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945年,日軍有200個師團,什麼樣的可以稱為主力?

1945年,日軍有200個師團,什麼樣的可以稱為主力?

二戰時期,日本為了適應戰爭需要,對軍隊進行了多次擴張,這使得師團的數量出現了明顯增加。1937年之前,日軍只有17個常備師團;1941年增長到51個;而到了1945年,師團已經超過200個,總兵力達600萬人。

這麼多師團,自然有精銳和炮灰的分別,日軍素來有六大主力的說法,即第一師團、第二師團、第三師團、第五師團、第六師團和第九師團。那麼問題就來了,這六個師團為何能被何曾為主力呢?有什麼評定標準?

1.資質要老

日軍師團分為甲、乙、丙、丁、預備役五個級別,其中甲級師團17個。這17個師團可以分為兩個部分,第一至第六師團,外加一個近衛師團,這是1888年組建的,後來的10個則是19世紀末為了適應日俄戰爭而組建,即常說的「17個常備師團」。

日本陸軍的等級觀念相當森嚴,想成為日軍主力師團,首先要有一定的資質,所以六大主力只能從常備師團中選拔。

2.戰鬥能力要強

甲級師團的兵力都是2.8萬人,而且都享受著最好的裝備與最齊全的兵種,然而它們之間也有強弱之分。以第四和第五師團為例,前者被稱為「商販師團」,作戰表現較差;後者在戰鬥中表現悍勇,被稱為「鋼軍」,因此第四師團一直被調侃,而第五師團則成為六大主力之一。

3.駐守地點很重要

一般來說,越是強大的師團,駐守的轄區也就越多戰爭,而越弱的師團,轄區基本風平浪靜。比如第十二師團,1936年駐守東三省,1944年去了台灣,然後在台灣投降,基本沒有打過什麼像樣的仗。

「主力」的名號給六個師團帶來了更高的榮耀,但危險度也更高,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六大主力要麼全員,要麼抽調一部分骨幹前往東南亞,最終都被打殘,沒有了往日的戰鬥力。

延伸閱讀

日軍存在時間最短的師團,成立不足兩年,因師團長被打死而撤編

二戰日軍大將和中將,軍銜只差一個等級,能夠調動的兵力差多少?

蘇聯海軍最輝煌的一天,四大艦隊出動,200艘軍艦讓美國不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根知底 的精彩文章:

歐洲怪現象,三大蠻族成了強國,自詡文明的國家卻再也爬不起來
蘇聯海軍最輝煌的一天,四大艦隊出動,200艘軍艦讓美國不安

TAG:知根知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