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人發明神奇顏料,只晚上才看得見,學者:中國800年前就有
中國歷史悠久,不乏各類引領時代的發明,例如四大發明,例如預防天花的「人痘」,都為世界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除了這些廣為人知的發明以外,還有許多在古代被稱為「奇巧邪技」的發明,雖然史書屢有記載,但卻不為人知。乾隆年間,法國人發明了一種神奇的顏料,只有晚上才看得見,引起世界轟動,有學者稱:中國在800年前就有了,不足為奇。
從遙遠的夏商時代開始,金石字畫就是中華文化發展中的熱門的領域,且不說甲骨文、金文銘文,在畫作里,東晉時期的《洛神賦圖》和唐朝的《步輦圖》價值很高,隨著繪畫的發展,宋朝的《清明上河圖》水平之高,已經被稱為傳世之作,評為國寶。在繪畫領域,中西方發展的方向有所不同,西方的繪畫發展速度也很快,也有許多享譽世界的大家,如達芬奇、拉斐爾等。
繪畫當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除了技法的發展,還有人在畫筆、顏料等方面的發展,公元1768年,法國著名的畫家約翰·卡頓發明了一種特殊顏料,用這種顏料畫的作品,白天觀看,就是一張普通的畫紙,而到了晚上,才能看到精美的畫面,一時間,轟動整個花壇,堪稱神奇,甚至有人稱之為「夜光顏料」。約翰·卡頓本人還把這種顏料的配方當做機密,短時間內沒有外傳。
當時已經是清朝乾隆年間,當時著名的義大利畫家郎世寧在清朝作為御用畫師,聽故鄉的傳教士說起此種顏料,非常神往,於是和一名叫鄣田的畫家聊起此事。鄣田是何許人也?他是清朝大名鼎鼎的畫家鄭板橋的徒弟,鄭板橋有兩個兒子,可惜都早夭了,鄭板橋晚年從徒弟中過繼了一人為嗣,此人就是鄣田。當郎世寧說起這種顏料後,他本以為鄣田會大吃一驚,沒想到鄣田說,中國人在800年前,就已經發明了這種夜光顏料。乾隆聽聞,也對法國顏料表示不屑一顧。
原來,在五代十國時期,潤州節度使徐知諤喜歡珍藏字畫,有一日,他得到一幅《畫牛圖》,堪稱「神畫」,為何說它神呢?因為這幅畫上畫了一頭牛,在欄外吃草,栩栩如生,但到了晚上,畫上的牛就會「回」到欄內卧著休息。古代可沒有動畫片,一幅畫裡面的牛會「動」,豈不神奇?(原畫已失,配圖僅供參考)
這幅畫後來被獻給了南唐後主李煜,李煜將他視為珍寶,一般不輕易給人看。後來,趙匡胤滅掉南唐,李煜成為階下囚,被趙匡胤封為違命侯。但不到一年,趙匡胤死了,宋太宗趙光義繼位,趙光義因為貪戀美色,迷上了李煜的王后小周后,因此賜毒酒鴆殺了李煜,李煜死後,趙光義在李煜的遺物中找到了這幅畫。趙光義並不知道這是「神畫」,只當是畫了一頭牛,把他掛起來後,有一天晚上,突然發現之前吃草的牛竟然回到了圍欄內「休息」了,嚇了一跳。
後來趙光義尋遍天下奇人,一位叫贊寧的高僧給出答案,這幅畫時用兩種顏料畫的,一種是「夜光」顏料,另一種是「晝顯」顏料。也就是說,畫牛的人,用兩種顏料畫了兩頭牛,白天光線較好,看到的是吃草的牛;晚上光線較暗,看的是卧姿的牛,並不是牛在動,而是光線的問題。所以,「夜光顏料」在五代時期,早就發明出來了。
郎世寧聽鄣田講了這個故事,還有具體出處,不僅佩服中國古人確實高明。相比之下,法國畫家只是發明了「夜光」顏料,並沒有發明「晝顯」顏料,並不高明。
有學者分析,所謂夜光顏料,是用一種貝殼內的「淚」為主要成分,再配上一些貝類研磨而成,白天呈白色,夜晚呈亮色。達到「晝隱而不見,夜晦盡顯」的效果。雖然中國比法國人早800年發明了這個顏料,但並沒有流傳下來,以至於很多野史上都記載了《畫牛圖》的存在,但它到底在哪,現在並沒有出現。如果出現,恐怕又是一幅國寶。
※台灣發現康熙手諭,思想十分超前,學者:300年後的版本更宏大
※朱元璋把李善長當「蕭何」,為何不把劉伯溫當「張良」?
TAG:博史通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