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轉型發展郫都樣本:有序進退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轉型發展郫都樣本:有序進退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4月22日,成都召開了首屆國際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大會,會上郫都區與東方電氣、法國液空、厚普股份共同啟動「打造綠色氫都」。這是郫都區產業有序進退,發展高端優質產業、重塑區域經濟地理新格局的重要戰略方向。

除了氫能源產業,郫都區還依託資源稟賦進行產業重塑,聚力發展電子信息產業、提升發展食品飲料產業、積極發展影視文創產業、大力培育新經濟等,目標就是要構建主導產業清晰、比較優勢明顯、集聚效應突出的現代產業體系。

當前,中國經濟正處於「三期疊加」的特定階段,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如何實現轉型升級成為一個時代課題和全局課題。郫都區的答卷就是以產業功能區建設作為提升城市轉型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要抓手,推動城市發展轉型和經濟方式轉變。

有序進退重塑產業體系

郫都一直是成都平原比較發達的地區,在四川省統計局公布的縣市區經濟綜合評價排名前十強。在「2018年中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指數研究成果」中,郫都區進入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綠色發展百強區、投資潛力百強區、科技創新百強區、新型城鎮化發展質量百強區。

不過,與全國很多地區一樣,在快速發展過程中,郫都也經歷了「撿到菜就往籃子里裝」的產業發展過程,面臨區域產業布局分散、主導產業缺乏、質量效益偏低等問題。

這種現狀亟須得到改變,那麼,應該如何調整?結合成都市2017年規劃建設的66個產業功能區,郫都區提出堅持以產業功能區理念培育壯大支柱產業,嚴格產業准入門檻,對不符合主導產業定位的項目,實行有序退出、梯次轉移,有進有退,進退有據。

郫都區提出圍繞電子信息、川菜、影視文創產業構建產業功能區,優化產業支撐,在產業發展方向上實施「進」與「退」。具體做法就是,高端優質產業「進」,低質低效產業「退」;傳統優勢產業「進」,落後低端產能「退」;新經濟項目「進」,散亂污項目「退」。

電子信息產業就是郫都區首要推進的產業,其產值占郫都區規模以上工業產值超過45%。這一產業也是四川省和成都市重點打造的萬億級產業。121.4平方公里的成都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郫都區佔到78.4平方公里,無疑是成都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主戰場」。

成都現代工業港管委會主任景碩表示,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主要聚焦集成電路和新型顯示產業,大力引進這些高端產業的優質企業,同時,對老舊企業、殭屍企業進行清退,盤活它們的資產實現價值釋放。

目前,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已經清理「殭屍」企業6家,完成11個項目「清閑清低」,優化資源配置,實施龍頭倍增、集群配套、存量崛起「三大計劃」,促進產業整體轉型升級。2018年實現電子信息產業產值180億元,同比增長20%,預計2022年產值將突破500億元。

相對於電子信息產業,食品飲料行業則是傳統產業。作為郫縣豆瓣之鄉,郫都以「川菜之魂」積澱千年古蜀文化脈絡,川菜產業發展具有傳統優勢。對於這一產業,郫都區應該如何發展呢?

郫都區川菜產業功能區管委會副主任葉君表示,目前中國餐飲市場規模已經超過4萬億元,川菜佔據半壁江山,這一產業很有生命力,郫都區將依託中國川菜產業園,加大川菜原輔料、複合調味品、休閑食品等傳統優勢產業發展力度,促進產品升級換代和產業結構優化調整。

不僅如此,還將著力培育產業生態,將安德打造為中國西部農產品品牌孵化基地、精深加工基地和產品集散營銷基地,並結合國際美食之都建設,打造川菜美食體驗勝地,促進三次產業聯動和城鎮化發展。

在這一路徑下,近兩年來,川菜產業園共開發郫縣豆瓣衍生新品40餘個,引進國際川菜小鎮等重大項目6個,實現總產值172億元,在維也納設立「成都川菜」和「郫縣豆瓣·川菜原輔料」海外推廣中心。

高端優質產業和傳統優勢產業快步前「進」,落後低端產能大踏步後「退」,四川傳媒學院宣傳部副部長孫浩睿表示,傳媒學院所在的郫都區團結街道周邊主要是作坊式工廠,而現在主要是影視文創工作室,影視文創產業在這裡興起。

