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冷戰時,蘇聯與美國1次成功人質交換,兩國是否雙贏?都是輸家

冷戰時,蘇聯與美國1次成功人質交換,兩國是否雙贏?都是輸家

上世紀美國與蘇聯的冷戰不亞於一場「熱戰」,既有經濟、政治、軍事的正面較量,還有暗地較勁,美蘇雙方互派間諜搞破壞,特別是發生了全球最危險的危機——「古巴導彈危機」,雖然危機最後解除,但令世界各國捏把冷汗。在冷戰時期,美蘇雙方都各自握有雙方的關鍵人質,既有掌握大量情報的間諜情報人員,又有持不同政見者。這些人有的符合各自利益,有的則是一文不值。因此有些人質之間互換,蘇美之間私下經常進行,只不過沒有公開報道而已。

冷戰時,蘇聯與美國1次成功人質交換,兩國是否雙贏?都是輸家

在上世紀七十年代,蘇聯民間曾流傳著一個笑話:「換來了科爾巴蘭,換走一個流氓,真是天上掉餡餅,這樣的事哪找?」。蘇聯民從所說流氓是誰?餡餅又是誰呢?為何交換?結局如何?

「流氓」與「餡餅」

蘇聯有名的文人布科夫斯基,曾是蘇聯「反動分子」,此人17歲時就因「不良文學」被學校開除。因為布科夫斯基有些文采,但此人極度反感蘇聯體制,多次參加反對蘇聯的集會,而且還印刷非法出版物,因此他被蘇聯當局視為「眼中釘」。布科夫斯基因四次參與反對蘇維埃活動被逮捕,蘇聯對科夫斯基也用盡了各種辦法,除了關監獄,還把他送進精神病院。布林科斯基自從反對蘇聯當局以來,先後被蘇聯關押了12年。

冷戰時,蘇聯與美國1次成功人質交換,兩國是否雙贏?都是輸家

對於蘇聯人眼中這樣的「流氓分子」,以西方國家的策略就是把其當成「寶貝」,因此布林科夫斯基成為國際人權組織最青睞的人物,西方可以藉助布科夫斯基要挾蘇聯侵犯人權。

而蘇聯人眼中的「餡餅」並不是間諜情報人員,也不是蘇聯想要的科技人員。而是一名「政治犯」,此人就是智利G的書記科爾巴蘭。1973年9月,智利陸軍總司令皮諾切特在美國的支持下,突然發動軍事政變,推翻了智利總統阿連德政權,成立軍政府。皮諾切特在美國的授意大開殺戒,大肆殺害左翼人士及智利G人,身為智利G書記的阿爾巴蘭被捕入獄。而科爾巴蘭與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是好友,也是蘇聯支持的對象。科爾巴蘭入獄後,勃列日涅夫隨即授予他「列寧和平獎」。

冷戰時,蘇聯與美國1次成功人質交換,兩國是否雙贏?都是輸家

那麼「流氓」布科夫斯基與「餡餅」科爾巴蘭又因何產生了交集。兩人並沒有交集,只因蘇聯太重視「餡餅」科爾巴蘭了,因此,才有了「流氓」布林科夫斯的新生。


人質交換事件

1976年,智利G書記科爾巴蘭被皮諾切特送入監獄,引起了蘇聯的高度重視。此時在蘇聯國防協調部門工作的伊戈爾·雷巴爾金負責科爾巴蘭的事務。蘇聯解體後雷巴爾金曾向俄羅斯《論據與事實》報透露,當時皮諾切特知道科爾巴蘭在蘇聯人心中的地位,因此他想用科爾巴蘭交換蘇聯政犯,以此討好美國。皮諾切特先指示智利駐美國的大使向美國人報告此事,並協商能否進行交換事宜。美國方面就與蘇聯取得聯繫,雙方同意交換政治犯。

冷戰時,蘇聯與美國1次成功人質交換,兩國是否雙贏?都是輸家

但用誰交換科爾巴蘭?是當時蘇聯很頭疼的一件事。蘇聯就對手裡在押的政治犯進行一番梳理,最後選定了布科夫斯基。布科夫斯基在蘇聯眼中就是一個反蘇聯的小混混,並不值得一提,但布科夫斯基在美國等西方國家眼中卻很重要,因此蘇聯決定用這個不重要人物交換科爾巴蘭。

美國人也同意用科爾巴蘭交換布科夫斯基,於是美蘇雙方敲定交換事宜。據布科夫斯基在其回憶錄中寫道:「1976年12月18日早晨,他從睡夢中醒來,就聽到看守敲門對他說:『收拾好私人物品』」。

布科夫斯基以為是換牢房,但布科夫斯基又隱約感到有一絲不祥之兆,他以為自己死期到了。於是他告訴看守,自己的靴子拿去修了,沒有靴子他不出去。但看守對他說不需要那雙破靴子了。

隨即布科夫斯基被押上一輛密閉的汽車,布科夫斯基不知道要把他拉到什麼地方執行死刑。但汽車停下後,布科夫斯基才發覺到了機場。原來這是蘇聯方面早已設計好的計劃。

據雷巴爾金回憶,蘇聯領導層對這次人質交換的事很重視,專門派出蘇聯新成立的「阿爾法」特種部隊負責押送。也就是說押送布科夫斯基的是「阿爾法」特種部隊。雷巴爾金早已帶領人員在契卡洛夫機場等候。

