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點譯著書單 | 獻給那些不是為了閱讀而閱讀的讀者
關注 中國詩歌網,讓詩歌點亮生活!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世界讀書日」的緣起,是因為生活在這個被信息技術統治世界的人已經遺忘閱讀……
閱讀的意義呈現,不是讀書本身,而是取決於我們讀什麼樣的書。
「六點」獻給「世界讀書日」的書單,
有些曲寡,有些凝重,但思想的光譜是鮮明的。
——是獻給那些不是為了閱讀而閱讀的讀者的。
——倪為國
譯著推薦
■《政治觀念史稿》八卷本
內容簡介
埃里克?沃格林(Eric Voegelin,1901-1985),美籍奧地利歷史哲學家和政治哲學家,以15年時間創作了史料豐富、創見迭出的八卷本《政治觀念史稿》。可以說,在林林總總的各色西方政治思想史中,經後人整理的沃格林《政治觀念史稿》最為宏富、最富啟發性,剖析我們關切的問題,迄今無出其右者。
皇皇巨著《政治觀念史稿》傳達給讀者的是:一種不斷走向「無望之希望」的幾近絕望的深沉憂鬱。為了抵抗形形色色的「瓦解力量」,人創造了「秩序小世界」,即「小宇宙」,充當自己的「庇護所」。作為政治小宇宙之實質性部分,並且賦予個體生命以意義和制度庇護的觀念,在發揮其功用的同時,須付出高昂代價——以人類生存的真理為代價。
《政治觀念史稿》儘管不是沃格林關於當下和歷史的定論,卻一步步地證明了,在以尼採的虛無主義而告終的「精神反叛」之後,我們如何能夠不通過教條而重獲實在。精神失序和文明危機絕非不可避免的命運,沒有人註定要陷入一個社會的精神危機。
埃里克?沃格林 著
段保良、葉穎、孔新峰等 譯
政治科學在智識上多少已成為一潭死水;如果要有人出來使這個專業熟悉世界上正在發生的事,現在是時候了。
——沃格林
編輯推薦
沃格林畢生之作的真正核心,對西方現代性危機的本質與脈絡的一次全面揭示。以秩序問題為線索,串聯起「政治觀念」的興衰沉浮。
■「伯羅奔尼撒戰爭史論」四種
內容簡介
「伯羅奔尼撒戰爭史論」四卷本分別為《伯羅奔尼撒戰爭的爆發》(第1卷,預計2019出版)、《阿奇達慕斯戰爭》(第2卷,預計2020出版)、《尼基阿斯和約與西西里遠征》(第3卷,已出版)、《雅典帝國的覆亡》(第4卷,已出版),共計百萬餘字。
古希臘城邦之間為什麼會爆發如此殘酷的戰爭?這場戰爭為何導致一個偉大的文明元氣大傷、一蹶不振?這場戰爭與現代社會有著怎樣的聯繫?在《伯羅奔尼撒戰爭的爆發》中,卡根教授重新評估了伯羅奔尼撒戰爭的起源和原因,有效利用最新的考古發現及現代學者的研究成果,從當時的外交關係、政治局勢、社會制度、經濟生活等多個方面,對古希臘城邦之間爆發如此殘酷戰爭的前因後果進行了詳盡解讀。
《阿奇達慕斯戰爭》是關於伯羅奔尼撒戰爭前十年的史述,論證牢固紮實又發人深省。該書也是自20世紀早期以來,關於阿奇達慕斯戰爭的第一部完備史述。卡根教授按照時間順序寫作,聚焦於政治、經濟、外交、軍事方面的事態發展,在這場衝突的每一個階段,均展現了雙方當時所擁有的選擇,並對雙方所使用的戰略做出評估,重新審視了幾個關鍵人物所發揮的作用。
《尼基阿斯和約與西西里遠征》主要考察了從尼基阿斯和約締結(公元前421年)至雅典遠征西西里失敗(公元前413年)這段時期的歷史。卡根教授主要依據修昔底德史書,並批判性使用狄奧多羅斯、普魯塔克等古代作家的著述,對這段時期內的軍事與政治事務、特別是國內政治與對外政策之間的關係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進而指出,儘管這段歷史時期由兩個相互獨立的事件——尼基阿斯和約的締結與西西里遠征——構成,但這兩個事件的性質是一樣的,即無法令各方得到滿意的和平終將失敗。
