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當我與腸道菌群的關係更近一步

當我與腸道菌群的關係更近一步

段博士幽默風趣的講解,讓我看這本書有種看小說的感覺,簡潔的語言,形象的比喻解剖了微生物的概念,更具體清晰懂得微生物和我們是息息相關的,記得進入這一行之前所得到的教育就是要勤洗手、髒東西不能碰,不然有細菌會進入到身體得病的,所以這種教育一直延續要了孩子身上,我家姑娘就是從小特愛乾淨的,當然也是特愛生病的,只要天氣一變或者有點不注意衛生就會出現疾病,由於微生物知識的缺乏導致孩子只要生病就得去醫院打吊瓶,打抗生素,致使免疫力越來越差,給孩子買增強免疫力的保健品服用過,效果不是很大,所以這也是一直糾結的問題,《曉肚知腸》這本書讓我懂得了細菌有好有壞,大部分細菌是和我們共生的,所以現在的習慣也慢慢的轉變了,不在每天「假乾淨」地生活了。

講到細菌其實是微生物的一種,首先說我們每個人的身體里到處都有微生物的存在,眼、耳、鼻、口腔、陰道、皮膚和腸道但是特別要講到的是腸道,在腸道當中生活著大量的具有多樣性的微生物,主要是細菌。這些細菌大部分是友好的,可以幫助我們抵抗病菌的入侵,可以幫助我們消化食物,可以合成人體所需的維生素等必需的營養素,可以調節我們的免疫系統幫助戰勝癌細胞等等。因此,沒有了和我們朝夕相處的友好細菌,或者,菌群出現了結構失調,一些可以產生毒素的有害細菌佔了上風,本來應該是健康夥伴的菌群就成了讓人健康受損甚至罹病的罪魁禍首。這些微生物和人類一起進化,已經和諧共存了很多年,是人類的老朋友。缺了它們,人類很難生存,但是在人們的觀念是細菌越少,或者把細菌統統殺滅人才是健康的,比如:現代生活中使用的抑菌洗手液、洗衣液,還有抗生素藥物,在殺滅有害細菌的同時,也殺滅了人體有益菌。殺滅這種觀念是錯的,平衡狀態就是和平共處。世界之大人只是微生物的載體,萬千的微生物無處不在,植物、蔬菜、土壤里到處都是微生物,世界的生態平衡也是源於微生物,應該說是微生物主宰著地球,沒有微生物就沒有人的存活,微生物也守衛著人類健康,但由於微生物的漸漸消失,多種健康問題不斷湧現。

當然在媽媽肚子里其實是處於一種無菌狀態,寶寶是通過臍帶得到媽媽血液所提供的營養,所謂 「血脈」相連,同時也遺傳到了父母的基因,這也是不可逆的一個行為,但是從出生的那一刻細菌就開始遍布全身, 如果只帶著媽媽給我們造好的有著各種保護性抗體的血液面對陌生的世界的話是不能保證我們一生健康的,因為在「血脈」之外,母親傳給寶寶的還有一種稱之為 「菌脈」的東西,它們就是由母親直接傳給剛出生的孩子的友好細菌,沒有了它們,寶寶的健康將會遇上巨大的風險。媽媽們在懷孕時會向陰道分泌大量的有益菌,比如:乳酸桿菌和雙歧桿菌,自然分娩的孩子,在經過產道時,會全身塗滿友好的乳酸桿菌和雙歧桿菌,嘴裡也會吸進去大量的有益菌,出生後所吸入的空氣也瀰漫著不同的細菌。同時,孕媽媽的母乳里也是含有大量的有益菌,在吃寶寶吃母乳時,也會把乳汁裡面的有益菌吃進腸道裡面。母乳里不僅僅有友好細菌,還有友好細菌需要的一類叫做低聚寡糖的營養,是專門用來養乳酸桿菌和雙歧桿菌的。可以確保這些友好細菌最早在腸道里定居下來。因為腸道菌群的代謝產物可以有效的分解合成人體所需的營養素和微量元素,與人體的免疫系統息息相關,所以寶寶在三周之前的菌群定值是尤為重要的。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生活在了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壓力重重,環境日趨惡化,污染比較嚴重;飲食結構不合理,畜肉類和油脂類食物服用過多,而穀類食物攝入不足,食品加工過精過細;還有抗生素類藥物使用過多過濫等等。這些飲食和環境的變化,都使我們體內的菌群,包括它們的組成、數量和平衡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使我們處於亞健康狀態。而體內腸道菌群失調又會引起一系列潛在的疾病。說到抗生素,濫用也是中國最普遍的現象了,大病小病用點抗生素就能解決了,抗生素雖然是細菌的天敵,能殺滅致病菌,治療疾病。但是,抗生素可分不清哪些是壞的致病細菌,哪些是對人體好的細菌。只要是細菌,抗生素就力求一網打盡。對人來說,使用抗生素之後,常常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致病細菌少了,人體有益菌也少了。但是濫用抗生素會使人體的免疫越來越低,所以國家也啟動了要制止濫用抗生素,公司的研發就是響應國家的號召,國家的腳步在前行,可以以菌治菌,讓好的有益菌去佔領地盤,不讓壞菌作亂,和平共處。

