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如何理解美國涉台表態「前緊後松」

如何理解美國涉台表態「前緊後松」

蔡英文(資料圖)

最近,美國在台協會(AIT)在島內頻繁「放話」,究其原因:一是美國用「台灣牌」挑事,多方謀利;二是2020大選臨近,島內政局多變,民進黨選情走低,國民黨選情走高,是基本態勢;三是台灣縣市長中期選舉結果顯示,民眾對大陸的好感度,實際上遠比台灣當局的宣傳好許多。四是民進黨內爆發「英德大戰」,郭台銘宣布參選2020等現象,使美國擔心局勢失控。大陸則更加強調,兩岸問題的解決不在於美國的干預,而在於大陸的決心。

AIT發出一系列動作,不僅僅是「挺台獨」、或顯示美國將加強對「台灣安全」的介入,而是具有多重複雜的政策含義。軍事上,AIT的目的之一是兜售美國對地區安全形勢的看法,試圖通過強化美國對地區衝突的介入,來形成美國需要的多邊安全框架。政治上是為了達到「巧取豪奪」的目的,表現方式上具有「前緊後松」的特徵。

其一,對美台軍事關係升級到何種程度發出含混信號。AIT一方面借「新館搬遷與入駐的美軍陸戰隊人員是否穿軍裝」等局部問題,發出美台軍事關係「可能升級的含混信號」並進行「高頻放大」。另一方面,AIT又「首度證實」自2005年以來,「美國就已經派遣現役軍人進駐台灣」。AIT表示「提升」美台軍事關係的同時,又「有意曝光」,暗示美國對「台灣安全的承諾」依然含混不清,即美國對台灣的「安全」承諾,依然像從前一樣是「是不明不白的」,是否需要「公布」美國對台灣「安全的承諾」,仍然由美國判斷。而當年美國曾宣布陳水扁是「麻煩製造者」,將民進黨「決戰境外」的戰略,定性為「對海峽穩定局勢的破壞」。至於民進黨大肆宣傳的「美國將成為台灣軍事安全的堅強後盾」,是利用美國的政策含混,「拿著雞毛當令箭」,企圖對兩岸和平進行訛詐。

其二,行政上釋放「挺台信號」的同時,又對信號的解讀進行「管控」。2018年3月16日簽署的「與台灣交往法案」,從行政制度上明確了美國現任高官可以訪台。但在重要的節點上,即行政方面美台關係「究竟可以提升到何種程度」的問題,美國始終進行「管控」,維持在不跨越「非官方」關係的層次。

這次美國前眾院議長領隊組團訪台參加「與台灣關係法」40年活動以及AIT新館啟用,體現了行政部門對政策節點的把握。在形式上訪團規格似乎很高,但沒有突破「非官方」層次。前議長致辭時強調,這次訪台是基於「與台灣交往法案」的授權,是以前議長身份對國會前階段的工作進行「肯定」,釋放國會將「支持台灣拓展在全球社會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的信息。

但前議長致辭中仍小心翼翼,分別使用「台灣民主的成功故事」、「可靠的夥伴」、「良善的力量」等,來表述美國與台灣的關係。實際上是在「管控」台灣對美國立場的解讀。「與台灣交往法案」與「與台灣關係法」在立法意義上是一致的,即這個法仍然是一個美國國內法,不可能凌駕於國際法之上,也不具備國家間關係的含義。如果美國政府用國內法方式來約束世界其他地區,這種做法在國際意義上,也是沒有合法性的。民進黨說前議長訪台表明美台關係已經提升到「盟邦關係」層次,是自欺欺人。

其三 ,「打台灣牌」可「撈分」也可「失分」。美國打「台灣牌」絕不是「偏愛和支持『台獨』」,而是利用民進黨搞「台獨」分裂主義,挑起海峽局勢緊張的「能力」,為美國的亞太戰略增加籌碼。但美國「打台灣牌」可「撈分」也可「失分」的兩重性在不斷加大。

主要原因有二:首先,中美關係的性質越來越清晰,即衝突不可避免,又存在相互需求。在這樣的大勢下,中國政府強烈警告美國,不得與台灣發生軍事關係的表態,是有分量的。此外,美國在「打台灣牌」時已經出現「收益」下降的現象。例如,對美國的慫恿、民進黨的挑釁、對大陸軍機「越過海峽中線」的反制,周邊國家均不表態,對地區局部緊張形勢,採取「司空見慣」的態度。

其次,民進黨發揮「危險因素」的能力受到限制。大陸遏制「台獨」從來不是空話。而台灣縣市長選舉的結果也說明,台灣民眾改變了對所謂「大陸威脅論」的看法。韓國瑜、郭台銘現象則進一步說明,搞「台獨」必然危及兩岸人民福祉的理性認識在島內基本形成。

近日,特朗普總統在中美建交40周年紀念之際,釋放了致電卡特總統這一信號。當年中美關係正常化得以實現,正是因為卡特政府看到了中國在亞太地區和平中的作用。AIT「放話」「前緊後松」的現象,掩蓋不了美國在亞太安全格局中再不能為所欲為的事實。中國維護地區和平穩定的作用已逐漸被周邊國家認識和接受。

(文/周忠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外網 的精彩文章:

重建巴黎聖母院已籌集超60億元 法國:錢不成問題
講好「一帶一路」故事,塑造「全球中國」形象

TAG:海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