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黃帝內經》病機19條之「諸風掉眩,皆屬於肝」,有何證治規律

《黃帝內經》病機19條之「諸風掉眩,皆屬於肝」,有何證治規律

諸風掉眩,皆屬於肝,主要闡述的是關於五臟肝的病機。那麼,風、掉、眩三個字又是什麼意思呢?所謂風,主要分為外風和內風,外風致病,除了淺表證與肝的關係不大,但外風一旦引起筋脈的病變,就與肝的關係密切了。由於《黃帝內經》有「風氣通於肝」的說法,所以外風導致筋脈病變是極其頻繁的,比如筋脈拘急、痙攣、僵直、抽搐、肌肉跳動等。比較典型的莫過於風中經絡導致面肌痙攣,破傷風導致四肢抽搐、角弓反張、牙關緊閉等,這些都是外風致病,且病機都與肝的關係頗大。內風的表現主要與「掉」和「眩」有關。

那麼,「掉」是什麼意思?掉就是搖動的意思,這個搖動的範圍覆蓋全身,比如頭部、四肢、身體的搖動以及肌肉的跳動,以及病人自覺的旋轉感,這些都是掉的概念。那麼「眩」呢?所謂眩,其實就是眼前發黑、視物旋轉的感覺。在臨床上,掉和眩兩種病症有時會獨立發作,也有時會合併發作,但這些癥狀的出現,多於肝的關係頗大。那麼,諸風掉眩,都屬於肝的病機,在臨床上究竟有哪些證治規律呢?

1.肝氣上逆

這種證型的形成多與情緒有關,比如《黃帝內經》所說的「怒則氣上」就容易導致肝氣上逆。那麼,肝氣上逆有什麼臨床表現呢?一般會有眩暈欲撲,天旋地轉,如果重症的話,會有突然昏仆,不省人事,脈沉弦或伏。那麼這種主證該如何辨證治療?一般來說,這種證型的治療原則為順氣開郁、平肝,方藥方面可以用五磨飲子加減,藥用木香、沉香、檳榔、枳實、烏葯、石決明、鉤藤、夏枯草等。

2.肝火上擾

這種證型的形成其實也與情緒關係很大,正如《黃帝內經》所說的「氣……亂於頭,則為厥逆,頭重眩仆」那般,所以出現肝火上擾的話,臨床上大多會出現眩暈,頭痛,面紅目赤,口乾便秘、尿赤,胸脅灼痛,脈弦或弦數。那麼這種證型該如何辨證施治呢?一般來說,這種證型的治療原則為清肝瀉火,方藥方面可以用當歸龍薈丸,藥用當歸、龍膽草、大梔子、黃連、黃柏、黃芩、大黃、蘆薈、青黛、木香、麝香等。

3.肝陽化風

這種證型主要是由於肝腎陰虛所致,肝陽上亢,亢盛動風,臨床上常見眩暈、頭重腳輕,如坐舟車,步履不正,伴有目脹腦熱、耳鳴,肢體震顫、頭搖、語言謇澀、手足麻木等症為典型癥狀,更有甚者還會出現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口噤不開,舌強不語,喉中痰鳴等癥狀,在舌脈上,常以舌質紅、舌苔黃,脈弦數為主。這種情況應該如何辨證治療?當以平肝潛陽、清火息風為主,方以鎮肝熄風湯加減,藥用懷牛膝、生赭石、生龍骨、生牡蠣、生龜板、生杭芍、玄參、天冬、川楝子、生麥芽、茵陳、甘草等。如果是突然昏仆,不省人事這種,應該立即送醫院救治。

4.陰虛動風

無論是外感,還是內傷,都容易導致陰虛動風,在臨床上,常以頭暈、手足蠕動、瘛瘲、耳鳴耳聾、兩目乾澀、口乾咽燥、神倦乏力、消瘦等症為主,或伴有持續低熱,暮熱早涼,熱退無汗,或伴有面部烘熱、五心煩熱、潮熱盜汗,或伴有脅肋灼痛,舌質紅絳少津,脈弦細數。這種情況一般可以用育陰息風的方法進行治療,可以用三甲復脈湯(炙甘草、乾地黃、生白芍、麥冬(不去心)、阿膠、麻仁、生牡蠣、生鱉甲、生龜板)或一貫煎(北沙參、麥冬、當歸、生地黃、枸杞子、川楝子)等方葯。