在伯羅奔尼撒戰爭的最後十年間,希臘世界究竟發生了什麼,最終導致了雅典霸主地位的喪失?最終卷《雅典帝國的覆亡》全方位呈現了這場曠日持久的「古代世界大戰」的大結局。全書史料豐富,細節精準,再加上卡根教授對浩如煙海的相關研究文獻了如指掌,敘述手法精湛老到,因此,我們不僅能看到古希臘的政治家與將軍所面臨的戰略選擇、重大戰役背後的理路,同時能讀到其對戰略之於政治關係的深入分析,以及對修昔底德的偉大史書《伯羅奔尼撒戰爭史》的獨到見解。
唐納德?卡根 著
李雋暘 主譯
編輯推薦
四卷本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史論」是當今古典學界關於伯羅奔尼撒戰爭研究最具專業性和權威性的論著之一,也是西方學者關於古代雅典歷史研究的重要成就之一,其撰寫者為美國著名歷史學家、耶魯大學古典學與歷史學榮譽退休教授、古希臘史研究的學界泰斗唐納德·卡根教授。
■《劍橋文藝復興哲學史》
內容簡介
《劍橋文藝復興哲學史》系英語學界首次對文藝復興時期龐雜的研究文獻進行綜合梳理,考察並闡釋了14世紀中葉直至17世紀現代哲學初興時期的哲學思想,提供了一幅全面而均衡的文藝復興哲學圖景。
本書結構上按哲學分支而非哲學家或學派來組織。編撰者將文藝復興哲學放置到歷史語境中,以其自身的方式來呈現文藝復興哲學不同側面的內在發展。這一結構安排同時也自然凸顯了文藝復興哲學的國際性本質,以及「哲學」在當時的智識氛圍中所擁有的更寬泛的內涵。
[美]查爾斯?施密特 [英]昆廷?斯金納 編
徐衛翔 譯
編輯推薦
劍橋哲學史系列又一重磅作品引進,由劍橋學派代表人物昆廷·斯金納與文藝復興研究巨擘查爾斯?施密特共同主編,是一部深入了解文藝復興時期思想與文化不可繞過的史書。
■《非洲文學批評史稿》
內容簡介
本書由兩位活躍在西方學術界的非裔學者編纂而成,是第一部囊括了非洲文學批評與理論關鍵文本的文集。在這裡,你既可以讀到非洲本土知識分子為民族獨立運動所激發的深入思考——非洲文學應該由什麼語言寫作?「非洲作家」應該具有怎樣的身份意識與責任感?反獨裁小說與社會現實主義小說產生了怎樣的批判效果?也能於籠罩在非洲文學之上的後殖民、後現代理論的迷霧森林裡穿行,從非洲學者對日益破碎的西方理論話語的批判中,辨識出重建整體視野的可能。
本書編選廣博,問題意識強烈,但並不雜亂。不管是介紹「事實」還是辨析「觀點」,選文都突顯了鮮明的非洲本土立場,能夠很好地補充和矯正我們理解非洲的角度,為中國當下的非洲文學研究提供一個恰切的「觀看之道」。
Ato Quayson, Tejumola Olaniyan主編
姚峰等 譯
編輯推薦
長久以來,中國對非洲的了解都得加上一層西方的濾鏡,但是非洲不只有酋長、殖民和曼德拉,也有恩古吉、阿契貝和深厚的口頭文學傳統。同為第三世界,非洲離我們有多遠?我們需要怎樣的非洲文學研究?這本文集不僅可以為解答這些問題打開一個進路,或許也能夠在「別求新聲於異邦」的訴求之外,為我們提供一面反身觀照自己的鏡子。
■《透明與障礙:論讓-雅克?盧梭》
內容簡介
斯塔羅賓斯基細讀盧梭,從中傾聽盧梭至今依舊跳動的思想脈搏,寫下了關於他思想的一份全新診斷書:透明與障礙。他嘗試把盧梭的個體精氣與幾個世紀的政治想像和對峙加以重塑。
