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唐詩閑讀:「支分閑事了,爬背向陽眠」

唐詩閑讀:「支分閑事了,爬背向陽眠」

我們今天接著讀白居易的詩。

白居易在現代大多數人印象里不是個好男人,至少在現代人的道德標準之下,他似乎是個人品低下的人。他雖然不像元稹那樣「渣」,但不管是他年輕時的風流韻事,還是中年之後蓄養家妓的記載,好像都在證明他就是一個在風流叢里趟來趟去的男人,至少人們認為他的私生活十分不堪,認為白居易至少生平狎女無數,證據就是他自己寫的詩,比如:「十載春啼變鶯舌,三嫌老丑換蛾眉」,「水引春心蕩,花牽醉眼迷,……舞急紅腰軟,歌遲翠黛低」,「左顧短紅袖,右命小青娥。小奴捶我足,小婢捶我背」,「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你看,多麼香艷,多麼亂!

唐詩閑讀:「支分閑事了,爬背向陽眠」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放縱的白居易)

但實際上,白居易就是箇舊時代特別普通而又特別有才華的文人,人正常該有的缺點,他也有。白居易所處的時代,還是一個男人可以三妻四妾的年代,他又需要在風起雲湧的中晚唐擺出一副不求進取的姿態以自保,我們不能脫離時代環境討論白居易的人品。

唐詩閑讀:「支分閑事了,爬背向陽眠」

(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

今天我們就讀一首他晚年寫給家人的一首類似「人生總結」的詩,這首詩的標題是《自詠老身示諸家屬》,實際上,這首詩也能間接可以說明白居易的品行,全詩如下:

壽及七十五,俸沾五十千。夫妻偕老日,甥侄聚居年。粥美嘗新米,袍溫換故綿。家居雖濩落,眷屬幸團圓。置榻素屏下,移爐青帳前。書聽孫子讀,湯看侍兒煎。走筆還詩債,抽衣當葯錢。支分閑事了,爬背向陽眠。

唐詩閑讀:「支分閑事了,爬背向陽眠」

(白居易雕像)

壽及七十五,俸沾五十千。夫妻偕老日,甥侄聚居年。白居易772年生,846年卒,正好是七十五歲,顯然,這是白居易將近去世前的一首自我總結詩。835年,他被任命為任命為太子少傅分司東都,封馮翊縣侯(封侯了),此時,他的俸祿超過五萬。請注意這裡有個重要的關節:夫妻偕老日,他跟妻子楊氏雖然一生不對付,但到底,他終歸是跟妻子完完整整過了一輩子,這份婚姻是從白居易37歲時開始的,從37到75,近40年的歲月消磨,白居易並不容易(當然,楊氏也不容易),畢竟,這份婚姻是沒有愛情的。

唐詩閑讀:「支分閑事了,爬背向陽眠」

(白居易與湘靈)

傳說白居易少年時愛上了門不當戶不對的鄰家少女湘靈,沒想到母親堅決反對,此後白居易選擇單身以表忠於初戀,這也使他從此放浪形骸,行走在風流叢中,但卻從未付出真心,到37歲時,白居易迫於母親以死相逼,終於經人介紹與同僚楊汝士的妹妹結了婚,這份婚姻,他堅守了下來,真的白頭偕老了,當然,此後他的私生活也正常不到哪兒。

唐詩閑讀:「支分閑事了,爬背向陽眠」

(寫《琵琶行》的白居易)

白居易晚年獨善其身,甥侄一大家團聚一處,安享太平生活。雖然感情、婚姻並不正常,他過的仍然是正常的官僚生活。就是白居易詩中所寫:粥美嘗新米,袍溫換故綿。家居雖濩落,眷屬幸團圓。吃得好,穿得暖,他說濩落,只是為了跟後面的團圓形成語式上的對比,他的生活是富足安樂的,如果要說濩落,只是仕途不順罷了。

置榻素屏下,移爐青帳前。書聽孫子讀,湯看侍兒煎。在素潔的屏風之下安置自己的睡榻,把火爐移到頂著青帳的床前。一邊聽孫子讀書,還有侍僕替自己煎製藥湯(839年10月,白居易曾得風疾)。

唐詩閑讀:「支分閑事了,爬背向陽眠」

(洛陽白居易草堂)

走筆還詩債,抽衣當葯錢。支分閑事了,爬背向陽眠。這還是白居易生活狀態的白描,一邊寫提筆與朋友們詩歌唱和,一邊找出不穿的衣服當掉換取葯錢(這一句是明顯的矯情了,因為到 842年,白居易以刑部尚書職別退休,領取半俸。生活當然不可能這樣艱辛)日常生活雜務的處置分派已經全部了卻,我可以安然躺在榻上一邊曬太陽一邊睡大覺了。

看,寫這首詩時,他已經到了看透人間閑事的狀態。想詩中的最後畫面,讓人想起晚年在陽光里哂暖的老年人,既不與世道相爭,也不再糾結心事。試想「支分閑事了,爬背向陽眠。」也不正是所有老年人嚮往的生活嗎?

唐詩閑讀:「支分閑事了,爬背向陽眠」

(曬太陽的老人)

這首詩不起眼,但卻基本上記述了白居易臨終前安樂閑適的生活狀態,當然,也記述了他跟結髮妻子白頭偕老的真實狀態。我們不打算給白居易洗白,他本身就不「黑」。人家都姓一輩子白了,本身就「白」,哈哈。

(【唐詩閑讀】之169,圖片引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藝錄 的精彩文章:

《說文解字》第139課:「齒如瓠犀,螓首蛾眉」,「犀」是何意?
《說文解字》第144課:接吻中的「吻」指的是什麼?

TAG:談藝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