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花一詩:牡丹
令狐楚《赴東都別牡丹》詩詞賞析
枯木
《赴東都別牡丹》
【唐】令狐楚
十年不見小庭花,紫萼臨開又別家。
上馬出門回首望,何時更得到京華。
牡丹花雍容華貴,端莊典雅,色彩艷麗,富麗堂皇,香氣濃郁,清輝溢遠,歷來有「國色天香」之譽,可謂人盡皆知。牡丹花的栽培歷史久遠,在唐代達到高潮,上至皇親國戚,達官顯貴,下至平民百姓,走卒販夫,皆有栽培和觀賞牡丹的習俗。
唐代牡丹之盛,在許多唐代詩人的筆下皆有詠嘆記載,留下了諸多膾炙人口的詩篇佳句,比如李白的「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劉禹錫的「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羅隱的「若教解語應傾國,任是無情亦動人。」,詩人白居易更是偏愛牡丹,一生有二十餘首關於牡丹的詩詞傳世,諸如此類,不勝枚舉,從而使得牡丹傾國傾城的花姿花色譽滿天下。
唐代栽植牡丹之風,首先以帝國京都長安最為隆盛,晚唐以後到宋代則轉移到東都洛陽,歐陽修的牡丹專著《洛陽牡丹記》記載了當時盛況,從此洛陽牡丹名滿天下。
本文所選的牡丹詩詞,是中唐時期著名宰相令狐楚所賦,表達了詩人對牡丹的憐惜留戀之情,也從側面說明當時洛陽牡丹並不多,沒有長安家家栽植牡丹的盛況。
令狐楚(766年-837年),字殼士,據《後唐書·令狐楚傳》記載,自言為唐代史學家令狐德棻(宜州華原人)之後裔,祖父曾任綿州昌明縣令,父親令狐承簡為太原府功曹,定居在太原(《舊唐書》:「楚以父掾太原,有庭闈之戀。」),因而長期生活在太原。唐德宗貞元七年進士及第,歷任職方員外郎、知制誥、翰林學士、華州刺史、河陽節度使,元和十四年(819年),入朝拜相,任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憲宗去世,為山陵使,因親吏贓污事被貶為衡州刺史。唐敬宗繼位後,又重新提拔他為戶部尚書、東都留守、天平軍節度使、吏部尚書,累升至檢校尚書右僕射,封彭陽郡公。後以山南西道節度使致仕。開成二年(837年),令狐楚病逝,年七十二。追贈司空,謚號「文」,累贈太尉。
令狐楚是中唐重要的政治人物,與當時許多重大的政治事件有著密切的聯繫,而且又是著名的駢文家和詩人。才思俊麗,尤善四六駢文。他常與白居易、劉禹錫等人唱和。其詩「宏毅闊遠」,尤長於絕句。有《漆奩集》一百三十卷,又編有《元和御覽詩》。
《赴東都別牡丹》這首詩,作於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年)。從詩文內容得知,令狐楚即將赴東都任職。對照史料,令狐楚元和十五年(820年)被貶衡州刺史,大和二年(828年)9月剛剛被召回京師任戶部尚書,不及半年,大和三年(829年)3月又被調任為東都留守。前後十年不在長安家中,因此詩文有「十年不見小庭花,紫萼臨開又別家。」之感慨。
唐代官員以京職為重,不像後來能夠出鎮外省官職為榮,因為唐代藩鎮割據,節度使掌握實權,刺史等有職無權,因此官員調任外省被視為貶職,著名的「二王八司馬事件」就是明證。令狐楚被任命為東都留守,實為閑職,因此令狐楚心裡非常愁悶,發出「上馬出門回首望,何時更得到京華。」的感嘆。
《赴東都別牡丹》這首詩題目寫牡丹,詩詞卻不明寫牡丹,只是從側面描述詩人的眷戀之情,從而烘托出牡丹的天姿國色,讓人留戀。十年不見家裡的牡丹開花,沒想到臨開花又要去東都赴任,因此心裡惋惜不已,就連上馬都要不斷回首觀望,期盼著什麼時候能夠重新回來,再次欣賞牡丹的嬌艷姿態。
這首詩委婉雙關,既描述對牡丹的不舍之情,言外之意,更是對自己的仕途感到彷徨鬱悶,因而借賦詩牡丹排泄心中的鬱積,看得出詩人非常失落,又充滿渴望。
和令狐楚交好的劉禹錫看到這首詩,和了一首,勸慰令狐楚:
《和令狐相公別牡丹》
【唐】劉禹錫
平章宅里一欄花,臨到開時不在家。
莫道兩京非遠別,春明門外即天涯。
詩中的「平章」指令狐楚的官職。唐代以尚書、中書、門下三省長官為宰相,因官高權重,不常設置,選任其他官員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之名,簡稱「同平章事」,同參國事。字面意思是:令狐宰相家裡的牡丹花,將要綻放主人卻又要離開家,不要認為長安和洛陽不是遠別,春天到了,門外到處春花無數。
劉禹錫這首和詩,看起來平淡,明著談花,天涯何處無芳草,洛陽也可以觀賞,要以平常心對待。其實深含警策,寓意深遠。令狐楚離開朝廷,遠離朝廷紛爭,未必不是好事。雖然兩京不遠,然而在那時,「朝承恩,暮嶺海,一去君側,寵辱轉移,特頃刻間耳。」,因而不管在哪裡,到處都有紛爭,稍不留意就會失寵被貶,因此一定要時刻警醒。劉禹錫自身經歷了太多波折,因而對仕途看得很透徹,這首詩委婉含蓄,建議令狐楚不要太在意仕宦的得失。後來「春明門外即天涯」成為警句和佳句,廣為流傳。
2019/4/21榆木齋
※花朵可達30公分的帝王花的鑒賞與栽培
※五味子的辨識鑒賞以及盆景製作養護
TAG:易花得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