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書法是文化,靠的是沉澱

書法是文化,靠的是沉澱

書法是文化,靠的是沉澱

1、書法,如果靜不心來刻苦臨帖,只是忙於展覽,忙於發表,忙於應酬,而品質數年一貫制,本想早日成名,結果弄巧成拙。

任何藝術家,當然包括書法家,都要坐得起冷板凳,十年二十年在所不惜。

假如為利益驅動,不在臨帖上下功夫,而在宣傳上打主意;不在理論上下功夫,而在關係上打主意。到頭來,只能成為"社會活動家",而不是書法家。

鋼鐵是練出來的,美酒是釀出來的,書法是寫出來的。

耐住寂寞寫自己的字吧,研究一輩子書法,假如歷史能夠寬容大度地給你留下一幅字,甚至一個字,就勝過一百次展覽,對已對人都很負責,今生足矣!

2、求怪,是不甘寂寞的常見表現

當今書壇,各種思潮、各種現象,各種希奇的流派,各種莫名的稱謂,光怪陸離。

在這種種"現象"面前,我們要保持清醒頭腦,經得住誘惑,讓自己的書法始終植根於傳統,取法於經典。

現在書法界確實存在一種反常現象,假如你寫一手傳統的"顏柳歐趙",也許真的獲不了獎,參不了展,我覺得參展和獲獎都不重要,我們學習書法不是為參展、獲獎而學,一切有志於書法學習的戰友,一定不要為了獲獎、參展去扭曲自己的審美理想,審美趣味,跟著流行書體左右搖擺。

3、"顏柳歐趙"等等這類傳統的書法永遠不會過時,學習這類經典書法永遠不會錯。

把中國傳統這棵千年大樹連根拔起去新栽一棵是得不償失的事。我們提倡書法的儒雅書風,提倡書法的"中和之美"。

歷覽古今書壇,古有王羲之、米芾父子,今有啟功、林散之、沙孟海等等,個個都是儒雅之人,儒雅之字。

同時,我們也不反對百花齊放,百家登台,各種流派,共存共榮,異彩紛呈。但無論那一種流派,那一種創造,都必然出於真功夫,"功"從何來?傳統為師,"勤"字當先!所謂"功到自然成"。努力吧,朋友們,用你們的勤勞和聰明寫一手大眾喜歡又高雅的漂亮書法吧。

4、按耐浮躁,書法安撫心靈

西漢學者楊雄說:"書為心畫"。

柳公權有聞名的"心正則筆正"之說。

明末清初書法大家傅山也說,作字先作人,假如人格不高,字格就媚俗。

楊守敬說:書法家"一要品高,品高則下筆妍雅,不落塵俗;一要學富,胸羅萬有,書卷之氣自然溢於行間。

古之大家,莫不備此,斷未有胸無點墨,而能超軼等倫者也"。朱和羹在他的《臨池心解》一書中說:"書學不過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關頭。

5、名人書法充斥著商業浮躁

品高者,一點一畫,自有清剛雅正之氣,品下者,雖激昂頓挫,儼然可觀,而縱橫剛暴,未免流露楮外。

我們翻開中國書法史冊,別的暫且不論,僅就宋代四大家來說,無論是蘇(軾)字的天真安閑,還是黃(庭堅)字的縱橫奇崛,無論是米字(芾)的迭宕多姿,還是蔡字(襄)的溫厚敦實都與他們的人品和性格有著驚人的巧合,於是後人並有了"字如其人"之說。這些說法都為當今眾多藝術家所接受。

書法作為書法作者從心靈流淌出的瓊漿玉液,他必須有一個美的心境,美的"場"。燦爛千餘年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當年王羲之假如不是在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的美麗環境和文人雅集、曲水和觴的和諧心境,而是在血雨腥風的戰場,就不可能寫出那樣精妙絕倫、流傳千古的佳構。征之以書法史,古代大書法家王羲之、顏真卿、蘇軾等等,有英雄、有忠烈、有賢臣,人品書品俱高者比比皆是。

6、書法是情感的寵兒,需耐心呵護、培育。

書法創作,不僅僅寫古人法帖中我們所能見到的世界,而是寫我們心靈中所感受到的世界。

畢加索有句名言"我不是畫貓的本身,我畫它的微笑"。貓的本身多麼單調乏味,貓的微笑卻是可以畫出的千變萬化的藝術感受。

寫心靈的情感,在中國並不生疏,所謂"胸有成竹"、"心中要有千山萬壑"。"胸中之竹"和"心中的千山萬壑"都是心靈之物,都是情感之物。古代的西方藝術家大都注重寫實,在"形"上做文章,很難成就大業。

到了二十世紀這一百年,西方藝術家為什麼創造了那麼的重要流派,產生了那麼多的藝術大師,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們追求到了表現心靈的感受,展示情感的世界,而不是一味地強調形似、強調客觀世界的再現,而是重在表現藝術家內心的主觀世界。

7、書法作品是書法家心靈的構置件。

書法意境的創造帶有書法家濃重的感情色彩。

只有在作品中傾注感情,點畫線條才有生命力,才能流美傳神,才能駕起作者與欣賞者之間的感情橋樑。

書法創作有時能讓我發狂。拿起毛筆,一個個字,飛恕般地以各種形態飄散在我的腦際。有時像不明飛行物一樣,呼嘯而來,閃著奇異的光線,變幻著各種形態,讓你有一絲懼怕,滿腔驚喜。意境是書法的靈魂,感情是意境的靈魂。

只有用吟詩作詞、放聲高歌的昂揚激情,讓情感掀起波濤,撞擊心靈,湧向筆端,才能創作出外形潤美,內寓剛勁、意境超逸的作品,綿延數千年的中國書法,正因為情隨人異,情隨地異,書法才有了千種風流,萬般意境。書苑才出現了波詭雲譎,變化莫測的筆墨品類和千古流芳的翰墨豐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韻上品 的精彩文章:

國學經典:《近思錄》宋·朱熹——卷十四·聖賢 原文及譯文
張繼簡析《石門頌》結構的綜合處理

TAG:清韻上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