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代也有「勞動節」,還不止一天

古代也有「勞動節」,還不止一天

配圖 《耕織圖》局部

「五一」國際勞動節起源於1889年5月1日,美國芝加哥二十一萬六千多名工人舉行大罷工,爭取施行八小時工作制,最終取得勝利。

為紀念這一天,第二國際成立大會期間,宣布將每年的5月1日定為國際勞動節。

1920年5月1日,上海、北京等大工業城市的工人群眾舉行了聲勢浩大的集會遊行,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慶祝勞動節,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將每年的5月1日定為勞動節。

那麼,古代有沒有勞動節呢?

答案是有,而且還不止一天。

《帝王世紀》記載:上古帝王伏羲重視農桑,每年在二月初二這一天,「皇娘送飯,御駕親耕」,後世帝王紛紛效仿。

《史記》記載:西周武王在位時期,每年的農曆二月初二這一天,周天子要親率文武百官,舉行盛大儀式,象徵性鬆土耕田,將這一天定為「春龍節」,拉開了全國春耕大忙的序幕。

唐朝開始,二月初二這一天被正式定為「耕事節」、「勞農節」。

還有一種說法,《國語》記載:「膳夫、農正陳籍禮,太史贊王,王敬從之。」

這裡所謂的「籍禮」就是每年仲春第一個亥日,天子祭奠先農氏炎帝,「親執耒耜」,在天子專屬的耕地——「籍田」上「四推四返」,宣布一年一度的春耕正式開始。

清朝雍正帝在位時期,每年二月初二,皇帝親自去北京先農壇觀耕台南側的籍田舉行籍禮。

挑選一名農夫在前方牽牛,皇帝「持鞭扶犁」,「牛披紅彩」,三推三返。

舉行完籍禮,皇帝回到觀耕台,王公大臣接著耕田。

此後設專人看管侍弄,直到秋收時節,向皇帝「獻穗」,慶祝豐收。

為鼓勵農耕勞動,清代的「勞農節」規定,七十歲以上的勞動者還有節日福利。

朝廷以物質對辛苦勞作了一輩子的農民進行獎勵,表示對勞動者的尊重。

《大清會典》記載:「勞農節凡七十以上耕者,免賦稅雜差,勞農節賞絹一匹,棉十斤,米一石。」

有學者認為,農曆的七月初七,九月初九也是古代的勞動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周讀書 的精彩文章:

史書說太子李弘沒有兒子,如今一村民卻說是李弘後裔
明代藩王墓葬的鎮邪之物——五爪雙龍搶珠梅瓶,瓶中有三隻乳鼠

TAG:漢周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