是歐洲的政治需要整合:一方面,歐洲各國領土有限,國內沒有一個完整的經濟循環,因此國與國之間有經濟交流的需求;另一方面要面臨多方勢力(東羅馬帝國、伊斯蘭世界以及東歐方向游牧文明)的威脅。在這樣的背景下,天主教在歐洲文明圈內就要起到內部紐帶作用。

不過,天主教只是一個宗教,在世俗的世界沒有權力。僅靠精神領域發揮紐帶作用,而沒有政治強權作為支撐,我們可以想像這個紐帶的力量是有多麼薄弱。

那麼,天主教如何才能發揮自身的紐帶作用呢?只能是儘可能的封閉保守,杜絕新思維的出現:

首先,歐洲四分五裂的地緣結構代表著各板塊之間存在著較大的文化差異。天主教經過多年時間形成了一套在人文和政治上適應各板塊的宗教理論體系——原教旨主義。

如果輕易對這套體系進行修改,各板塊會產生不同的反應,甚至有可能會對這套原教旨主義產生抗拒;即使不抗拒,新思維在各板塊中落地實施的時候,也會因各地情況不同,而產生本土化變異,若出現這樣的情況,天主教無力改變,畢竟天主教廷在世俗世界沒有多少權力,沒有能力強迫各地統一步調。

一但思想上出現分歧,對羅馬教廷而言,這是對自身權威的一種威脅和挑戰;對歐洲意識形態而言,其同一性遭到破壞,影響整合力度。

從這些原因出發,天主教會沒有推行思想變革的慾望。而某單一地區的實驗性改革,也會因天主教害怕出現喧賓奪主的現象而被強烈抵制。

當然,這種保守封閉的做法,在中世紀後期嚴重阻礙了歐洲文明進步。那時的技術水平和生產力水平已達質變的邊緣,只需解放思想,從精神領域進行推動,就能完成最終的質變。

不過,在中世紀前期,歐洲文明圈的實力還沒有到達到量變的積累。這樣的情況下,對內,歐洲文明為了維護自身的生存以及發展,其內部需要減少內耗——各國的政治衝突;對外,歐洲需要齊心協力,共同應對伊斯蘭等多方文明勢力的侵襲。

歐洲怎樣做才能減少文明圈的內部衝突和矛盾?如何才能增加凝聚力?

歐洲的地緣板塊結構決定了歐洲文明圈在政治上是無法達成整合的。那麼只能將思想認知的同一性發揮到極限,從思想層面進行整合。這就是天主教在中世紀時期採取極端保守封閉的原因。

或許有人會問,伊斯蘭世界的地緣結構在破碎程度上遠超歐洲,可伊斯蘭世界除了早期出現的阿拉伯帝國完成過統一,在之後的一千多年時間裡,群雄並立,沒有一個勢力完成江山的統一。這樣的情況下,伊斯蘭文明也沒有如歐洲那樣把宗教思想體系的同一性放在那樣至高無上的地位,沒有用這樣的方式來減緩內部的衝突矛盾。為什麼伊斯蘭和歐洲如此不同?

其原因是,歐洲又窮又小,伊斯蘭富有領土遼闊。在中世紀,歐洲在人類三大主流文明體系中是實力最弱小最窮的。天主教各國地盤不僅不大,而且開發程度也不高,實力不夠,如何能承受得了長時間的內部折騰,因此歐洲各國都是打一段時間就要休息一段時間,不然國家打垮了如何吃飯?同樣因為歐洲各國地盤小,實力不強,所以各國必須團結,才有足夠的力量抵禦外敵的入侵。

而伊斯蘭就不同。中世紀時期,伊斯蘭世界不僅富裕,而且領土遼闊。即使分裂,也有實力出現幾個強大的政治勢力。這就代表著伊斯蘭的家底根本不怕內戰,也能夠在內部分裂的情況下,對歐洲進行壓迫。

由此對比可以看出,文明的強弱決定了在思想上的態度。中世紀時期,實力強盛的伊斯蘭在文明上展現出來的是開放接受、包容不同。與之相反的是,天主教因為實力上的不足,為了維護自己,只能採取極端封閉的態度。

不過,在近代以後,伊斯蘭和天主教的狀態發生了轉變。伊斯蘭因為自身實力的衰退,而逐漸走上了中世紀時期天主教的老路子——封閉保守。與之對應的天主教,反而逐漸走向開放包容的道路。

不過,天主教付出了極大的代價,才打破封閉保守,選擇開放和包容。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新教的創立。天主教宗教改革,新教得以萌芽,繼而迅速發展,搶奪了天主教大量的勢力範圍。也是因為新教的強勢崛起讓天主教看到了危機,天主教若還不改變自身,那麼迎接他的就是覆滅。

新教是如何崛起?又是因為什麼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成長為基督教的主流教派之一?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雲石君將在下一節繼續為您分析。

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系列106章——基督教之第三節。喜歡本文的朋友,可關注本微信公眾號,收看全部雲石海外風雲系列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石 的精彩文章:

美國在伊拉克強推民主 本想樹立典範 最後卻引發混戰
俄羅斯崛起的最大受害者—昔日超級大國,現被俄打壓成三流國家

TAG:雲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