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此人名聲堪比呂布,聯手東吳卻背上罵名?司馬家族是他死敵!
文:立早閑人(白馬晉一原創團隊成員)
文欽與毌丘儉同為淮南三叛中第二叛的發起者。在淮南三叛中,不管是謀劃者還是發起者,不管是王凌、令狐愚還是毌丘儉、諸葛誕,文欽父子處事最現實,人品最差勁。
縱觀文欽的人生軌跡,出生、悼長、幼學均在譙郡中,弱冠成名於曹操時期,壯年入仕於曹丕時代,強年拜將在曹睿期間,艾年先官仕在曹魏政權抵抗孫吳,然投奔於孫吳王朝對抗曹魏,後被殺在淮南三叛壽春被圍。
悼、幼、弱、壯和艾均是中國古代對各個年齡段的稱謂。《禮記?禮上第一》記載:人生十年曰「幼」,學;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壯」,有室;四十曰「強」,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傳;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悼與耄,雖有罪,不加刑焉。百年曰「期」,頤。
古代對年齡的劃分標準與現如今中國及聯合國的劃分標準的很大的區別。聯合國對年齡的劃分標準:人的一生分五個年齡段,即0到17歲為未成年人;18到65歲為青年人;66到79歲為中年人;80到99歲為老年人;100歲以上為長壽老人。
而中國的標準則是童年期:0-6周歲(嬰兒期0-3周月;小兒期4周月—2.5歲;幼兒期2.5—6歲);少年期:7-17歲周歲(啟蒙期7—10歲;逆反期11—14歲;成長期15—17歲);青年期:18-40周歲(青春期18—28歲;成熟期29—40歲);中年期:41-65周歲(壯實期41—48歲;穩健期49—55歲;調整期56-65歲);老年期:66周歲以後(初老期67—72歲;中老期73—84歲;年老期85歲以後)。
由於文欽異乎尋常的人生軌跡,雖比不上昔日「三姓家奴」溫侯呂布利欲熏心,先後誅殺丁原董卓兩義父的惡行,但仍留下唯利是圖,前後背叛曹操曹魏兩恩主的罵名。在淮南三叛中,文欽參與起兵反叛的表面原因是忠於曹魏,反抗司馬氏的專權,而實質原因是曹爽集團的殘餘勢力與司馬氏集團的鬥爭,那更深層次的原因就是個人利益主導,是隨著利益變化而選擇效忠對象,根本不存在儒家社會所倡導的忠君愛國的觀念。
總而言之,文欽起兵反叛司馬氏,不僅是集團之間的鬥爭不可調和的惡果,更是個人私利得不到永久性滿足的後果,乃至是曹爽司馬師對文欽實行區別對待的結果,與國家、人民甚至曹魏王朝的利益無關。
更有甚者,文欽在淮南二叛失敗後投降吳國後,竟然遊說吳國上層,派兵討伐魏國,藉此發泄自己私人恩怨。《資質通鑒·魏紀九》記載:文欽說吳人以伐魏之利。文欽世受曹魏厚恩,特別是牽連到魏諷謀反不僅未被治罪反被赦免,不僅不被永不敘用,斷絕仕途還能出仕入仕,封官拜將。而一旦投降到吳國,文欽竟然勸說孫吳人討伐自己的故國,徹徹底底淪為三國時期的漢奸。文欽對曹魏的厚恩不僅不感激涕零還淪為魏國的異類,家國情懷蕩然無存,忠君之念化為烏有。文欽尚存有一絲忠君愛國的情操,無論如何也不會勸說吳國來討伐生於斯長於斯成於斯的國家。正如現代學者盧弼所說:當時勤王諸將,惟文欽父子,粗猛武夫,反覆無常。
縱觀其一生,用《晏子使楚》中一句話來概括文欽再合適不過了。這句話就是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同一個人或同一件事物,由於環境的不同,其結果可能有很大的差異,就會出現橘枳雖表面(葉子)相似但本質(果實)完全不同的現象。因此,環境不同,對一件事,特別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巨大的。文欽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筆者按:自私自利,指只為自己打算,為自己謀利益,不顧別人和集體。文欽,本是上陣殺敵的武將,卻成為三國後期一員與眾不同的武將。之所以會與同時期的武將不同,是因為文欽雖驍果粗猛但好大喜功,雖是官員卻不奉官法,雖是曹魏的守護者更是曹魏的掘墓人。這一切不同,皆是因自己自私自利引起。
※水滸此人實力完勝宋江?梁山好漢遭他全殲,歷史結局卻相當慘烈!
※曹操麾下三大戰將,打爆孫權十萬大軍?其中一人,曾跟呂布混過!
TAG:白馬晉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