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報助我探尋紅色金融足跡
讀初中時,班級里訂了一份《解放日報》,課餘同學間爭相傳閱,學習時事,開闊視野。曾經常常揣摩,報頭偉人手書的「解」字為何是這般寫法,誰知這一琢磨不要緊,這份墨香氤氳的新聞紙伴隨青蔥歲月,成為我精神「解」渴、思想「解」惑、閑暇「解」頤的良師益友,也由此揭開了我與黨報的不「解」之緣。
參加銀行工作後,我從讀者「進階」為作者,擔任了《解放日報》通訊員。上世紀90年代初期,恰逢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目標第一次寫進了黨的十四大報告,「春風吻上金融的臉」,我結合本職崗位的觀察與思考,撰寫了上百篇反映申城金融業蓬勃發展的通訊及時評。從自助銀行的亮相到住房按揭的登場,從外匯買賣的興起到銀保業務的出籠,無不刻錄下新時代百姓金融樂章里的激揚音符。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期間,我讀到數篇金融回顧文章,都援引了我當年在《解放日報》發表稿件里的鮮活素材。
10年前,我兼任上海市銀行博物館館長,撫摸珍貴藏品之餘,揭開塵封記憶,追述金融往事,由陳述「今史」轉變為探究「歷史」。尤其是在著眼於紅色金融歷史專題的研究時,由於手頭存有的史料捉襟見肘,網上搜索到的資料十分有限且不太「靠譜」,愁眉不展之際,偶然從圖書館、檔案館等渠道找到解放前後的《解放日報》,其間的陳年老「料」,吉光片羽,卻是豐滿翔實,查考有據,編研過程中的諸多「梗阻」迎刃而解,令我大受裨益。徜徉在泛黃的故紙堆里「鉤沉探微」,摘抄舊聞,感悟氣息,腦海浮現的是黨報前輩記者「鐵肩擔道義」的身影,時空交錯,因緣際會,給人以莊重又獨特的筆耕體驗。
史海無涯,報章有徑,有了黨報的指引,很多文獻典籍「得來全不費功夫」。在為《解放日報》撰寫《每一枚銅板都用在了刀刃上——三位「紅色金融家」為革命軍隊當家理財的故事》時,有一段落敘述我黨在抗戰時期最早設立的革命根據地銀行——陝甘寧邊區銀行,於艱苦卓絕的環境中想方設法聚集資金支援邊區建設,一時尋覓不到生動的事例,然而延安時期出版的《解放日報》上的報道卻讓我茅塞頓開:1941年秋,為解決邊幣在流通使用中的障礙,陝甘寧邊區銀行開辦有獎儲蓄,以期既能集聚民眾存款,又能提升邊幣信譽,邊區政府主席林伯渠還在黨報上發布《告邊區同胞書》,宣傳鼓動儲蓄的意義。當年12月29日《解放日報》披露,50萬元獎券已全部售罄,之後又跟蹤追訪了開獎儀式:隨著土製搖獎機的滾動,眾目睽睽之下,頭獎號碼23083崩落出來,幸運者為關中地區的一戶農民。隨即,在沸反盈天的敲鑼打鼓聲中,銀行行長親自把巨獎送到農民家中,引得圍觀者議論紛紛:「人家命好,得了頭彩!」「八路軍的『票子』不騙人」……如此具有現場感的情景描摹,是一般史料記載所無法呈現的。
紅色金融一筆畫。被稱作「窯洞銀行」的邊區銀行儘管規模簡陋,輻射有限,卻度過了生龍活虎的光景。那時的《解放日報》,頗為注重對邊區金融的宣傳,粗粗瀏覽,每月總有四五篇有關陝甘寧邊區銀行的通訊與述評。諸如討論建立邊區獨立自主的貨幣體系,呼籲以折實方式向農民發放耕牛、農具等貸款,建議形成完整的金融網路以及健全的規章制度,等等,助推銀行實現了多項「革命根據地金融史上的創舉」,邊區金融工作的喜人氣象躍然紙上。
無獨有偶,我寫的《暗戰:人民幣初登上海灘》一文,涉及驚心動魄的「新中國金融第一戰」,亦較多參閱了當時《解放日報》的論說。其時上海剛迎解放,市場混沌,人心惶惶,投機分子乘勢興風作浪,銀元「喧賓奪主」,黑市價格飆漲。對此,6月5日《解放日報》便以《擾亂金融操縱銀元的投機者趕快覺悟》為題發表社論,警告投機奸商「趕快洗手不幹,否則勿謂言之不預」。6月10日,上海市公安局突襲證券大樓展開抓捕行動,一舉端掉幕後操縱黑市的老巢。翌日《解放日報》頭版頭條刊登《檢查投機中樞證券大樓,投機奸徒嚇破了膽,軍管會對取締銀元采嚴厲措施,昨日銀元價格已下跌七八百元》,一條標題即承載了充沛的信息量,又配發記者特寫《證券交易所奸徒落網記》和社論《徹底消滅投機活動》,多元視角與多重解讀交相輝映,使我的紅色金融史寫作更加淋漓酣暢。
相對於早期銀行、保險、證券行業的檔案資料汗牛充棟,錢莊、典當等「另類金融」的線索則比較匱乏。好在有《解放日報》支撐助力,史實考證猶如「探囊取物」。譬如為掌握上海解放初期錢莊業的經營狀況,從1949年10月末報紙上接連刊載的《進行投機違法營利,22家行庄受處分》《有部分暗賬不依限呈報,增資股款套用業務資金,27家行庄受警告》等消息中可知一斑;幾乎在同時,《解放日報》接到了13封讀者來信,普遍反映當鋪利息高、期限短、當額小、當不到錢款以及經營態度惡劣的現象,呼籲政府對其加強整頓改造。之後,又從1951年2月2日《典當業101家組成9個聯營集團,金融業聯合集團特舉辦臨時貸款》的新聞里,證實了典當業先於金融界積極投身社會主義改造的觀點。
萬丈高樓平地起。如今,上海正在全力打造國際金融中心,我既是社會經濟巨變的見證者,也是城市金融底蘊的探尋者。記得跨入新千年之際,我揮筆《銀行的新面孔》參加《解放日報》徵文,其中寫道:「感謝時代賦予我的幸運,讓我有緣在平凡的銀行崗位上,親眼目睹金融業的滄桑變遷。當下申城妙手勾畫金融新藍圖,『東方曼哈頓』呼之欲出。到那時,銀行的面孔想必會更加迷人了。」
※在這所院校的十年慶上,方星海給青年學生提了三個建議
※音樂劇《九九艷陽天》「上海之春」首演,85歲的「二妹子」陶玉玲也來了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