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學佛沒有進步?你可能錯認定盤星了!

學佛沒有進步?你可能錯認定盤星了!

智者大師云:為利名發菩提心,是三塗因。毫釐有差,天地懸隔,錯認定盤星,醍醐成毒藥。

文丨聖玄法師

首發丨騰訊佛學

道心不堅定?無苦無出離

「之前您『念念觀空』,我當時就能用上,現在已經用不上這個方法了,經常提不起來,是不是道心不夠堅定?」

一位許久不見的同修給我發來這則信息,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湧上心頭。

幾年前,我還在北京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剛剛下地鐵,走在熙熙攘攘的天橋上,正是華燈初上,我撥通了師父的電話,說出了自己的苦惱——

「有時候工作特別的忙,有時候累得不行,抽個空打坐,卻感覺內心十分地安定,狀態特別的好。到了不忙的時候,空下來時間特別多,想要好好地堅持打坐,又找不到狀態了,總是浮想聯翩……」

師父先是告訴我,打坐並不是在於沉浸在一種輕安狀態里。而是通過禪定的深入去體悟無我的真諦。

身心狀態的無常,恰好說明了無我的道理,可是為什麼越練習卻好像越是退步呢?

「有時候工作特別的累,那時候正是出離心特別的強烈的時候,因為對苦的體會特別的充足,所以就能一下子進入到比較安定地狀態。」

走過喧囂的夜市,師父的話從手機里傳來,讓我心曠神怡。

面對眼前這則信息,我依葫蘆畫瓢,把師父當時的開示轉告給這位同修——打坐時間太久了,似乎沒有多少進步,又一直在安穩的生活環境中,慢慢地生活安適,缺少對「苦」的體察,那種追求解脫的道心有所退失,便難以觀照身心的無常、無我。

但禪坐修行,總不能靠著在苦海里浸泡一陣子,再猛地生起「出離心」,等到退心了,又放下功夫,如此一曝十寒,終歸會成為「老油條」。

在精進的禪修中,逐漸提高自己的定力,這樣便能以禪悅法喜來培養鞏固出離心,深入禪定開發智慧。

錯認定盤星,醍醐成毒藥

我們凡夫,總是對花花世界有著這樣那樣的幻想,在家時想著成家立業,惦記著兒孫滿堂,到寺院里做義工也能邀約去吃大餐、買包包,禪修的時候貪著安樂的境界,出家了還有可能想著成為「大師」「弘法利生」。

明代的蕅益大師出家之時,他俗家的舅舅讚歎道:「如今世間的法師,也不過是世諦流布,我的外甥絕不屑於做的,將來必定是善知識!」

蕅益大師卻說:法師是烏龜,善知識是王八,我絕不墮此坑壍。

舅舅很吃驚,便詢問他的志向。他說:「佛且不為,況其他也。」

舅舅說:「既然如此,何用出家?」

蕅益大師說:「只要復我本來面目。

蕅益大師的初心乃是證悟本來面目,這裡的「佛且不為」乃是遣除凡聖差別的抽釘拔楔之語。

想想我們的「初心」,即使是想「成佛度眾生」,如果僅僅是表達欲、虛榮心熾盛,羨慕佛陀為世人所尊重讚歎,那和俗人的「出人頭地」、「光耀門楣」又有什麼區別呢?

還是想要像佛一樣,覺悟此心、斷除心中那「剪不斷理還亂」的煩惱,並以無我的智慧將一切都奉獻給眾生呢?

成為一個「弘揚自己」的「法師」,或是成為一個只求自己安樂的「隱士」,都是學佛路上的陷阱。

我把蕅益大師晚年的一則感嘆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若真為生死持戒,持戒亦必悟道。

真為生死聽經,聽經亦必悟道。

真為生死參禪,參禪亦必悟道。

真為生死營福,營福亦必悟道。

專修一法亦悟道,互相助成亦悟道。以因地真正故也!

若想做律師受戒,想做法師聽經,想做宗師參禪,想有權勢營福,則受戒聽經參禪營福,必皆墮三惡趣!

故智者大師云:為利名發菩提心,是三塗因。毫釐有差,天地懸隔,錯認定盤星,醍醐成毒藥。

於輪迴盛事,不生希求心

在給別人開解疑惑的時候,似乎常常有一種傲慢在內心滋長。每次頓一頓,回味剛才自己的話或者是看一看剛發出去的信息,將關注點折回自己的內心——我自己做到了嗎?

我們對佛法的「真修實幹」,是從出離苦海的那分心開始,不論是聽經、參禪、營福,有一分「死心塌地」的心,才會擺脫外在的虛妄相貌的黏著,真正審視自己的內心。

前幾天有一位居士好心對我說:「祝您早日成為一代龍象。」

我看到這則消息,很是洋洋得意,但立刻心下一緊:「對我最好的祝福就是『斷盡煩惱』,你要是祝我成為什麼大師,容易讓我產生飄飄然的錯覺。」

去年在打佛七的時候,發覺自己很難安定下來,有時候好想跑出去看看,但想一想,似乎也不會有什麼新鮮事。有時候又羨慕起別人,他們會在幹什麼呢?

《三主要道》中說,「修已,於輪迴盛事,不生剎那之希望,晝夜唯求解脫心,起時,是出離心生。」對輪迴中所有精彩的事、圓滿的事,連一剎那的羨慕希求之心都沒有,晝夜之間只想著解脫,才是真正生起出離心。這是因為輪迴之中的眾生,貪著種種享受,才系縛得越來越緊,升沉不定。

在這個時候,我忽然發現,我正在念佛呀!有這樣一個安穩的環境好好的念佛,還有大眾菩薩的共修攝受,不正是我所最希求的事嗎?我現在不就如同生活在凈土之中嗎?又有什麼馳求不息的呢?

有的人說,學佛就是落實在生活中。不錯,修行以生活為道場,以生活為勘驗,但修行並不是為了耽染在世俗生活中,追逐輪迴中泡沫般的美好與安樂。

《妙法蓮華經》中說:「世皆不牢固,如水沫泡焰,汝等咸應當,疾生厭離心。

可惜的是,我們很多時候說的「菩提心」,如果沒有「出離心」作為基礎,往往就成了追求人天福報之心,甚至成了「湊熱鬧」之心,連念佛都覺得不夠熱鬧、不夠過癮。

如果缺少出離苦海之心,我們所學的佛法可能是假貨,我們弘揚佛法之心,亦可能是以名利之心為動力。我們去「親近道場」,也可能變成了結交茶友、攀援客戶。

無數求索,不如當下念佛求出離。

本文為騰訊佛學獨家原創稿件,轉載請務必聯繫授權。

關注騰訊佛學 長享智慧清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佛學 的精彩文章:

認錯,有一種神奇的力量!

TAG:騰訊佛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