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明年將實施嫦娥6號任務 實現月面自動採樣返回

中國明年將實施嫦娥6號任務 實現月面自動採樣返回


2019年中國航天日官方宣傳海報。

2019年中國航天日官方宣傳海報。


4月21日,山東航天電子技術研究所舉行開放日活動。圖為工作人員進行現場講解。新華社發

4月21日,山東航天電子技術研究所舉行開放日活動。圖為工作人員進行現場講解。新華社發


  來源:海外網


  這是一副令人震撼的絢麗圖景:上方,浩瀚宇宙中,長城、天壇等中華文化符號與嫦娥四號、高分衛星、長征火箭、天宮空間實驗室等元素交相輝映;中部,遠古的星盤閃耀著神秘的光芒,嫦娥身著華彩霓裳在祥雲間飛舞,她伸出手來似乎是要去觸碰被托舉的小航天員向上伸展的一隻手臂;下方,一個駝隊在沙漠中行進……


  今年4月24日是第四個中國航天日,上面的畫作就是今年航天日的宣傳海報,它從近660幅徵集作品中脫穎而出。評審專家認為,該作品不僅彰顯了中國航天事業取得的豐碩成果,而且完美詮釋了今年中國航天日確定的「逐夢航天 合作共贏」的主題。尤其是那沙漠中行進的駝影,藝術地呈現了古「絲綢之路」,寓意中國與世界各國攜手合作,共同發展航天事業、探索宇宙奧秘的實際行動和美好願景。

  350多項活動彰顯國際化


  像往年一樣,圍繞今年中國航天日舉行了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除了24日在湖南長沙舉行主場活動外,還舉辦科學講堂、航天展覽等350餘項活動。一大批航天展館、航天設施、實驗室、車間等,集中向社會公眾和大中小學生開放;一批包括院士在內的航天科技專家走進大中小學,為青少年進行科普宣講。值得注意的是,「對外開放」「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是今年中國航天日慶祝活動一大鮮明特色。


  4月24日至27日,聯合國外空司與中國國家航天局共同在長沙主辦「中國/聯合國航天助力可持續發展大會」。本次大會旨在通過促進各國航天技術的發展,推動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首次將各國航天發展需求與航天解決方案進行對接,從而更好地梳理航天技術及應用對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貢獻,為聯合國外空司正在制定的空間2030議程提供支撐。大會邀請了40餘個國家、10餘個國際組織百餘名外賓參會。大會同期,中國國家航天局聯合歐空局召開中歐對地觀測研討會,聯合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公司召開中俄月球觀測研討會。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中國航天日特邀法國作為主賓國,法國國家空間研究中心參會參展,這將進一步促進中法兩國業已深入的航天合作。近年來,中法航天合作不斷邁上新台階。2018年10月,中法海洋衛星發射任務圓滿成功,兩國元首互致賀電,把中法航天合作推向新的高潮。今年3月,在兩國元首見證下,中國國家航天局與法國國家空間研究中心簽署了關於航天后續合作意向書,明確了雙方後續合作的具體方向和實現方式。


  航天旗艦項目搭台邀約世界

  4月18日,中國航天日系列慶祝活動就已經拉開了序幕,開幕活動的第一場國際化十足。當日,國家航天局分別向荷蘭、德國和瑞典移交了嫦娥四號國際載荷獲取的科學數據。對此,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主任王赤表示,在中國月球探測中,這應該是第一次如此深度的國際合作。獲得的科技探測成果中有很多與我們的預期是一致的,有的則出乎我們的意料,帶來驚喜。這些成果可能會孕育重大科學發現。


  2018年12月發射的嫦娥四號是名副其實的國際科研「戰隊」,在搭載的科學載荷中,有4台是國際載荷。它們是德國基爾大學攜手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完成的「月表中子與輻射劑量探測儀」,瑞典中性原子探測儀、荷蘭低射頻電探測儀和沙特月球小型光學成像探測儀,由中國探月工程總體單位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按照技術指標先進性、科學目標創新性、任務功能適用性、工程可實現性等基本原則,面向全球徵集而來,集中體現了各國在相關領域的技術優勢。


  在交接嫦娥四號國際載荷科學數據的同時,中國國家航天局向全球發布了新的合作邀約,而構建合作平台的航天項目就是鼎鼎大名的嫦娥六號。根據計劃,嫦娥六號任務將於2020年左右實施,實現月面自動採樣返回,其軌道器和著陸器將分別提供10千克質量用於搭載載荷。此外,中國小行星探測任務也面向全球徵集66.3千克科學載荷。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裴照宇表示,提前將這些合作的機遇向全世界進行發布,體現了中國開展國際合作的誠意,讓國內的研製單位和國外的研究單位處在同一個起跑線上。


  年度重點項目豐碩成果可期


  在2019中國航天日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航天局系統工程司副司長趙堅透露了2019年中國將重點實施的航天計劃。他說:「今年我們有發射高分七號、北斗導航、中巴地球資源04A星等重大工程任務。」熟悉這些工程任務背景的人都知道,這些無一不彰顯出中國航天的對外開放性,凸顯攜手各國同行,造福全球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高分七號作為中國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重大專項的重要成員,是光學立體測繪衛星,將在高解析度立體測繪圖像數據獲取、高解析度立體測圖、城鄉建設高精度衛星遙感和遙感統計調查等領域取得突破。它的發射將有助於將高分專項繼續打造成中國航天國際交流與合作的靚麗新名片,為推進「一帶一路」空間信息走廊建設、亞太空間合作組織多任務小衛星星座建設等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4月20日22時41分,又一顆北斗三號衛星成功發射並進入預定軌道,這是繼2018年底北斗三號全球組網基本系統空間星座部署任務圓滿完成,北斗導航服務從區域邁向全球之後,該系統建設邁出的重要一步。可以預期,隨著更多衛星發射組網,中國北斗在全球範圍內的服務精度將提高到新的水平,為各國用戶提供更豐富、更準確的導航數據信息。


  中巴地球資源衛星合作項目被譽為高科技領域「南南合作」的典範。在和平探索和利用外太空的進程中,中國和巴西以1988年簽署的《關於核准研製地球資源衛星的議定書》為契機,30多年來,聯合研製了一系列中巴地球資源衛星,相關數據廣泛應用於兩國農業、林業、水利、國土資源和防災減災等領域。今天,在共同建設「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巴航天力量合作空前緊密,而計劃於今年發射的中巴地球資源04A星就是新時期的標誌項目之一。(本報記者 張保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科技 的精彩文章:

商業化克隆犬背後的科學問題
英國約百分之六人口擁有特殊「防胖基因」

TAG:新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