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全國首份職場人閱讀報告:讀書的好,永遠都是工作後才知道

全國首份職場人閱讀報告:讀書的好,永遠都是工作後才知道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是希望之春,也是失望之冬。——狄更斯

1.

不安的背後,一定都藏著機會

狄更斯在100年前留下了開篇這句話。

「快速崛起的拼多多」、「被迫撤場的亞馬遜」、「突然降薪的京東」,聲討996工作制度和被迫簽過離職協議的員工會明白,那些晉級為中層管理者的90後們也明白。

現實就是如此,一方面,不斷有公司被迫緊急調整業務框架,不斷有公司加入裁員大軍;另一方面,也有不少公司快速崛起,不少新興高薪崗位急需招人。

如果今天就是公司的裁員前夜,你覺得自己具有核心競爭力嗎?

如果明天公司要提拔管理團隊,你覺得自己的技能儲備夠用嗎?

換一個角度來看,職場「大換血」並不一定是壞事——它為所有成年人做了一次生存梳理,為有著更高價值和能力的人提供了絕佳機遇

2.

「拼搏文化」與持久競爭力

市場競爭、外部環境千變萬化,各公司比任何時候都要強調績效,不管是996工作制,還是緊縮的預算、增加的KPI,工作的強度和難度都在成倍增加,成為每個職場人的壓力之源。

在996事件之前,就有不少職場人時常到各大平台的匿名區控訴,因為工作過度而失去了自我。有人就調侃說,為什麼要在匿名區投訴,而不到HR那裡投訴?因為這個世界上努力的人太多了,你假裝要扔掉的這份offer背後,可能有無數雙眼睛在時刻盯著。

無論「拼搏文化」的存在到底是好是壞,不管你是否把公司的發展成果當做自己的第一使命,也不管是否996,你需要重視的是自己是否有進步和提升。世界一流企業的戰爭,是人力資源中高端人才的戰爭。

在市場環境和技術科技發達互通的今天,想要享受更大的市場紅利,需要你成為不可被輕易替代的人。拼搏的最大意義是為自己持久競爭力,當你從被迫接受變成可自由選擇,你就可以不畏懼環境變革,順勢而為實現個人目標和願望。

3.

成年人的安全感,來自終身學習

被淘汰的是一批人,跳槽的是另一批人。

俗話說「邊捱邊怨,最不值得」,與其一邊抱怨現狀一邊拖著工作,不如努力提升自己的性價比和學習力,讓自己變得不可取代。對於職場人的學習成長來說,閱讀,毫無疑問是最容易獲得的「加速燃料」。

但你知道同行業的閱讀現狀嗎?

你知道管理者都在關注哪些知識領域嗎?

什麼樣的閱讀量才能跟上職場人的基本成長步伐?

在第24個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國內領先閱讀品牌廬文化聯合知名中高端人才招聘品牌獵聘、工作必備效率應用印象筆記、合作夥伴優客工場,以及秦朔朋友圈書單大象公會做書出版人雜誌鳳凰網財經百道網等媒體,共同發起了「2019年職場人閱讀現狀大調查」,現在就將這份由數千份問卷分析得出的《2019年職場人閱讀報告》交付給你。

這不僅僅是一份閱讀報告,更是一份成年人的自我迭代路線圖。

希望它能讓你看到職場人的閱讀現狀和精神需求,也能讓你找到屬於你的終身學習路徑。

勤奮的職場人閱讀量高於國民平均水平

「在朋友圈又佛又喪,在收藏夾天天向上」,這句話幾乎就是當下職場人的真實狀態寫照。儘管也會吐槽、會感慨,但他們更懂得唯有不斷精進自身能力,掌握核心競爭力,才能對變化無所畏懼。

就拿常被輿論提及的職場中年來說,在這次調查中,45歲以上堅持閱讀的職場人就佔了調查對象的12%。這些努力的職場中年人,也許消失在了朋友圈,卻從未停止成長的腳步。

無論資歷深淺,職場人都不願「放過」閱讀這條進階路徑。你還記得自己去年讀了多少本書嗎?