斯塔羅賓斯基承襲了日內瓦學派的傳統,始終將盧梭的個人命運與其思想脈絡緊扣一起,以其獨到而精深的闡發,將盧梭的思想與生命、哲思與瘋狂、政治與想像統一起來,字裡行間散發出一股濃郁的精神分析氣質,其對盧梭極具創造性的解讀和批評,堪稱空前絕後。
讓?斯塔羅賓斯基 著
汪煒 譯
編輯推薦
本書不是盧梭的傳記,卻記錄了盧梭曾經的每一次心跳,每一聲吶喊……半個世紀以來,本書已經成為盧梭研究的必讀經典。
■《變化永恆——論蒙田》
內容簡介
本書與蒙田的《隨筆集》遙相呼應,讓?斯塔羅賓斯基研究蒙田的七個章節最終成為七篇極具原創性的隨筆,並於1982年獲得了歐洲隨筆大獎「Prix Européen de l』Essai Charles Veillon」。
讓?斯塔羅賓斯基 著
左天夢 譯
編輯推薦
蒙田提出的問題正是從古至今困擾著人類的基本問題:沒有一種理念可以為感性生活提供一個很好的擔保。所以,斯塔羅賓斯基將蒙田視為我們當代人……
■《弗洛伊德傳》
內容簡介
《弗洛伊德傳》以弗洛伊德這位精神分析創始人及其著名的俄狄浦斯情結所產生的種種幻想為中心,藉助大量一手資料和美國最新開放的檔案,以嚴謹而優美的筆觸描繪精神分析誕生的歷史、社會、文化背景和弗洛伊德的家庭與私人生活,從而深入探討了弗洛伊德與其思想的內在關係。作者以豐富且有趣的史料,許多鮮為人知的弗洛伊德病人的案例,為如今作為一門理論的精神分析賦予了一個歷史的肉身,從而恢復了一種思想本應具有的激情:它的躊躇、它的失敗和它的偉大……
伊麗莎白?盧迪內斯庫 著
陳卉 羅琛岑 譯
編輯推薦
《弗洛伊德傳》是法國著名歷史學家、精神分析學家伊麗莎白?盧迪內斯庫的新作,堪稱第一部以法語寫就的弗洛伊德大型歷史傳記。出版後立刻榮獲法國「十二月獎」(Prix Décembre)和「文學獎中獎」(Prix des prix littéraires)。
■《身體的歷史》(修訂版)
內容簡介
三卷本的《身體的歷史》的思考主線可以這樣概括:文藝復興到啟蒙運動(卷一),敘述「身體」問題意識的蘇醒,身體進入了現代意義上的認知視野;從法國大革命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卷二),描述了「身體」問題意識的覺醒,身體進入科學意義上的認知視域;二十世紀:目光的轉變(卷三),揭示了「身體」問題意識的自覺,身體自覺地與現代技術聯姻,使身體問題步入了日常生活場景。作者舉重若輕、論述精到,本書作為一部專題史,詳略得當、圖文並茂,真可謂法國年鑒派史學的又一經典文本。
[法] 阿蘭?科爾班 喬治?維加埃羅
讓-雅克?庫爾第納 主編
張竝 趙濟鴻 楊劍 孫聖英 吳娟 譯
編輯推薦
百萬餘字《身體的歷史》作為法國年鑒派的代表性作品,作者均為法國史學界各個領域的頂級專家學人,陣容十分強大。全書資料詳實,內容豐富,角度新穎,敘述生動,不僅對國內相關研究領域的學者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對普通大眾了解身體的歷史亦有幫助。該書自2005年在法國出版後,已被譯成西班牙語、葡萄牙語、日語、俄語等十幾種語言。
■《差異與重複》
內容簡介
