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曹操終身不敢稱帝,和荀彧背後的勢力有何關聯?

曹操終身不敢稱帝,和荀彧背後的勢力有何關聯?

摘要:當曹操野心彰顯時,荀彧便成了曹操的一個絆腳石。實際上,荀彧對曹操篡漢起了延緩作用,正如趙翼所說「彧不死,操尚未敢為此也」。

一、荀彧之死的現實原因

關於荀彧之死,《三國志》注引《魏氏春秋》曰:「以憂薨」;《後漢書》稱荀彧「飲葯而卒」。無論是「以憂薨」還是「飲葯而卒」,以史料看都是因為荀彧反對曹操稱魏公。有人認為曹操集團內部擁有一個擁漢派,荀彧等是典型代;還有人認為荀彧並非擁漢派,造成荀彧悲劇的原因是他的人生定位與曹操衝突的結果。綜合史載觀點,荀彧之死的原因在於荀彧反對曹操加九錫。不過,荀彧反對曹操加九錫實際上只是致其死亡的直接原因,更深層次的原因,在現實方面。第一,荀彧之死是以荀彧為代表的潁川士人與曹操利益衝突的結果。

弘農楊氏的楊彪曾為曹操所忌,曹操欲殺之,荀彧、孔融等設謀救之。很明顯,荀彧、孔融等人在曹操與楊彪等士人利益相矛盾的時候,選擇了站在楊彪一邊,曹操雖作出了讓步,心中終究是不樂意的。而荀氏家族的荀爽、荀昱,在漢末曾「志除閹宦」,是士人反對閹宦集團的重要代表。黨錮之禍以後,荀昱等人下獄死,為反宦官的鬥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而荀爽則被迫「隱於海上」。他們與宦官勢力作鬥爭的經歷和思想,當然也深深影響著荀彧。作為宦官之後的曹操對此心中有所芥蒂,也是理所當然的。

東漢末年的士人輔佐曹操的目的,是想藉機興復漢室。實際上,荀彧反對曹操稱魏公與荀爽、荀昱反對宦官的立場是一致的。荀彧曾經說曹操曰:「外定武功,內興文學。」由此可見,荀彧想要興復漢室,要曹操做周公一樣的賢相,恢復漢室江山。很明顯,這種態度是與曹操不能相容的,其矛盾到了一定的時候肯定是會爆發的。當曹操野心彰顯時,荀彧便成了曹操的一個絆腳石。實際上,荀彧對曹操篡漢起了延緩作用,正如趙翼所說「彧不死,操尚未敢為此也」。荀彧的死,也「給曹操代漢帶來了很大的心理影響」,這也是曹操不敢稱帝的重要原因。

荀彧在曹丕與曹植之間的態度,使得曹操認為荀彧不能成為輔佐曹丕的大臣而欲除之。曹丕稱帝前很受士人支持,但在奪嫡之爭時所主要倚仗的士人是寒士賈詡、吳質等人。曹氏家族中士族化最厲害的是曹植,他與士人交往頗多,而且有士者風。曹植是頗得士人的主流支持的,據史載,明確支持曹植的有弘農楊彪之子楊修、河內楊俊、潁川邯鄲淳等,這裡還補充一則材料,潁川名士杜根之孫、由荀彧舉薦的杜襲也是支持曹植的。

《三國志·荀彧傳》曰:「文帝與平原侯植並有擬論,文帝曲禮事彧。」這則史料雖不能明確肯定荀彧就是站在曹植一邊,但是荀氏家族一直以來就有重孝的傳統,如荀彧子等多以孝聞名,以此來看,作為荀彧嫡子的荀惲應當不會違背父親的意願,而採取與父親相反的態度的。據記載,「曹植言論多忠於漢室時,以此觸魏武之忌」反觀荀彧之死,其直接原因就是反對曹操加九錫之議。由此可見,在對漢王朝的忠誠方面,荀彧與曹植的立場是一致的。