全民閱讀報告的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紙書閱讀量為4.67本,人均電子書閱讀量僅為3.32本,而這次職場人閱讀調查顯示,職場人年均閱讀量超過20.38本。

如果你想讓自己有所提升,不妨先從提升閱讀量開始吧。

職場人購書首選「三網」,二手平台受年輕人青睞

噹噹網、京東圖書、亞馬遜圖書,三大網路書店成為職場人的購書渠道首選。值得關注的是,也許是紙質書的儀式感,或者是喜歡書店絕佳的學習氛圍,實體書店的受歡迎程度依舊很高,緊跟三大網路書店。

在調查中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以多抓魚為代表的二手書平台最受20歲至25歲的年輕職場人青睞,這讓我們了解到,或許新生代職場人也不全是炫耀性的消費,或許他們更注重性價比以及實用性。

每天至少半小時,才能跟上職場人的成長步伐

丹尼爾·科伊爾曾經提出了「一萬小時天才理論」,他指出:

精深練習×一萬小時=世界級技能

儘管至今人們還在爭論該理論是否成立,但不難看出的是,誰也不能隨隨便便成功,想要做成一件事首先要付出的就是時間和精力。

如果讓你每天早下班1個小時,你願意全部用在閱讀上嗎?

職場人閱讀調查顯示,71%的職場人,每天花費至少30分鐘來閱讀;37%的職場人,每天的閱讀時長超過60分鐘。如果想要超過身邊人的學習成長步伐,每天至少花多長時間來閱讀,相信你已經能夠計算出來了。

時間不是最大難題,靜下心來閱讀才是奢求

在我們的慣常認知中,職場人事務繁多,沒時間讀書肯定是最大難題,在眾多職場人票選過後,我們發現反而52%的人的閱讀難題是「干擾太多,沒法靜下來讀書」,只有36%的人,選擇了「加班太多,沒時間讀書」。

有趣的是,在遭遇到 「干擾太多,沒法靜下來讀書」閱讀難題的職場人中,有超過50%的人,是選擇了智能手機或iPad進行閱讀。感覺閱讀效率低的時候,埋怨沒時間的時候,不妨先向五花八門的手機APP問責吧。

紙質書仍然是職場人的首選閱讀方式

儘管移動互聯網技術不斷發展,可供人們閱讀的選擇日益多元,還有碎片化閱讀的風潮正流行,86%的職場人在閱讀方式上還是首選紙質書。

睡前閱讀、周末假期閱讀成了當下職場人最為傾向的閱讀場景。與其他收入人群截然不同的是,月收入8000~17000元的職場人,他們最常在運動健身時、通勤路上以及辦公區域看書或聽書。碎片化閱讀在他們身上體現得最為充分。

非虛構題材受追捧,職場閱讀注重實際

在閱讀題材投票中,商業管理以絕對優勢超過人文社科、金融經濟、文學、經典名著,成為職場人的最愛。

在月收入5000元以下的人群中,有48%的人選擇商業管理,而月收入超過40000元的人群中,有超過83%的人選擇了商業管理。

到底是收入水平影響了閱讀選擇,還是閱讀選擇影響了收入水平?

在談到閱讀目的時,只有11%的職場人選了用於「消磨閑暇時間」,而近90%的職場人選擇了「職業發展、技能提升」或「提升自身涵養」「解決生活工作難題」等更具實際意義的閱讀目的。

好內容是職場人選書時的優先考慮

網站平台廣告、暢銷圖書榜單、甚至朋友的推薦以及豆瓣評分,並不能完全成為職場人下單買書的理由。

在職場人的眼中,一本書的內容/題材最為重要。只有33%的人在意別人的推薦,20%的人在意豆瓣評分。

職場人閱讀態度:獨立思考 擁抱多元

儘管在這個時代有多種知識獲取方式,但仍有62%的職場人選擇了堅持親自閱讀。在他們看來,只有親自閱讀、親自思考,才能帶來本質上的提升。

與此同時,他們在接受知識產品這件事上,也是開放的:有1/3的人表示自己有知識付費的習慣,有超過55%的人偶爾會產生知識付費行為。親自閱讀,獨立思考;開放心態,多元閱讀,也許就是當下職場人的閱讀態度。

135編輯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周刊 的精彩文章:

汽車公司對女性到底有什麼誤解?
中國年輕人,如何將耳機「穿」成時尚?

TAG:第一財經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