在這部對柏拉圖以來的西方形而上學傳統進行了徹底批判的大膽的奠基之作中,德勒茲對兩個概念以及它們之間的關聯進行了闡發:一個概念是純粹差異,其既非兩個事物之間的差異,亦非概念性差異,而且絕不從屬於同一性、類比、對立和類似性;另一個概念是深邃重複,其絕不能被還原為相同事物或相同元素的機械重複、物質性重複。這種關於純粹差異與深邃重複的自然哲學涉及數學、物理學、生物學、精神分析、語言學、藝術等多個領域。如果說差異隱含著離散與偏離中心,那麼重複則與移置和偽裝聯繫在一起。由此得到揭示的是一個由齟齬、強度構成的擬像的世界、混沌的宇宙、強力的自然,其摧毀了表象的秩序,顛覆了常識和良知。能夠通達這個世界的只能是一種擺脫了思想的獨斷形象、正統形象的無形象的微分思想。
[法] 吉爾?德勒茲 著
安靖 張子岳 譯
編輯推薦
1968年問世的《差異與重複》既是德勒茲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也是當代哲學的一部經典之作。
■《貝多芬:阿多諾音樂哲學的遺稿斷章》
內容簡介
阿多諾將晚期貝多芬定位為「音樂中的黑格爾」:一位最早感受到啟蒙現代性的理性危機與異化的極度痛苦,最終被迫重構傳統、創作出一套自己的調性理論的作曲家。
阿多諾認為,晚期貝多芬音樂,其高度主觀性的思想意義在於:標誌了以往在歷史中曾附庸於禮教、宮廷、娛樂的音樂首次成為符合康德所提出的「凝神貫注的嚴肅藝術」,貝多芬「廢除了音樂里一直存在的肯定享樂主義的成分」,讓音樂擺脫18世紀康德所貶視的「功利性的享受」,在完成古典批判的同時構成了啟蒙資本主義文化史的一次本質性斷裂。驅除啟蒙主義神話的迷霧,解救現代音樂所面臨的種種現代性危機,構成了阿多諾對貝多芬晚期作品解讀的「調性」。
阿多諾 著
彭淮棟 譯
楊婧 校
編輯推薦
作為哲學家的阿多諾和作為音樂家的阿多諾在「貝多芬」那裡,得到了完滿的疊加再現。歡喜哲學的讀者,有幸認知音樂背後的絕響;歡喜音樂的讀者,有幸感知哲學思辨的魅力。
■《小說的音樂化》
內容簡介
本書對小說中效仿與借鑒音樂的音樂化現象進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不僅對小說音樂化的證據、辨別方法做了細緻的分類和論述,還將這一現象放置在文學史的脈絡中考查其音樂化功能,從而讓愛樂者和文學愛好者認識到,小說的音樂化現象不僅是外在甚或是表面的「炫技」,而是自覺的美學選擇與文體探索的有效途徑。
維爾納?沃爾夫 著
李雪梅 譯
楊燕迪 校
編輯推薦
文字感,是一種可以默念的有節奏的音樂;音樂感,是一種可以想像的流動的文字。《小說的音樂化》向讀者展示了這種默念和想像如何成為一種可能。
■《絕對音樂觀念》
內容簡介
德國音樂學家卡爾?達爾豪斯(Carl Dahlhaus)是公認的20世紀下半葉西方音樂學研究的領軍人物,也是現當代西方音樂史學研究最具影響力的學者之一。
達爾豪斯對「絕對音樂」的觀念提出了獨到且深刻的洞見:他追溯絕對音樂觀念的前史、產生和演進,以哲學的思辨對這一在西方藝術音樂發展中佔據關鍵地位的審美理念予以充分審視和剖析,由此賦予這一常常遭遇濫用、誤讀乃至陷於玄虛空泛的音樂觀念以豐厚的歷史哲學的意涵。
[德] 卡爾?達爾豪斯 著
劉丹霓 譯
編輯推薦
《絕對音樂觀念》在西方音樂史研究域具有里程碑意義。達爾豪斯對五光十色的現代音樂始終保持的一份警惕,他對音樂及音樂史的論述始終飽含著強烈的古典情懷和歷史哲學的旨趣,這實在令人尊敬、欽佩。
本文來源:六點圖書
—六點圖書—
六點,在現代漢語表達方式中是省略號,她象徵著無限和絕對;
六點,時間上平分鐘錶盤,不偏不倚,蘊含「時中」之意;
六點,軍事術語即原點,思想的戰場風雨變幻,我自巋然不動。
一 鍵 關 注
中國詩歌網
▼
※穀雨·春的最後一個節氣 | 詩詞精選
※漢詩英譯 | 海河夜遊
TAG:中國詩歌網 |