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地球新一輪「生物毀滅」來臨,第一批受害者正在消失

地球新一輪「生物毀滅」來臨,第一批受害者正在消失

許多人都發現,近年來即使在野外也很難見到螞蚱、蜜蜂的蹤跡了。近年來,共有73份報告研究報告顯示世界各地的昆蟲數量急劇減少,通過對其綜合分析發現,目前超過40%的昆蟲物種面臨滅絕的風險,這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科學家表示,大滅絕的「第一批受害者」正在迅速消失,我們的自然生態系統正迎來「災難性」崩潰。

悉尼大學研究人員Francisco Sánchez-Bayo和昆士蘭大學的Kris Wyckhuys認為,在未來幾十年內,世界上40%的昆蟲物種將會瀕臨滅絕。造成這種大規模物種衰退的主要原因是人類日益密集的農業實踐活動,如草甘膦導致蜜蜂種群急劇下降 ,甚至面臨滅絕風險。

總體而言,昆蟲物種滅絕的速度比哺乳動物、鳥類和爬行動物等脊椎動物滅絕的速度快8倍。

「除非我們改變生產食物的方式,否則昆蟲將在幾十年內走上滅絕的道路。」可以說,這對地球生態系統產生的影響是災難性的。由於土地的不斷被開墾,裸露的田地取代了茂密的植被,昆蟲棲息地已經被逐漸喪失。城市化、氣候變化、環境污染以及以昆蟲為食的生物入侵也是重要因素。

特別是在氣候變化方面,在溫帶地區,全球變暖可能會使一些物種受益。但在熱帶地區,昆蟲對增加的熱量幾乎沒有耐受性,會受到致命的打擊。全球變暖增加了北歐某些蝴蝶的種群數量,擴大了它們的地理分布,但更多無法適應的昆蟲種群正趨於滅亡。

分析顯示,蝴蝶和飛蛾是受影響最嚴重的種群。而鳥類、爬行動物、兩棲動物和魚類這些以昆蟲為食的動物也不可避免地迎來殘酷的生存競爭。

英國蘇塞克斯大學的生物學家和環保主義者Dave Goulson表示,這應該引起所有人的關注。昆蟲是每張食物網的核心組分,它們為大多數植物物種授粉、保持土壤健康、回收養分、控制害蟲數量等等。可以說,沒有昆蟲人類就無法生存,必然引發生態系統的崩潰。

事實上,昆蟲數量的銳減只是全球「生物毀滅」進程中的一環。除昆蟲外,其他脊椎動物在20世紀的滅絕速度是正常水平的100倍。《自然》雜誌則稱,「50年後100多萬種陸地生物將從地球上消失。因為人類活動造成的影響,物種滅絕速度比自然滅絕速度快了1000倍,平均每小時就有一個物種滅絕。」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隔幾年就發布一個全球物種狀況紅皮書,最近的物種紅色名錄中有15589個物種受到滅絕威脅。其中包括12%的鳥類、23%的獸類、32%的兩棲類、25%的裸子植物、52%的蘇鐵類、42%的龜鱉類、18%的鯊魚鰩類、27%的東非淡水魚。

第六次物種大滅絕,是現代人類真正經歷的第一次物種大滅絕。在地質史上,由於地質變化和大災難,生物經歷過5次自然大滅絕,且此時此刻正在發生的第六次物種大滅絕也是唯一一次因人類活動而引發的災難。

作者/朱張航宇

參考文獻:Worldwide decline of the entomofauna: A review of its drivers, Biological Conservation, Volume 232, April 2019, Pages 8-27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科學大觀 的精彩文章:

NASA宇航員基因表達出異常,認知能力有所下降
災難性山火將更加頻繁?全球變暖影響大氣環流,冬天將成為山火季

TAG:環球科學大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