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腌篤鮮,鮮掉王珮瑜的眉毛
京劇余派唱腔第四代傳人王珮瑜,
出生在江南水鄉蘇州,
每到過年,外婆就會做腌篤鮮,
慢火細燉,滿溢祖輩深情。
枕水人家姑蘇城。
腌篤鮮,是蘇幫菜的代表,
腌和鮮,離不開蘇州這個地方。
浙江德清,幾乎貢獻了所有蘇州的春筍。
每天清晨4點,挖筍人就進到山裡的竹林里,
用腳一遍遍踏遍林子,找到冒出頭的筍尖。
新鮮春筍,外裹鵝黃筍衣,內藏白嫩筍肉,
小巧溫潤,像一個個嫩生生的娃娃。
當地人買春筍,都挑早上去買,
為的是趕上第一口春之甜香。
在陽澄湖,還保留著最傳統的腌肉。
用的豬得是年豬,
從春天開始養,到臘月宰殺。
選上好肋條肉,兩面抹粗鹽腌制15天,
再風乾半月有餘,等上至少40天的時間,
方能預備好正宗的腌鹹肉。
這下過一番時間的功夫,
味道比速成的腌肉來得更香醇。
接下來,就交給時間了。
一碗腌篤鮮,兩種原料很重要,
但更重要的,在於這個「篤」,
小火翻騰出的氣泡,嘟嘟嘟的,
看火候,見工夫,
凝結了所有的情感和期待,
在喝到勺子里的第一口湯時,
一切的情緒都化開了。
春筍的鮮味,和鹹肉的咸香,
相得益彰,
怪不得當地人形容腌篤鮮,
是「鮮得掉眉毛」。
鹹肉和春筍,一老一嫩,
調和出最自然的味道。
王珮瑜小時候吃的腌篤鮮,
裡面還會加入蹄髈,也就是豬腳。
當腌制的鹹肉遇見新鮮的蹄髈,
湯麵漂著一層油脂,
口感柔滑,鮮香至極。
跟烹制腌篤鮮相似,
演唱京劇,
也需要「慢工出細活」。
台上台下,歷經時間的磨鍊,
方能將角色的喜怒哀樂詮釋到位。
隨著時代的變遷,
一道經典菜會玩出新花樣,
更何況是藝術文化的傳播?
王珮瑜這位京劇傳人,
從傳統舞台走上綜藝節目,
用新方式來推廣傳統文化。
王珮瑜示範京劇表情包:驚提、怒沉、喜展眉。
快是一種時代的需要,
慢是一層人生的境界。
這就像蘇州這座城市,
在快與慢之間,
找到了一種微妙的平衡,
也能讓腌篤鮮這樣的傳統味道,
不斷地在傳承中創新。
經常四處登台表演,
這次吃上正宗的腌篤鮮,
王珮瑜感慨:
吃到了童年的味道。
她從來不在外面吃腌篤鮮,
而這一碗,嘗到的不僅是一口湯一棵筍,
更是對家鄉,對父母,對外婆的愛。
沒有沉澱,哪會有好的味道呢?
於菜,於人,於城市,皆是如此。
幼時王珮瑜和媽媽、外婆合影。
在中國廣袤的大地上,還有多少中國味道?
在《中國味道》里,你不僅能尋味,
還能感受到什麼才是中國。
以「開啟尋味之旅 守衛美好生活」為主題,
通過對記憶中味道的尋找,
探尋美食背後蘊藏的
中國歷史、人文,和情懷。
舞蹈家黃豆豆,
尋找父親生前所做的炒腰花,
追憶起家常味的溫暖。
國際刑偵專家李昌鈺,
尋找小時候母親帶13個孩子做的如皋蟹黃包,
重新品味家國的情懷。
「文字鬼才」馬伯庸,
尋找8歲就離開的故鄉所特有的美食對夾,
承載理不清的鄉愁。
看似一檔美食節目,
實則是為現代人找回快丟失的記憶,
為我們找回和故鄉的那一絲聯繫。
五一將至,
無論你是選擇回到闊別已久的家鄉,
還是去一個心儀已久的他鄉,
都會去尋找嚮往的味道,
每一種味道都有著它生長的根,
就像我們每個人一樣。
從草長鶯飛的春天開始,
跟隨《中國味道》,
一起看更廣闊的中國。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這款簡約美物,帶你找回生活的詩意
※舟山蝦皮,山東乾貝,寶寶都能吃的咸鮮海味
TAG:那一座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