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國發動機差在哪裡?推力並非最大弱點,這個問題才要命

中國發動機差在哪裡?推力並非最大弱點,這個問題才要命

美國F135發動機

隨著中國空軍各主戰機型的迅猛發展,國產戰機的「心臟病」難題也逐漸為大眾所熟知,從殲10最初只能用俄制AL31F發動機到殲11B為了等國產發動機「菊花殘」(有機體沒發動機),在21世紀最初的10年里,發動機確實嚴重拖累了國產戰機的發展勢頭。

殲11B總算裝上了國產發動機

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在上個世紀90年代前,中國完全沒有自主研發航空發動機發動機的經驗,甚至連完善的計劃體系都沒有。只是在國產三代機項目迫在眉睫時,才正式上馬了渦扇10項目,在國產武裝直升機開始研製時,才上馬了渦軸9項目。而此前的中國航空發動機,幾乎全部源於冷戰早期的蘇聯成品。即便它們的技術難度並不算高(在80,90年代看來)。但仍在仿製過程中出現了大量問題。

為了飛豹的發動機,中國仿製了30年

而自主研發的渦扇10,由於缺乏經驗、缺乏實驗條件和預算,在許多硬指標上(比如油耗、推力)都推遲了至少5年才達到預定目標。相比之下,渦軸9由於預研充分、技術難度不高,反倒相當順利,甚至比武直10飛機的研發速度都快。但也正是這兩型發動機的研製和試用國產,暴露了中國航發體系的更深層次問題。

渦軸發動機相對簡單

除了軍迷最喜聞樂見的推力曲線、油耗曲線、壽命、可靠性等硬指標外,發動機的可維護性也是「隱形戰鬥力」。總所周知,早在50年代的空軍部隊中,就有一句名言「勝利在空中,保障在地面」。地勤的高效整備和檢修,正是一國空軍持續戰鬥力的核心。在很多時候,一次性部署的航空兵力量是有限的,但多次出動效率卻是可以提高的。以色列在歷次中東戰爭中,儘管在戰鬥機數量上並不佔優勢,飛行員素質也沒比埃及和敘利亞空軍精銳號太多,卻憑藉這恐怖的再出動效率,通過高密度無縫銜接的戰場投射強度一次次打垮了對手,以色列地勤可謂功不可沒。

地勤也是以色列空軍的殺手鐧

而這一戰果的背後,正是美軍在二戰以來,在實戰經驗和工業生產經驗總結之後,提出的對航空兵器可維護性的高要求。如今,按照美軍標準,在日常檢修中,只需要一人就能完成戰鬥機發動機的全套檢查工作。僅用6組工具就能完成F135發動機的基本拆解工作,極大便利了地勤的戰時維護工作,也間接提高了飛行安全性,這些,恰恰是缺乏航發設計和使用經驗的中國迫切需要學習的。當然了,在21世紀的新一代中國戰鬥機身上,也能看到明顯進步,諸如梟龍block2戰鬥機也引入了類似的發動機自檢系統,展出的下一代發動機構型也趨於簡約化。

中國新一代航發已初見端倪

中國航發相對於美國的落後,根子上還是工業化時代的起步晚問題和錯過大空戰時代的經驗問題。但這都並不是不可彌補的。隨著中國近年來經濟投入的增加,已經逐漸研發出了諸如渦軸10這類比肩甚至局部超越同類美製產品的發動機,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渦扇發動機也能做到類似水準。

作者:端平入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宮老弟 的精彩文章:

中國一小伙,成功攻破西方絕密技術,獲得國家科學獎

TAG:宮老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