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著名作曲家敖昌群27歲考入川音作曲班 如饑似渴汲取音樂知識

著名作曲家敖昌群27歲考入川音作曲班 如饑似渴汲取音樂知識

封面新聞記者 荀超 攝像 吳楓

說到音樂界各個領域的專業成就,1977級、1978級音樂學子在創作、表演、教育、科研等方面貢獻著重要力量。他們的學術地位及社會影響廣泛而特殊,是時代的佼佼者。四川音樂學院作曲系77級的敖昌群教授,就是其中之一。他創作的男高音獨唱《我愛你,中華》,已成為與女高音獨唱《我愛你,中國》同等齊名的經典。

敖昌群在鍾書閣講座照片(2017)

1977年恢復高考的消息傳來時,敖昌群正在甘孜州歌舞團工作。 「我應該是第一批知道高考消息的,但沒想到這個高考跟我還是有關係的。」 直到有一天,他接到了遠在成都的妻子張莉娟的電話。「她問我,你就沒想過要參加高考嗎?」妻子的提醒讓敖昌群大夢初醒,他立馬研究恢復高考的有關規定和政策,「沒有年齡限制,沒有婚否限制,只要考上了就可以被錄取。」

原來,自己真的可以參加高考!

於是,敖昌群在完成團裡布置的所有工作之後,開啟了「臨陣磨刀」的複習學習模式。「高考準備的時間很緊,可以說是熬更守夜。先在四川音樂學院考專業,又回到康定參加文化課考試,高考成績下來,還不錯,被作曲系錄取了。」回憶這段經歷,敖昌群言語簡潔,唯有偶爾停頓時,才能感覺到他對那段時光的刻骨銘心。「從中學畢業分配到甘孜州是一個轉折,8年之後通過高考考回川音,又是人生中的另一次轉折。」

敖昌群在四川省文聯百家「推優工程發布會」簽名牆前(2017年,成都)

其實,那時候敖昌群手風琴演奏和鋼琴演奏都很不錯,但他最終卻因「創作可以把你的情感通過你的作品更好的表達出來」而選擇作曲系。「我們班有十位同學,從上萬的學生當中挑選出來的,後來產生了兩位院長,若干名系主任,還有不少音樂理論家、作曲家。人不多,但發展得都不錯。」

回憶起大學的生活,敖昌群用「如饑似渴的學習」來形容。「畢業前,我們班同學集體向學校打報告,要求延長學制。沒學夠啊!不管是從創作理論角度還是創作技術角度,都覺得沒有學夠。尤其是工作之後才發現自己掌握的東西離工作崗位的要求很遠。哪怕在學習之後,高度也沒達到,就向學校提出再學幾年。但這個要求顯然沒有實現,1982年畢業,留在學校了。」

敖昌群明白,「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但大學階段的系統、規範的學習,是人一生中最寶貴的學習階段。優秀的老師集中在一起,通過嚴謹、嚴格的教學,讓青年學子規範而系統的汲取知識,紮實的掌握專業理論和技術知識,這跟你走出校門之後再學習是大不一樣的。」 「『大學』不在大的建築,而在於『大師』,學校里有那麼一批優秀的老師,必然會培養出優秀的學生。」

敖昌群回憶,自己的主科老師黃萬品教授,對作曲寫作的要求非常嚴格,「一個主題往往要改8-10周。第一周,三小節拿去,老師提出修改要求;第二周拿去,老師繼續提出修改要求,可能經過8周、甚至10周,一個主題或樂段才符合老師的要求。這樣的教學,讓我們對創作的嚴謹性、創作的高標準,都有了新的認識。」

敖昌群感謝改革開放,他說自己是這代人中的幸運者,「高考恢復,我們中學的同班同學很多人沒有這個機會參加。而我當時也已經參加了工作,結了婚,幸好當年的高考報名條件中對婚否、在職等沒有限制,我才有機會報考音樂學院。1978年作曲系停止招收新生一年,1979年作曲系恢復招生,作曲專業招生條件就調整為必須未婚。如果張莉娟沒給我打電話,我可能就會錯失這個機會。這真是千載難逢的機會,轉瞬即逝,抓住了就改變了命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封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快看!廣元天空現美麗「日暈」
蘇軾後人蘇喜亮:東坡沒做成「漢嘉守」,我做大佛守護人替他了願

TAG:封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