5.肝鬱血虛

肝鬱也與情緒有一定的關係,情志不暢,氣機逆亂,肝失疏泄,心血不足,容易出現突然昏仆,四肢抽搐、兩手固握或伴有手足舞動、苦笑間發,平素多愁善感、喜悲傷欲哭、驚惕不安、不寐或少寐、夢擾不寧、胸悶不舒、善太息等癥狀,舌脈方面多以舌淡、脈弦細為主。出現這種情況,應該以舒肝養血為主,用甘麥大棗湯(甘草、小麥、大棗)加減化裁。

6.肝風夾痰

肝風夾痰證,可以說是肝臟辨證中最為複雜的一個證型,肝風、痰濁同時上擾清竅,會引發很多種疾病。

(1)耳源性眩暈,大多由脾失健運,痰濁內生,肝氣太過,夾痰上擾導致的,臨床上以眩暈,目黑頭旋,胸悶噁心,耳鳴,納呆少食為典型癥狀,舌苔膩,脈弦滑,以半夏天麻白朮湯為主治療。

(2)小兒驚風,由運化不健,痰熱上壅,激動肝風,肝風夾痰所致,臨床上多以神昏驚厥、高熱痰鳴為典型癥狀,舌苔黃厚而膩,脈弦滑,治則為清熱滌痰、鎮驚息風,可以用小兒回春丹調理。

(3)癇證,臨床上常以突然眩暈、昏仆倒地,不省人事,四肢抽搐,兩目上視,口吐涎沫,口中作六畜叫聲,牙關緊閉,移動時蘇醒,時發時止為典型癥狀,舌脈方面,常以舌苔白膩,脈弦滑為主,這種情況應該豁痰宣竅、平肝熄風,用定癇丸(明天麻、川貝母、半夏、茯苓、茯神、膽南星、石菖蒲、全蠍、僵蠶、真琥珀、陳皮、遠志、丹參、麥冬、辰砂)。

(4)中風,肝旺犯脾,脾失健運,痰濁內生,或者肝火煉痰,夾痰蒙竅,橫竄經絡所致,臨床上常以猝暴僵仆、神識不清、四肢抽搐、牙關緊急、喉有痰鳴、面紅氣促、兩手握固為典型癥狀,舌脈上常以舌紅脹大、舌苔黃膩、脈弦滑而數。治則以豁痰瀉火、止痙息風,用羚羊鉤藤湯(羚羊角、鉤藤、霜桑葉、川貝母、鮮竹茹、生地黃、菊花、白芍、茯神木、生甘草)加減。

7.破傷風

破傷風屬於外風所致,入里傳肝,導致筋脈拘急、角弓反張、牙關緊閉、四肢抽搐,並伴有發熱、多汗、呼吸迫促、大便秘結、小便短赤或尿閉,舌紅或干絳、舌苔黃濁,脈弦數。這種情況,一般會以息風鎮痙、清熱解毒為主。常用方葯有玉真散(白附子、天南星、天麻、白芷、防風、羌活)或五虎追風散(蟬蛻、天南星、明天麻、全蠍、僵蠶)。由於破傷風變證較多,所以加減化裁極其重要,如果伴有高熱,可酌加石膏、黃芩等;如果抽搐頻發的話,可以酌加蜈蚣、地龍等;如果是痰涎壅盛的話,可以酌加竹瀝、天竺黃,如果口乾煩渴的話,可酌加麥冬、玉竹等;若是伴有便秘,可酌加大黃、玄明粉等;如果伴有尿少,可酌加車前子、金錢草等。

在《黃帝內經》病機19條中,「諸風掉眩,皆屬於肝」這條病機中,大部分的「掉」和「眩」的癥狀,都與「風」有關,不是外風就是內風,從病機到證治規律來看,都可以通過調整肝的各項功能來進行治療。當然,「諸風掉眩」,也有不屬於肝的病機,以後我們再來探討。

【本文由「金蘭中醫學社」新媒體獨家出品,圖片來源於網路。作者金蘭,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蘭中醫學社 的精彩文章:

被譽為「傷寒第一方」的桂枝湯,它究竟有什麼秘密呢?
春日野菜之小根菜,和不同食物搭配,能收穫不同的養生妙用

TAG:金蘭中醫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