段博士在書中也講到了腸道微生物和疾病的關係,人體的90%的疾病是因為免疫力低引起的,而70%的免疫源於腸道菌群,所以改善腸道的菌群是根本的方法!人體的身體每個部位都是存在微生物的,從口腔開始,口腔的細菌都是晚上出來作戰的,如果晚上沒有刷牙,那有害菌就會高興的瘋狂起來,終於可以報餐一頓了,這樣就助長了有害菌的增長,從而出現一些口腔的問題,蛀牙、口腔潰瘍、齲齒、牙周病、牙髓根尖周感染、黏膜病、頜面部感染等這些疾病都與口腔菌群紊亂有關。並且口腔還是個複雜體,舌下是人體毛細血管分布最密集的地方之一,並且與血液的關係非常密切,一旦口腔出現問題的時候,細菌就會進入血液流向身體各個部位,停留在所喜歡的部位當中,這些細菌有好的有壞的,有研究發現一些疾病問題是和口腔問題有關係的,當壞菌越來越多的時候也許身體就會出現問題(比如心血管病、高血壓、神經體統、呼吸系統感染、糖尿病和骨質疏鬆症等),不僅僅如此,如果長期的口臭情況也和口腔的菌群有關係,要補充有益菌改善嘍!

我覺得最有意思的就是研究屁了,因為便秘的情況很多時候在人多的場合不好意思去放,總覺得如果放的屁太臭就會引來很多的目光,看段博士書後才知道了,原來有屁是不能憋著的,如果屁無法直接釋放,這些氣體總要找別的地方去,一段時間後腸壁會吸收大部分氣體,它們會進入了血液,隨著血循環跑到全身各處,然後被肝臟處理過濾後,被送到肺部,隨著呼吸排出體外…這就會產生口氣問題了,憋回去不是解決的辦法,所以還不如釋放出來,其實參加重要產品還可以製造理想的屁,提前從飲食上去改善,控制肉類、油脂高的食物、少吃產氣的食物。看完這本書後就再也不會憋氣了!

經常吃垃圾食品、熬夜的我來說估計是協助了幽門螺旋桿菌的增長,從小就會胃疼,現在知道了幽門是非常討人厭的一種菌,既然是討厭,一定是有害的菌了,但是它就喜歡在胃裡折騰,所以當它發作的時候就會出現胃疼,去醫院檢查幽門指標超標,如果不管的話就會形成胃潰瘍、十二指腸等一些癥狀。當然一般這個時候就會出現幽門的天敵,抗生素,抗生素不僅僅是有害菌的天敵它也是有益菌的天敵,這一副葯下肚好的壞的都統統殺死,有益菌就是保護胃粘膜的,都沒了就沒有了保護,所以需要外援補充有益菌。

腸道菌群不僅僅關係著身體的疾病,同時還控制著大腦的想法,我們餓的時候或許不是我們覺得餓,而是腸道的菌群餓了,會釋放出信號來,通過中樞神經把信號傳遞給大腦,讓大腦去左右人的行為,該吃飯去啦!既然可以控制著大腦就說明和腸道菌群和大腦是有關係的,曉肚知腸當中也指出腸道菌群和神經系統的疾病有關係,比如:帕金森、憂鬱症、自閉症、老年痴獃等,通俗去講就是改善腸道菌群可以改變精神方面的疾病。不僅僅是這樣,夫妻兩人共同生活一段時間後通過親熱、每天的飲食腸道的菌群都會改變至相似,從而產生夫妻相。

曉肚知腸這本書讀完後讓我對腸道的菌群的認識改變非常大,同時也期盼著段博士可以繼續寫出曉肚知腸(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美國名校為何「嫌貧愛富」
清華大學:建設慕課251門,惠及800餘萬學習者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