冷戰時,蘇聯與美國1次成功人質交換,兩國是否雙贏?都是輸家

當運送科夫斯基的飛機飛離蘇聯領空後,布科夫斯基被打開手銬,他也知道了此行是被驅逐。美國與蘇聯約定在瑞士日內瓦交換人質,當蘇聯飛機還沒到日內瓦時,記者就已經聚集在日內瓦機場,蘇聯的飛機只得悄悄降落在蘇黎世機場。美國人也很小心,美國人不希望布科夫斯基與科爾巴蘭見面,因此布科夫斯基先被帶走後,才讓科爾巴蘭再登上蘇聯飛機。

當布科夫斯基被接走時,掛有美國國旗的汽車也到了蘇聯飛機旁,除了科爾巴蘭,還有美國大使和科爾巴蘭的妻子。直到布科夫斯基走的很遠,美國人才被允許接近飛機。由於12月19日,是勃列日涅夫70大壽,蘇聯人怕科爾巴蘭交換事件搶了勃列日涅夫的風頭遭到怪罪。因此蘇聯部門給雷巴爾金下令,讓科爾巴蘭在明斯克停留一段時間後,然後再到莫斯科。

冷戰時,蘇聯與美國1次成功人質交換,兩國是否雙贏?都是輸家

12月23日,科爾巴蘭接到前往莫斯科的消息後,才再次飛到莫斯科。到莫斯科後,科爾巴蘭被安排到高爾基街的一處公寓。不久,科爾巴蘭接到通知,讓其去克里姆林宮。當科爾巴蘭見到勃列日涅夫後,兩人都很激動。

最後結局如何?

科爾巴蘭和布科夫斯基作為蘇美冷戰歷史上有名的人質交換事件的主角,兩人最後的結局如何呢?

先來說說科爾巴蘭。雖然科爾巴蘭在蘇聯受到蘇聯方面周到的接待,但勃列日涅夫去世後,科爾巴蘭不願呆在蘇聯了,他還想回到自己的祖國。因此,他向蘇聯方面請求回國,1983年,蘇聯當局同意科爾巴蘭回國,但要科爾巴蘭秘密回去,防止出現意外。

為了確保安全,科爾巴蘭決定「改頭換面」,進行整容。他在莫斯科醫院很順利的進行了面部整容,鼻子、眼皮都進行了改造,科爾巴蘭已經判若兩人。

冷戰時,蘇聯與美國1次成功人質交換,兩國是否雙贏?都是輸家

科爾巴蘭恢復後,選定了回國的路線,他決定從阿根廷回智利。雷巴爾金卻讓他乘坐蘇聯航班,但在布達佩斯臨近起飛時,蘇聯情報人員發現美國歌星里德也要乘坐這架飛機飛回智利。因為里德長期住在智利,與科爾巴蘭很熟悉。蘇聯擔心科爾巴蘭被認出。因此飛機起飛後,里德便被克格勃請到頭等艙,克格勃人員與其喝酒,直到把里德喝的大醉。

科爾巴蘭回智利後,便隱姓埋名,很少外出。後來皮諾切特軍政權下台後,科爾巴蘭開始在公眾場合亮相。科爾巴蘭後來辭去書記職務,在家著書立說,完成了很多著作。2010年,科樂巴蘭去世,享年95歲。

冷戰時,蘇聯與美國1次成功人質交換,兩國是否雙贏?都是輸家

布科夫斯基到了美國後,也受到美國的熱烈歡迎,美國總統還接見了布科夫斯基。但布科夫斯基一家在美國剛開始過得並不如意,後來布科夫斯基開始出來演講,還寫了一本自傳,掙了一大筆錢,並在英國劍橋買了房子。蘇聯解體後,布科夫斯基才敢回到俄羅斯,據說當時他回俄羅斯想參選俄羅斯總統,要和普京對決。雖然希望不大,但至少是總統候選人,能在俄羅斯民眾面前露露面,提醒他們不要忘記曾經的「流氓」。


誰是贏家?

表面看蘇聯與美國這次「人質交換事件」很成功,雙方都很滿意,似乎都是贏家。但兩國誰都沒贏。為什麼這樣說呢?

從蘇聯的情況看,科爾巴蘭回到智利後,蘇聯不久就進入戈爾巴喬夫執政改革時代,而戈爾巴喬夫推行新思維和「公開性」改革,搞亂了蘇聯,其主要目標就是推翻蘇聯的體制,實現西化。直到蘇聯解體,蘇聯在戈爾巴喬夫執政期間,蘇聯戰略態勢一直處於收縮狀態。包括阿富汗撤兵,蘇聯已經沒有精力在世界上其他國家搞「蘇聯化」運動了。因此科爾巴蘭對於蘇聯來是一個可有可無的人物了,後來蘇聯解體後,科爾巴蘭對俄羅斯也沒什麼作用,此時整個拉美地區的革命運動,也因蘇聯解體而處於一種低潮期。

冷戰時,蘇聯與美國1次成功人質交換,兩國是否雙贏?都是輸家

從美國方面看,對布科夫斯基的真實情況,美國可能不了解,但當布科夫斯基到了美國後,美國才發現這個小文人,根本就不是他們的「菜」,留之無用,棄之可惜。於是才成就了布科夫斯演講著書掙錢。特別是八十年末,美國瓦解蘇聯計劃已經成功,並不是布科夫斯基發揮了作用。因此,在美國人眼裡,布科夫斯基也是無用之人。

從美蘇兩國的情況看,1976年轟動全球的「人質交換事件」,美國與蘇聯只是在爭聲勢,耗費了大量財力,雙方都不是贏家。

歡迎各位看官批評指正,圖片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泥腿看客 的精彩文章:

63年前,赫魯曉夫「秘密報告」如何被美國所獲?中情局花50萬美元
宮女被臨幸生子連升三級,其子最有可能繼皇位,為何24歲早逝?

TAG:泥腿看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