四川傳媒學院是四川省內知名的影視傳媒院校,在校學生近3萬人,目前已經成為全國現代傳媒人才的重要培養基地。郫都區整合區內高校科教人才資源,成立了科技影視文創產業功能區,去年被納入成都市66個產業功能區之一,功能區建設賦予更高規格。

藉助四川傳媒學院人才、設施、專業等優勢資源,以校招商,共建平台。功能區已經與蘋果、索尼等企業共同成立實驗室、工作室近100家;孵化30餘家優秀創業團隊完成工商註冊;協助20餘家影視文創企業落地郫都區團結街道,註冊資金約11.8億元。

產業生態圈實現人城產融合

2018年,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圍繞「一芯一屏」、智能終端、通信網路等產業,新引進中創為、拓米國際、住友化學等龍頭企業27家,數碼港等17個重大項目加快推進,佳騁電子等項目建成投產。

這些項目多為構建電子信息產業生態圈主導項目,既有強鏈、補鏈、延鏈的電子信息產業項目,又有規模化、標準化、功能化的產業生態圈配套項目。而這正是郫都區堅持按照產業生態圈的理念組織經濟工作。

產業生態圈理念是相對於傳統產業園區發展模式,以建設產業新城為目標,以區域集中、產業集群、開發集約為方向,引導不同區域的專業化產業集聚,帶動研究創新力量和服務體系集聚,促進產業上下游和協作關聯企業,通過共享、匹配、融合形成若干微觀生態鏈,集成構建產業生態圈,推動產業園區從單一的生產型園區經濟,向生產、服務、消費等多功能的城市型經濟轉型。

郫都區以「一個產業功能區就是一個城市新區」理念,一方面聚焦主導產業、延伸產業鏈,不斷提升產業功能區的產業集聚度。另一方面,以「人城產」邏輯,把生產和生活統籌起來,建設集研發、生產、居住、消費、人文、生態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城市新型社區。

景碩介紹,「成都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將構建『一帶四園三中心』空間布局。『一帶』即清水河創智活力帶;『四園』即新經濟產業園、『郫都-高新-科大』三方共建產業園、軍民融合產業園和轉型升級示範園;『三中心』即郫筒生活服務中心、菁蓉湖商務服務中心和菁蓉鎮政務服務中心。按照人城產發展邏輯,打造核心區域產城融合示範。」

同樣的理念也在其他功能區實施。與川菜產業功能區相鄰,郫都區又引進綠城集團打造川菜小鎮,使之成為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的「尋香之旅」國際川菜美食文化旅遊目的地,以及理想居住的新興高品質城區。

這一項目包括以一站式彙集全川代表美食為重點的川味嘉年華、以建設全球川菜教育交流推廣中心為目的的川菜智庫聯盟、以科技農業示範推廣和社區參與為主的川菜綠谷、以主題度假林盤院落為主的川西故事等引擎項目。

影視文創產業功能區也在加速聚集。3月28日,功能區內攝影棚群落建設啟動,總面積達到6萬平米、總投資超過6億元,攝影大棚單體建築面積超過16000㎡,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攝影棚。該棚建成後可滿足包括好萊塢大片在內的影視作品攝製和大型綜藝節目錄製,將成為影視矽谷的核心引擎和我國影視文創基地的地標性建築。

截至目前,功能區內與四川傳媒學院合作的成都影視矽谷共簽約入駐鳳凰衛視、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廣播科學研究院、SONY等50餘家企業,註冊資本超過10億元,雙創企業/機構超過160家,協議投資累計超過260億元,為郫都區加快建設國家級超高清視聽研製基地和助力「三城三都」建設注入強勁動力。

不僅如此,影視文創產業功能區還以創意生態農業為外延,圍繞核心項目區域形成「現農創產業集群」,「春華錦田」、「甫田·春在」、「春天國際花卉」、「錦上仁和」等項目相繼落地,吸引社會資本約145億元。

郫都區將產業功能區建設作為提升城市轉型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要抓手,城市發展轉型和經濟方式轉變的一場革命。郫都區希望通過產業功能區建設,構建產業生態圈,形成人、城、境、業高度和諧統一的城市發展新模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上海鳳凰:對ofo運營方應收賬款提壞賬準備4703萬元
東風日產張治:車市馬太效應已經凸顯 不放過任何擴張機會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