另一方面,荀彧在曹操陣營內聲望之高無人能比,若曹操死,荀彧有成為權臣的資本,這當然也會為曹操所忌。按荀彧小曹操8歲,曹操為後事計,當會想到荀彧去世在自己之後的可能性。而荀彧立場即是反對曹操稱帝,那麼荀彧若在,曹操便欲為周文王而亦不可得。而曹丕之威望資質又無法與其父相比,故曹操在死前必須要為其掃清一切障礙。可以這樣認為,就算沒有荀彧反對曹操加九錫一事,荀彧最終也難免一死。荀彧之死,實乃為曹氏篡漢掃除了一個重要障礙,同時也為曹丕政權的鞏固掃除了一個重大障礙。

二、荀彧之死對曹魏的影響

荀彧之死,為曹操掃除了一個重要的障礙,第二年便進位為魏公,在代漢自立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篡漢是荀彧死後曹操的基本動向。荀彧死後,曹操沒有取得實際效果的軍事行動,其領土再也沒有有效擴張,而把主要方向轉向內部的穩定,誅殺士人中的異己者。雖然當時曹操集團已經統一北方,孫權與劉備勢力的威脅已經不是很大,但畢竟天下還沒有統一。荀彧死後,曹操與劉備、孫權勢力之間發生的幾次軍事衝突,也沒有取得像樣的戰果。曹操放棄統一的軍事行動,其中之一是曹操在稱公過程中遇到的荀彧事件等一系列事件中看到了反對的力量。「隱誅」荀彧是曹操為篡漢過程掃清道路的重要舉措,也是曹操在曹丕和曹植之間做出抉擇的一種舉措。

荀彧死後,曹操的主要方向轉向對內控制,說明曹操的主要精力已經集中於為篡漢作準備,同時也是為曹丕的之路培植勢力。對於士人群體來說,荀彧之死可能加深士人在內心深處和曹氏的隔閡,但現實的影響是促使他們與曹氏妥協。實際上荀彧之死可以看作是潁川士人集團轉向的風向標。通過荀彧的死,士人中一部分有遠見的選擇同曹操曹丕合作,荀氏家族本身也是如此,荀彧以反對曹操進位魏公加九錫而被隱誅,數月以後,曹操假裝三讓魏公之封時,荀攸卻成為勸進諸臣之首。

曹操也注意對其加以安撫,魏國建立之後,以荀攸為尚書令,為魏國文臣第一。對於曹操來說,他摒棄了潁川士人集團的領袖荀彧,但是沒有士人集團的支持,其篡漢自立的道路也很難一帆風順,因此他也急需修復同潁川集團的關係,這就促使他減緩篡漢自立的步驟,以安撫部分士人的情緒。除此之外,曹操在進位為魏公後,注意以地位和經濟利益籠絡士人,當然也有修復與士人關係的考慮。因此,在漢魏易代之際,既可以看到潁川士人集團與曹氏通力合作,也可以看到曹操和曹丕對士人進行的頗多妥協。

荀彧之死的無奈和無助,主要是因為士族沒有真正掌握軍權。這時的軍權都握在有戰功的譙沛武人手中,以荀彧為代表的士人群體作為謀士,只能進言獻策而不能真正指揮。到了曹丕立國以後,以陳群為領袖的士人控制了朝中人事,但還是沒有從實質上控制軍隊。陳群死後,司馬懿成為士人領袖。司馬懿曾多次帶兵抵抗蜀國的進攻,這時的士人集團已經控制了相當的軍隊。通過高平陵之變,司馬氏控制了政權。而士人集團對有重法輕儒傾向的曹魏,早已希望有士族代表能取而代之,於是晉之代魏就有了社會基礎,所以成事較易。荀氏家族為司馬氏立國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其動向成為了漢晉之際變局的一扇窗口。

參考文獻:

《晉書》

《三國志》

《後漢書》

《三國史》

《世說新語》

《廿二史札記》

《資治通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秋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東漢末年,潁川士人遍布天下

TAG:秋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